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时间轴:2017.1.1—2017.1.7
优秀文章:试用阿德勒人格教育理论分析问题学生
作者:李艳萍(河南教师读书会会员J082)
点评人:代修鹏(河南教师读书会会长,教育时报首席编辑)
上榜理由:
1.阅读书本与教育生活的深度融合。
阅读的终极目的无非是指导行动,李艳萍老师能够在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之后,主动地去依循理论去寻找自己教育生活实践的对应点,获得与作者共鸣的识见。
从文章当中,可以看出,李老师的这种主动思考找寻的过程。
2.从行文中,可以看到李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智慧,对于问题孩子的关注和引导。
文章本身:
1.语言朴素,娓娓道来,体现了作者讲故事的功力。
2.将个人教育案例与阿德勒理论的对应上,引用较为生硬,可以寻找更为圆融的相互支撑办法。
3.文章题目命名带有学术论文色彩,与教育叙事的内文有些隔膜,可修改。
4.作者署的是12月读书笔记,而发送时间是2017年1月1日,看来是没注意读书会月份内提交作业的时间概念。
(文章可见处,河南教师读书会群文件优秀文章推荐处文件夹内。)
。。
一点补充性的说明:
忽然间想,把读书会评选出来的优秀文章,做一个专门的处理,就有了这份重新回头来查看的初衷。
李艳萍老师,是在网师学习的时候,颇为欣赏的一位学员,认真,踏实,低调,沉稳。
当初,代老师点评的时候,没能够认真地去拜读她的文章。
李老师作业的排版,看起来真的很舒服,不仅是字体的设置上,还有引用的字体设置,都很有讲究。
这一点上,实在说不出的欣赏与赞叹。
。。
阿德勒理论,是孩子成长绕不过去的心理学知识,李老师把这份理论结合教室里孩子们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剖析与印证,告诉我们这份理论的真实性,可行性。
“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
这是阿德勒的原话,孩子所做的任何事,都可以从这句话中得到答案,生活的痕迹,个性的特点,都蕴含在他做的事情当中。
如果说之前的学习,对于这些还没有极好的极为清楚的认知,那么现在,李老师的作业,则又让我重温了这份实打实的理论。
。。
有阿德勒的理论,又有孩子的故事进行作证,李老师可以说是对阿德勒的理论学习得极为透彻了。
但是,再看看李老师的文章题目《试用阿德勒人格教育理论分析问题学生》,这打眼一看,完全就是课题研究的题目,而不是一篇简单的阅读随笔,或者阅读心得所能囊括的。
代老师说“文章题目命名带有学术论文色彩,与教育叙事的内文有些隔膜”的评价,也实在是很中肯。
。。
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李老师还会不会看起来这篇文章,还有代老师的点评?
阿德勒的理论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范畴,再加修改是完全可以拿去当作学术性文章发表的呢!
期待李老师能够继续写出来更加优秀的文章来!
也期待读书会的老师们,在进行作业提交的时候,要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还要在题目和内容的匹配上进行斟酌,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