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读《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作品。两位作者运用了很多针对当地的考察记录及实验,探寻贫穷国家的穷人是怎样应付贫穷的。

作为一个没有学过微积分,不了解经济学的文科生,我想从自己的角度和大家聊一下,对这本书的一点认识。

一开始我就被一个概念给困住了。什么概念呢?对,就是贫穷陷阱。因为我几乎理解不了书中的那个曲线图。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呢,我对这个概念有了这样一个理解:贫穷不仅仅是结果,他还是贫穷的原因。

怎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物质上的贫穷。这里的贫穷指的是没有资本,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而劳动力是需要有人买的。

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帕克的例子,他一直做临时农工,干活挣钱,但是由于化肥燃料涨价,农民被迫节省开支,他们选择的是不再雇佣更多的人手。于是,帕克大多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他陷入了贫穷。

那有人会说啦,他为什么不借点钱做点小生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中提到的小额信贷。

通常情况下呢,常规的金融机构,不做小额信贷这个业务,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方面是穷人违约的概率很高,破产的概率更高,就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他们的信用不好。还有就是,银行很难了解穷人的信息,这就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再有一点,小额信贷会加大银行的管理成本。所以,银行不对穷人开放这项业务。那么穷人只能借助民间资本,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高利贷,但是,一旦还不上,他们就会越来越穷,穷人就会跌入物质的贫穷陷阱。

这时候有人会说,知识改变命运。那多学知识,提高认知,增强能力技术,总没错吧。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文化上的贫穷。由于信息渠道的闭塞,穷人不知道基础教育的重要,过早让孩子辍学,因为在他们眼里,学到什么比有没有上学更重要,而学校通常学不到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所以只要让第二代人也失去成功的机会。他们也不知道需要在水中添加消毒剂,让孩子免于患上疟疾。疟疾不仅治疗费钱,甚至会永久损伤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日后成功的几率大大减少。其实投入基础教育和预防性措施的花费,会带来更长远的收入,但信息匮乏让人短视,省下手里的钱似乎就变得更重要了。

其实,在一个富有环境中,一个人可能从小就知道生病,赶紧去医院,但穷人的孩子可能就是,等几天看看,严重了才会去医院。

同时,书中也提到,那些吃不饱肚子的穷人,在得到更多钱的时候,往往不全用来买补充能量的东西,他们还会买一些口味更好的东西。我们会说,他们这样的举动很不明智,但是我们想一下,富人之所以更愿意吃健康的东西,都是通过知识才了解的,这恰恰是穷人难以得到的。

所以,贫穷的环境塑造了穷人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束缚了穷人本身,也使得他们难以逃出贫穷,从而构成文化上的贫穷陷阱。

摆脱贫穷不存在最好的方法。要想摆脱贫穷并不容易,但只要抱着一种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再加上一点援助,或者一条信息,或者一点点推动,有时也能产生令人想象不到的成果。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一个问题的答案,只取决于你所谓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一个社会,是一种结构。如果任这个结构自由发展,并不会发展出一个符合道德理想的社会。干预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这就像对于穷人的援助,如果说我们觉得这些穷人并不想要,那么就别帮了。我想说的是,坚强一些,因为穷人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有些知识他们不知道。一旦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会跟我们的看法一样。那么这个时候,即便别人不愿意,也要想办法去做,就像我们平时带学生,很多孩子明明抗拒学习,但我们还是要想办法领着他们多学一点知识,多明白一点道理。

最后,我想用月亮和六便士来结尾。当我们弯腰捡拾六便士的时候,也别忘了抬头看看空中的月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读《贫穷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