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2019.6.2)

古语“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但那时没有纸质书,是竹简的,而且车也是马车,不是火车,所以五车竹简能装多少知识呢?最多十几二十万字,也就一本书。所以,现代社会随便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都超过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但你为什么还在学他们呢?因为知识跟思维不一样,跟能力不一样。思维是一种用知识解释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你会发现,单纯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能结合思维能力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是很难提升你的市场价值的。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将知识内化成能力,让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呢?三种方法:1.掌握20%的核心;2.知识和问题互相靠;3.做系统化训练。

1.掌握20%的核心。分享一个故事,我在刚做咨询顾问的时候,有一次被项目经理狠批:你PPT为什么做的那么难看?有没有审美?当时非常沮丧,因为熬了无数个夜晚做出来的方案最后却得到这样的评价。所以我下决心美化一下PPT。先说结果:项目经理周五说的这话,我在后面周一的时候,PPT就全改了,彻底把她惊到了。后来这个事在公司广为流传,大概是:一个学习能力超强而且超级拼命的顾问,用2天时间提升了100页PPT的逼格。 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我当时就是拿了一些高手的PPT,跟自己的做对比,然后再问这些高手请教经验,最后找出了PPT美观的三个关键点:(1)饱和度(2)边框(3)行间距。然后我把自己的PPT做了三个改动:(1)把原先填充颜色改成半透明(2)把表格的边框改细(3)把字的行间距拉到1.5倍。这样改好,结合配色一点调整,逼格就高很多。这三点,其实就是让咨询PPT变得更加美观的20%的核心。曾经对PS几乎一无所知,05年至13年,每年设计百余项大小活动的背景展板,同样的方法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当然,比起真正的PS、PPT高手还差得远,但我并不靠做PS、ppt谋生,20%足够。 上面说的是技能,能力也是一样。这些年不管是各地的分享会还是总结会,总有些印象特别深刻,也有些徒有其表,看似花哨其实思维比较混乱。实际上,大部分的思维混乱都是因为缺乏结构化思维,而结构化思维只要掌握三个特征就可以,包括主题鲜明、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不管写作、演讲还是会议发言,做到这三点就闲的思路很清晰。

2.知识和问题互相靠。我们常有一种感觉,知识学了不少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用,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他们是分别存储的。解决方法一是知识向问题靠,,就是说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学了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这个知识讲的是人类的需求,而我们跟任何人相处其实都需要知道对方的需求。所以你会想到它可以用来管理下属(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还可以用来分析奢侈品为什么可以卖那么贵(满足的不只是物质需求,还有被人尊重的需求)等等。 二是问题向知识靠。当你遇到问题时,抛开第一反应,不要先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解决,而是去想有什么方法论模型可用。具体怎么落地?分享我的做法。当我看书或学习课程看到一个有用的理论或模型,我会记下来然后思考至少3个用该模型解决问题的场景,也一起记下来。下次遇到难题时,不是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而是翻一下笔记本对照一下,哪些方法模型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笔记中没有的场景,这个问题是某个模型的新场景,我就补充进去。长此以往,知识与问题的链接积累的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3.系统化训练。不同的能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你要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首先需要结构化思维,你得表达清晰;在此基础上,你需要会讲故事,能打动听众。在比如说,很多人表达不清晰,表达其实本质上是大脑在说话,因为本身思维不清晰,所以思维和表达得一起提升。所以能力的训练相互关联,需要系统化。另一方面,能力需要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需要时间。很多时候我们的习惯是高估几天的变化,而低估几个月几年的变化,所以很难坚持系统化训练。比如跑步,比如减肥,学习是一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

以上三个方法具体到行动中,如果我们有需要提升的能力,首先要先找到专业人士,了解这个领域的核心20%是什么,先去学习那20%;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并记录下来,遇到问题再返回去找;最后,能力提升是个系统性过程,需要坚持至少1个月。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2019.6.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2019.6.2)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2019.6.2)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