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老板聊天,正好聊到这个话题,给大家分享下我们讨论的结果:
抛开那些母胎不婚族,大多数人还是有强烈想要恋爱或者结婚的欲望的,之所以单身人群越来越多,还不是因为找对象太难?
好,说一说现在找对象为什么会这么难?我本人是90后,目前也单身。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毕竟90后是目前婚恋市场上的主力军,受到的关注都太多。
在我们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流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主流。所以造就了很多先结婚再认识,再了解彼此,典型的先结婚再培养感情。而且你会发现,父母那代人中特别奇特的一个现象是,离婚率出奇的低。
按理说将不了解彼此的两个人生硬地组合在一起,离婚率高才合理,离婚率低这不科学!可是我们忽略了本质,或者说背后支撑的东西。
父母生活的那个年代,什么才是王道?劳动力啊!。。想都不用想。所以那个时候是真的穷啊,讲究人丁兴旺,而且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尤其在农村,如果谁家有几个光着腚满村跑的毛头小子,隔壁的王大娘都会多看几眼,巴不得给她家女娃定个娃娃亲。
这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谁家孩子多,就意味着拥有更多劳动力,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日子会比别人家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这场生育比赛,尤其在农村,一家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孩子的都很正常。
受特定时代经济水平的影响,劳动力是王道,政策是鼓励生育的。之所以结婚率高单身率低,是因为一个人在那个时代很难养活自己,大家更多的是结伴搭伙过日子。而且那个时候大家思想也都比较简单,注重物质生活更多一些。
但你说那个时候,很多人真的是自愿结婚恋爱吗?不见得。是真的没有办法,无奈的选择,不结婚组成家庭,共同承担生活中可能突如其来的风险和变故,就没有办法很好地生活下去,甚至有时候连生存都会面临考验,能吃饱饭已是幸运。
那你说那个时候就真的没夫妻感情不和、过不下去吗?当然有,而且数量估计也不少。但为什么离婚率那么低呢?还是因为劳动力、生活所迫。离婚后就又是单身,一个人面对生存压力,离婚的代价太高。
所以,在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不是说人没有想法,没有个性,而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和婚事;也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人真的就性格脾气好到爆,从未产生过离婚的想法,而是只能选择忍受,忍受对方的坏脾气甚至家暴。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看齐。
而且,这种选择一定程度上是主动而不是被动,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放眼望去,无论是村头的二蛋还是邻居家的三丫,甚至方圆几百里全村的适龄男女青年都接受了父母的安排,相亲结婚生子,并且还能保证不离婚。凭什么自己就是例外?想来想去还是跟他们一样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者说维持这个体系运转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封建思想、宗族观念。这三者虽不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却在那个时代继续“发光发热”,稳固了因劳动力而简单组建的婚姻关系,并且影响深远。
这造就了什么样一种结果?简单说就是在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那个年代,一个人不结婚保持终身单身,周围人看你的眼光不亚于欣赏一个外星物种的程度。而且极少有人能做到那样,尤其在农村,你不是被别人充满恶意的眼光杀死,就是被七大姑八大姨的唾沫星子淹死。
结了婚你也不敢离婚,除却劳动力因素,传统文化、封建思想、宗族观念三座大山都够你受的!城里可能稍微还好些,在以宗法制为主导的偏远农村,离了婚就得接受身边所有人甚至自己的亲人异样的目光,而且想再婚难上加难,况且再婚也还是改变不了什么。
回到现在,当下单身青年为什么会如此之多?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为敢啊。。说白了,时代不一样了,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了,现在人们甚至已经把物质生活作为一个最低的衡量指标了。为什么?因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全养活自己了啊,而且还能过得很好,不论男女都有这个能力。
所以不需要结对,不需要委屈自己而去迎合他人的意愿。属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生存压力还有文化观念的影响,在这个时代微乎其微,甚至荡然无存。今天还有谁会为了生存而选择跟一个不了解的人结婚?有多少人会单纯为了满足家族的期望而跟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
现在的单身人群以90后为主,90后什么特点?被社会曾经贴上诸如“垮掉的一代”、“颓废”、“非主流”等标签欺负也就不说了,可是90后却比较幸运地赶上了互联网这波浪潮。城里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小时候可能就接触了电脑,普通的农村孩子也能接触到手机,虽然不是智能机。
后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手机厂商从一二线城市攻城略地,再到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的市场下沉,吃尽了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人+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所以,也才会出现网络上流行的“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番剧不好看,你要找对象?”。不得不说,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增加了单身人群抵抗周遭的砝码。以前,不结婚要么自己做饭要么出去下馆子,自己做饭掌握不好就会做多,出去吃饭一个人还觉得怪怪的。现在有了各种外卖,你看多方便?
互联网或者说智能手机的普及,不能说完全导致了单身人群数量的增加,但至少也是加剧了这一现象,为单身人群的生活自我料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增加了底气,也丰富了单身人群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不至于太无聊和乏味。
现在的人确实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追求精神享受,比如看书、旅行,不是灵魂在路上,就是身体在路上。无论看书还是看世界,都是想要多了解一些,多经历一些,多认识一些,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广度。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现在人在投资自己这件事上很有一套,90后当然也不例外。
除了追求精神世界,你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现在人比任何时候的人都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一切都是随缘,佛系,顺其自然。不会强求自己去接触自己讨厌的人,更不会将就跟自己不喜欢的人谈恋爱或者结婚,大家的容忍度都降为零。
开心就在一起,不开心就分开,已经是常态。相对于让别人高兴而让自己难受,现在的单身青年更喜欢取悦自己,不想受委屈。单身虽然会面临孤独和催婚,但与其跟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人强行共鸣,还不如保持所谓优雅的单身。
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哪怕是女性也具备独自生活的能力,而不用依附在婚姻捆绑的以男性为主导的劳动力关系之下,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的单身青年完全放飞自我。不再忍受对方的坏脾气,也不再迁就对方性格中的某些缺点。一次偶尔的小争吵就足以断送两个人之间的恋爱关系。
所以,也就能经常看到情侣和夫妻间因为吵架分分合合,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从而闹到分手或离婚的地步。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谁也不想再让步和迁就了,不想多忍受哪怕一分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对对方的耐性降到了冰点。
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因为大家都太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觉得生活工作压力那么大,自己一个人应付已是不易,哪还有心情和度量承担更多的负能量。确实不能要求更多,因为确实压力很大。所以,现在单身的人大多数时候觉得身边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都不理解自己,无法感同身受。
以我自己为例,目前负责阿里云建站产品的研发工作,虽然已经有「云·速成美站」和「云·企业官网」两款主打产品,但其实搞研发的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你说,还哪有时间和心思去抽空谈个恋爱?根本不可能嘛...
说到感同身受,我和老板都一致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很伪的词,换句话说,人真的能感同身受吗?真的存在感同身受这回事吗?不存在的。鲁迅早就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你强行让两个从小生长环境包括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两个人感同身受,这本身就不现实。
因为太在乎内心感受,现在年轻人的人生观是跟谁在一块开心就跟谁在一起,否则就说拜拜。当然,这种现象无疑也加剧了单身人数增长的趋势。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太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不愿给不了解的人多一点耐性,多一点时间。相亲的时候,两句话说不到一起就聊崩了,然后各自回家,拉黑对方的微信。
除了过于在乎内心感受,现在单身的人也更加注重自我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讲究充实自我和丰富人生,注意力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另一半身上。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花费在自己身上的精力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要多,注意力也更加聚焦于自身而非他人,当然也是更加“自我”的一群人。
关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那些年我们听过最多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人生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星辰和大海。再到近些年不断崛起的女性意识,前有“给我爱情就好,面包我自己挣”类似的独立宣言,后有各种女权为了争夺孩子的冠名权霸上热搜。
回到现在的单身主力人群90后,为什么这些人能习惯单身?或者说单身的底气在哪里?在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已经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是,90后(包括部分80后)正好是处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时期,由之前的为了劳动力而放开生,变为少生优生和晚婚晚育,关于国家的这些人口政策,早些年在乡下的墙体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从鼓励生育到控制人口数量,90后差不多正好处于后者时期。为了响应国家人口政策号召,城市里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为主,偶尔有私下偷偷敢生的,最后也都是丢了工作挨了处分。农村相对要好一些,有生两个甚至三个孩子的,不过也已经开始有家庭响应国家的号召,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其实90后人群中独生子女占据很大比例。
独生子女什么特点?我虽然不是独生但我身边有朋友是独生子女,通过他们我开始了解了独生子女的世界。家里只有一个小孩的家庭,虽然说得到的关注和爱都会多一些,但从小就要面临的孤独也是真的。如果父母都有工作,一般是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而不像那些有几个孩子的家庭,一般都是老大带老二,老二带老三...
独生子女从小就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婴儿时期有自己的婴儿房,稍大一些父母会安排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这个卧室里或许会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好看的故事书和漫画书,学习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却唯独缺少了兄弟姐妹的陪伴,久而久之就会习惯这种有自己独立空间的生活。
长大后到了谈恋爱的年纪,要面临结束一个人的单身生涯,去接受跟另外一个人一起相处、生活,过上二人生活。我不知道这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会不会觉得怪怪的,身边突然多出来一个人,是否会习惯这种变化。但有一点我知道的是,他们其实已经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不管是否选择谈恋爱或者结婚,他们身上的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其实早就培养出来了。
这种独立性,也可以看成是独立人格,不会依赖于任何人的一种能力。这就是现在主流单身人群能习惯单身的原因,或者说单身的底气。说白了,我都已经单身了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年了,难道还会在乎再多单身几年吗?况且结婚也不见得就会开心幸福不是吗?你看现在离婚的人那么多,对婚姻的忠诚度几乎为零,哪还有什么契约精神!
所以,上面谈到的这些原因综合下,就使当下的单身人群数量激增,找对象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像玄学一样奥妙、高深莫测。
单身人口的增加会带来哪些影响?
这个压根不用担心,因为目前单身人口的这种趋势是社会必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经历由落后到先进的一个过程,人口也不例外。不信你去看看欧美和日韩,有没有经历这些阶段。研究过你就会发现,我们不过是在走别的国家趟过的路而已。当然,这个是事物发展的本身规律,没什么可说的。
相比欧美国家,日韩更具参考性,我们同为亚洲国家。在日本,单身人口比例高达30%,其中,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男性比例为23%,女性比例为14%。在韩国,总数为1967万户的家庭中,独居家庭达到了562万户,比例为28%,是21世纪初的3倍多,而且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长。
2015年的时候,每4个日本男性和每7个日本女性中就有1个终身未婚。去年甚至有26岁的日本女演员纱仓真奈举行了“嫁给自己”的单人婚礼。专家预测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805万是单身者,有配偶者约为5279万,即未来日本将有一半的人单身。
单身人口的增加对社会带来的具体影响,本篇就不展开了,但能想到的是会对经济、房地产、就业、消费(比如汽车)、政策、社会形态等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国,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发达城市,单身人口已成规模,但这一现象在农村或许并不明显。农村相对来说受宗族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更深一些,乡土观念也更浓厚一些;并且延续香火、传宗接代这样的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所以,在单身人口增长的这个进程中,一定是城市影响农村,带动农村。
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以前在乡下,在偏远农村,如果有人离婚了会被认为是破天荒的事情,会遭来全村人的耻笑或者邻里八乡的议论。可是你看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新世界被打开,以快手和拼多多为代表的品牌下沉,满足农村人口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开阔了眼界。
所以现在即使在农村,离个婚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偶尔出现一两例到了适婚年龄还不结婚的单身青年,乡亲们一般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是盯着不放,背后议论。说白了,人们没以前那么无聊了,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网购不过瘾,才回去嚼别人的舌根?况且,还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呢...
单身人口增加,在城市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可。相信在农村,这一现象被接受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到最后,我们可能真的就要走日韩等国家的老路。至于好坏,不做评判,不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已。况且立场不同,观点则不同,立场决定观点。
最后,想说我和我的老板其实谈到了挺多,比如还有不婚族、冻卵、丁克等相关话题,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如果你对这些话题也感兴趣,或者对本文的观点有不同看法,也欢迎积极留言探讨,理性的探讨是有益的,是提高认识的基础。
声明一点:本文所涉及的全部认识和观点,均来自与我和我老板的交流讨论,其中绝大多数得益于老板对我的启发,并非我个人所想。因此,敲了这么多字,在最后真诚地感谢我老板,和我聊了这么多。这也是促使我想把它形成文分享给大家的原因。
以上内容是阿里云建站技术研发人【北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配图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