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大传》(学习心得036)

我是樊登读书会福建分会执行会长徐君宝,这是我“每天1篇文章”的第149篇文章。

王阳明先生的确非常伟大,他的思想对后人影响非常深远。王阳明的思想,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王学推动了日本近代崛起,日本的明治维新的诸位豪杰异士,皆由王学为其先导。

本书《王阳明大传》的作者“冈田武彦”先生就是王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可谓是为王阳明先生而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日本阳明学家,是日本九州地区新儒教运动的主要推手,九州学派的代表人物。

我个人对王阳明先生一生,最感兴趣的三个阶段,就是他年轻时的“五溺时期”、中年时的“龙场悟道”、以及晚年的“我心光明”。

一、五溺时期 

王阳明自幼聪慧过人,精力超常,异常好学,在他笃定于儒学之前,先后学了五样东西,即所谓的“阳明五溺”说。

1、先是游侠。他想长做个大侠,经常练武耍剑,但后来想着当侠客闯荡江湖,没什么出息。
2、后来就学骑射。骑马射箭,学兵法,当孩子王,指挥小朋友排兵布阵,这为他后来的百战百胜打下了基础。
3、沉迷于辞章之学。学李白杜甫苏东坡作诗写词。
4、学习神仙之术。写了一段时间,也觉得没意思,就开始学神仙之术,他跟很多道士交了朋友,最夸张的是他17岁结婚那天当了逃跑新郎,突然溜出去走到一个铁柱观的道观里,跟一个道士一起打坐到天明,他的岳父派人到处找,终于找着了。那道士还跟他说20年后再相见。
5、后来又学佛教。参禅悟道,留下了一个很著名的典故,他在江西为官时,有一次到一个寺庙去,那寺庙有个房间关着门,不让人进,王阳明觉得很奇怪,有一种特别的熟悉亲切感,就想进去看,因为他是太守,就进去了,结果里面有一个坐化了的和尚骷髅,面前还有一首诗:“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这意味着他的前世是一位高僧,可见他跟佛教有着极深的渊源。

王阳明能百战百胜、文采斐然、书法出众,他的“心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何尝不是他少时的杂学之功! 18岁那年,王阳明去江西上饶,拜访了一个大儒叫娄谅,娄谅跟王阳明说了一句正聋发聩的话:“圣人必可学而至”,这句话一下击中了王阳明,从此让王阳明坚定了决心,他的目标是要成为圣人,要做孔孟那样的圣人!

二、龙场悟道

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他总会觉得死亡的威胁会来临,他知道刘瑾不会放过他。王阳明发现自己还有怕死的心,就非常困惑,他就想自己为什么还怕死。于是,在屋后弄了一个石墩子,每天在石墩子上打坐参悟。

有一天夜里,他突然就手舞足蹈跳起来了,特别高兴,他顿悟了,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也就是每个人心中自住着一个圣人,何必从外面去苦苦寻道呢。这句话就代表龙场悟道精神。

这个话其实和释迦摩尼在顿悟以后的话几乎一样,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睹启明星突然顿悟 他说什么,他说:“咦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说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都跟如来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妄想执着遮蔽了它,所以不能证得。所以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自在人心”,这个你可以把它对应为佛性。

三、我心光明

王阳明身边有一个学生叫周积,是江西南安府地方官。逝世之前,周积问他:“说先生有什么交代的没有?”王阳明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或者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然后就在这个舟上离世了……

王阳明去世后,针对他的争论特别的多,差不多过了五六十年,王阳明才被从祀于孔庙,接受人们的祭奠。 王阳明的这一生永远都在干一些和周围的人不一样的事,他敢于创新敢于去挑战,提出了创造性的心学,心学核心概念是致良知,这是王阳明在40多岁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致良知,从禅宗的角度讲就是你心中的那个主人翁何在,禅宗让你寻找内心的主人翁;从心学来看,就是让你寻找你是不是凭着自己心中的那点良知做事。所以王阳明在打仗的时候就是打仗,讲课的时候就是讲课。心学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多的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它不是一个空中楼阁似的理论,它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特别实用。


以下是我的听书思维导图:

《王阳明大传》(学习心得036)_第1张图片

欢迎加入樊登读书会,Keep Learning 每年一起读50本书!

扫描下图二维码,立刻免费体验7天会员,马上免费学习《王阳明大传》!

《王阳明大传》(学习心得036)_第2张图片


《王阳明大传》(学习心得036)_第3张图片

如果您对我过往的内容感兴趣,请参考我的第100篇文章汇总:《坚持了100多天,我究竟写了些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大传》(学习心得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