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1张图片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该片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该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在IMDB当中被超过16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评分9.7分,B站评分9.9分。


小希的电影摘录本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2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3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4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5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6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7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8张图片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9张图片


《肖申克的救赎》剧情简介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

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爬进被狱友瑞德笑称要花至少六百年才能挖通的监狱通道,又爬过五百码的下水道,重获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的是什么

首先是安迪的自我救赎,在影片的开头,安迪对瑞德说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无讽刺地说:“肖申克”这个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无罪的。而安迪后来说的那些忏悔:”对,是我杀了她,枪不是我开的,但我害她离我远去,是我的脾气害死了她,没错,是别人干的,却由我受罚“。

这里安迪自我的救赎,是宗教上的,指为陷入罪孽的灵魂,支付代价,给予其真正的解脱和光明,使其灵魂得以净化。在基督教义中有一点很特殊,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背叛,人生下来就有七种“原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而人生就是一个“救赎”的过程。

监狱表面上是为安迪犯下的罪而受罚,实际上,他也在摆脱他的“原罪”。安迪表面上看是蒙寃入狱,但此片的宗教意义下,监狱却是人生“救赎”的最形象化的体现。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10张图片

另外,需要救赎的不仅仅是安迪和监狱长,还有肖申克监狱及肖申克所有的人。肖申克所有的人都是因为犯罪,到这儿寻求救赎,但监狱的这个特殊环境,却激发了人性的另一种“原罪”——对人生麻木,失去人生的意义。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大家都记得那个经典情节,在监狱里过了子的图书馆管一辈理员被释放后,因为无法适应外部世界而自杀。这里就是心理学和哲学上的“救赎”,我们是自由的,但却被囚禁地自身的牢笼中,被巨大的未知恐惧所包围,只能有限的世界里寻找短暂且易逝的快乐去麻木自己的灵魂。

安迪是如何摆脱麻木感,实现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救赎”的呢?——就是越狱。

安迪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他精于计算,对金融制度了如指掌。他有头脑有智慧,做事善于谋划。他懂得运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谋取合法的权利,他与典狱长斗智斗勇,一个特殊的契机,他运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为狱卒们逃税、理财,帮典狱长洗钱,赢得了典狱长的重用,为自己争取到了较好的待遇。这些都为他的越狱行动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电影因为叙事节奏的问题,对越狱的很多细节表述得比较少,其实这些忽略的细节在原著小说中都是详细表述的,了解了这些细节,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越狱才是一次真正的“救赎”,这也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耐人寻味得地方。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11张图片

自由的枷锁

1967年,安迪就挖通了逃生通路,但直到1975年,他才逃出生天——这正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他要等上八年?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他也被体制化了,在肖申克监狱待了20年,已经成为这里的一部分。因此,即使他早已经把洞打通了,直到最终典狱长扼杀了他追求真相的希望,才使他重新拾起追求自由的希望。

电影中最经典的一段旁白,来自原著小说:

我曾经试图描述过,逐渐为监狱体制所制约是什么样的情况。起先,你无法忍受被四面墙困住的感觉,然后你逐渐可以忍受这种生活,进而接受这种生活……接下来,当你的身心都逐渐调整适应后,你甚至开始喜欢这种生活了。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什么时候可以写信,什么时候可以抽烟,全都规定得好好的。

在这段话中,如果你只看到了体制对人的束缚,那就只看到很表面的东西。

这种感觉你应该似曾相识:当我们离开“逼你学”的高中,进入“自由学习”的大学,我们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学习了?

我们离开制度森严、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时,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觉?

是否因为害怕自由,才让我们甘愿把自己变得忙碌呢?

纪伯伦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肖申克监狱里所有的犯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一样,他们追求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的幻觉,是牢笼中一时的喘息。

而安迪不一样,安迪曾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和狱警们,他们都静静站立着,抛却所有愤怒,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人们身上,似乎将他们都洗濯得纯净无比。这来自俗世的美妙音乐,唤醒了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12张图片

安迪:你应该继续吹(口琴),就不会忘了。瑞德:忘记什么?安迪:忘记在这世界上还有不用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你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希望?听我说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可见,此时的瑞德像所有多年生活在牢狱中的犯人一样,早已不再抱有希望了,但那安迪所送的口琴,隐喻着希望的东西,却一直紧握在瑞德手中。所以,最终在安迪的精神感召下,瑞德也得到了救赎。还有那个监狱中的嬉皮士小伙子,也开始跟着他读书写字,甚至还拿到了高中学历,开启了新的生活。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13张图片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长的自我救赎后,体会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证。

这才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真正的救赎。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