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口语,我的水平也就是够用不够好的状态。在大学毕业时,和大家一样都是哑巴英语;后来跳槽到外企后,口语才好起来。
我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口语水平,正好近期学完了两门关于练习英语口语的课程,这里把收获总结一下。
一个是得到APP上的《马徐骏-怎样快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一个是收藏了四五年最近才看完的口语视频《Andy Krieger-K方法》。前者从发音到后续练习系统的讲解了如何提升口语,后者则专注在发音的练习上。
WHY
相信大家都参加过很多英语考试,但都逃不过四大类:听、说、读、写。在国内除了英语专业的考试会有“说”这一项外,非专业的考试基本上都不会测试口语。在这个应试体制下的训练下,我们的读、写能力都还过得去,但听、说就差很多,所以被称为“哑巴”英语。
自从改革开放后,随着外资的涌入,我们对口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口语培训班瞬间开满祖国大地,出现了新东方、英孚等业界知名公司。很多公司也开了内训班,以及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语早教等等。
效果如何呢?Just so so
我们公司的内训开了好几波,参加过的人普遍反馈收获甚微,这是为什么呢?
HOW
口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让对方听懂;可是为什么老外听不懂我们的英语发音呢?
我们拿上海话做个比较。非上海本地人,在上海生活一段时间后,这些人也能学会讲上海话。因为天天耳濡目染的,学起来当然容易。同样移民海外的华人后代,也都能讲一口地道的英语。这些都是因为听的多!
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听、读是属于信息的输入,其它的是输出。通常输入、输出的比例是10:1。正如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口语学不好的根源就是我们的输入太少啦。
“听”,课程里建议了两个途径:看美剧、听演讲。美剧推荐看《摩登家庭》《老友记》这类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演讲方面推荐TED、名人演讲。选择的标准以实用为主,就是剧中的句子能被我们借用。
Speaking Tips
要说地道的英语,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发音、语调、节奏、重读。
发音分为元音和辅音,马老师和Andy两人都特别强调元音,而元音的发音技巧是夸张、饱满,保证每个单词里面都发出长元音的感觉。这方面K方法讲的比较细,他把类似的发音分组在一起:AEIOU,BMP,CKG,DJNT,FV,RSY,H,W;强调唇形到位,同时配合手用力推出的手势。
语调:马老师的总结是英语用好升降两个就好了,先升后降,像“人”字型这样。
节奏:K方法里提倡两词或者三词一组,但不能把常用词组分开。比如go home,就不能把他们分开;配合推手的手势,保证节奏一致。这个方法挺有新意,Andy先生就是用这招给美国好莱坞培训外国人讲地道美语的。
重读:名词和关键的动词,重读。这个用来强调语义。
上面的技巧说的这么多,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口语简单易懂: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即KISS。大家不用纠结语法对不对,其实老外也不懂语法的,平常用的多了就习以为常聊。
另外单词的重音,马老师的总结是倒数第三个音节是重音,其往前两个是次重音;例外情况:-tion,-ic后缀的,重音是倒数第二个音节。
Communication Tips
对于口语还好的人来说,碰到老外就不知道聊什么的情况,有没有?马老师的课程里给出的建议:主动破冰,掌握主动权。
他总结三点主动破冰的技巧:
1.表示兴趣和赞美。如对方带了一个相机,可以这么撩:Wow, your camera looks great.(撩妹是不是也可以用?)
2.提问,给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避免提老外回答过很多遍的问题,比如中国怎么样啊,以及政治方面的问题。
3.转移话题;即转移到自己熟悉的话题
在交流过程中碰到没听懂的,除了常用的Excuse me/Pardon 这些常用语言外,还可以重复对方的关键词,用来表示自己没听懂。
关于沟通的技巧,大家在看美剧的时候,也可以关注剧中的人是如何开启话题、如何结束等,这些都是学习的方法。
总结了这么多,头都晕了,可怜我的脑细胞又消耗了不少。
希望这些能让你的口语再上一个台阶,祝新年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