青春里的拿刀人|没有人一马平川,但愿你勿忘心安

这是很多份迟到的道歉信,被道歉的人大多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希望ta们会看到。我深知道歉并没有什么卵用,或许有些事情是自己在耿耿于怀,对或错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所以我只是觉得有些事是我的错、有些人还没来给我道歉。

高二的时候,在《意林》上面读到一篇文章,就叫《青春里的拿刀人》,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兴许还能找到。文章大意讲了作者高中时期的一件小事,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分组,但有一个胖同学没有人愿意跟他一组,因此这位同学深受打击。作者多年以后觉得,自己当年的做法,就像是一个青春里的拿刀人,伤害了这个同学的心。于我,只是记住了这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青春里的拿刀人”。我这么善良的人,是不会伤害别人的。

《悲伤逆流成河》上映后,好评不断,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很节省的在寝室看了枪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真的没有去电影院看,因为我会流下泪水,是羞愧的、无地自容的那种。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青春里的拿刀人”与《悲伤逆流成河》有种神奇的联系了。但我想说的不单单指校园暴力。伤害就是伤害,可能造成的原因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里的“伤害”可以混为一谈。易遥在跳河前说: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如果仔细想想,事无大小,全部算上的话,那每个人都不能算拿刀人,几乎都是屠夫了!我们总会在某一时间占了上风,又会有一点得理不饶人,或者是自顾自的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也是光亮。伤害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知道的,一种是自己以为不算的。

除了校园暴力,排挤,歧视外。经历过真实的人都心知肚明,情感也同样充斥着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绝对存在于心里的一个灰色地带。

讲个真事,

小学六年级那年冬天下了很冷的雪,在某一周的书法培训课上只来了两个学生。我是秉着对书法的热情和“得意门生”的虚荣坚持来的;另一个是受迫于他妈妈的怒火而来。书法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头,他让我们下楼打打雪仗暖和一下身子,因为僵硬的手握不紧笔却可以抓紧一个雪球。快乐只持续了一小会,刚刚冒汗时,他被他的妈妈拎着耳朵提到老头面前,“我出钱,是让他来练字的!”随即扔下的是他的练字本,我在后面瞄了一眼,心里评价:太差!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是一样的教,怎么学,怎么练,是他的事。”

他妈妈有点语塞,急需什么来还击,低头看到我,抓过我的本子一顿翻阅,“我要求不高,写成他那样就行”

我有点生气,我这样并不差,甚至很优秀。我的老师也并没有让我失望,

“他有天赋,还很勤奋,你孩子能不能做到呢?”

他妈妈转过去啪啪两声扔他脸上,后来老师起身去拉他妈妈,我已经忘了当时我的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并没有自责这类感觉,这不关我的事。

之后有关他的记忆也没了,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只有那么一点点打雪仗的回忆。直到今天想起才觉得当时的我手里就拿着一把刀子站在他的身后。可这确实不关我的事,但我确确实实的见证了他的伤害。如果非要说个所以然来,只能是我的内心没有同情他的想法吧。

其实我并不是想讲这件事,我果然还是没有办法坦诚的说一说高中的事情,但还是借此表达一下立场。

那些拥有小群体的制造过伤害;那些跟风作妖的制造过伤害;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造成过伤害;那些感情不一玩玩而已的也造成过伤害。人终究不是仙风道骨,没有人路过青春的战场却丝毫不沾染硝烟的气味,一直是在伤害和被伤害中切换角色。张韶涵在吐槽大会上说:不要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伤害就是伤害。对,但也不要请求被伤害的人原谅,因为,伤害就是伤害。

余华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句话放在这并不合适,但却有一点点我想表达的意思。人会选择各种节日给自己放假,人从不会过分为难自己,这种事情不是原则上的,就放过自己吧,心里清楚就好。

易遥也说了:不要拒绝悲伤。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没有谁的路会是一马平川。佛家也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看来,拿过刀也不可怕,未来那么长,希望勿忘心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里的拿刀人|没有人一马平川,但愿你勿忘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