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价值的投资正道
大师们演示给我们的有复制价值的投资正道可能就四条: ①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以先锋SP500指数基金为代表; ②确定机会的套利,以格雷厄姆、巴菲特及索普等人为代表: ③一揽子烟蒂模式,以施洛斯为代表; ④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以1972 -1999年的巴菲特为代表。第②条在现在的社会很难做到了,但是其它三条理解了可以尝试哪条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①低费率指数基金模式,无须能力圈。牢记长期投资低费率宽基指数就够了,如国内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或许资金量较大时,可以考虑适当分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其他宽基指数上。
③比较容易学习的,是以施洛斯为代表的分散持有一揽子烟蒂, 被动等待价值回归的模式。它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有耐心,愿意做大量琐碎的财务数据统计和计算就足够了。要点是牢记格雷厄姆的教诲:“ 烟蒂必然是肮脏的,花时间去检验每一个烟蒂的成色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通过分散法则,保证这些烟蒂大多数还能免费地吸一口就好。”
④ 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也分为两种,学习2000年之后的巴菲特是误区。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1972--1999年的巴菲特。相比而言,它对商业理解能力要求最高,是难度最大的一条投资道路, 但也是最有乐趣、最有成就感、最可能获得超额回报的一条路。走这条路的投资者,不仅可能享受到赚钱的乐趣,还能发现自己越来越懂商业,越来越能理解商业社会的运作规律,能够和不同行业的人士深入地聊下去。更关键的是,学无止境,这条路上的投资人的生活永远是充实和满足的。
走哪条路,由性格和价值观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替你做出决定。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四条路都是投资正道,选好一条并坚定不移走下去,必富无疑。
建立投资体系
投资市场里,盈亏同源,一个人的收益和亏损,是同一套投资体系的结果。经仔细思考,获取三年一倍结果的理念体系,主要由以下九条组成:
①股价由企业真实盈利和市盈率两个变量决定,我主要选择“企业真实盈利确定增长+市盈率位于偏低或合理位置”的企业投资。重心是获取企业盈利增长推动的股价上升,市盈率变动视为算意外之财;
②企业盈利真实可靠,其增长“一定”会推动股价上升。如果真实可靠的盈利增长伴随股价下降,将给投资者带来巨额财富;
③做出企业盈利的增长预测,是困难的,是需要极度谨慎的。扎根于自己能够深度理解的企业,选择变量尽可能少,可预测性尽可能高的企业;
④盈利增长“一定”会推动股价上升,并不代表会推动下周、下月乃至下个季度的股价上升,它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体现(经验上说,三到五年是一个常见的体现周期)。短期股价波动可能受任何因素影响,是市场的随机运动,无法预测。任何对短期股价波动的预测,都是没有价值的行为;任何建立在短期股价波动上的交易体系,都是脆弱不可信的;
⑤持股时间长,并不意味着是从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本质,不是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或短期只是被动结果,是因为市场认识和体现价值需要时间造成的。下注市值和价值之间的收敛,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本质;
⑥市值低于价值的部分,有两大来源:一类是对现存资产价值的折扣,一类是对未来盈利可能的低估。侧重前者的,我称之为格老门;侧重后者的,我称之为巴神堂,它们构成价值投资两大核心思想流派。绝大部分成熟投资者都是两者兼顾的,差别只是权重。我个人更侧重巴神堂,巴神堂思想能够引导人随着年龄和资本的增长,越来越远离市场,用越来越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最终走向快乐投资的良性循环——格老门可能正好相反;
⑦法币时代,历史数据和逻辑推理都能证明,股权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远高于债券和货币。因而,除非所有股权目标均显著高估,否则老唐永远是满仓持股状态。组合设立至今的三年里,每一天都是如此,无论股灾1.0,股灾2.0,还是熔断崩盘;
⑧事实上,我也没有什么空仓半仓之类的仓位概念,一般会预留家庭一年的开支,其他部分通通做股权投资,除非找不到目标了。即便是手头的现金理财,我内心也将之视为一种确定性100%、市盈率约30倍、未来无增长的股票;
⑨企业价值不是一个精确数值,而是一个模糊区间,一个至少足以容纳百分之二三十波动的模糊区间。因此,在30%空间内的所谓高抛低吸、波段操作,在我看来,是自欺欺人,不值得关心。考虑到中国股市有10%日涨跌停限制,所以,日间盯盘,是完全没有价值的生命浪费。
以个人在资本市场前后二十多年的傻碰,及无数前辈的摸索和总结,我认为建立在“①买股票=买企业的一部分,②不要将希望寄托于二级市场接盘侠,③占不到便宜就不交易”三大基础上的体系,是老唐理解能力范围以内,“唯一”稳妥可信的、具备逻辑基础的、可以持续盈利的投资体系。
这条路已经有无数前辈走通过,踏平过。路边留下了无数的方向标、指示牌、陷阱提醒。如果你的目标是财富增长,强烈建议不要浪费生命探索和碰壁,不要试图重新发明车轮,只需要老老实实地沿着前辈们踩出来的路前行即可。要创新,要建立新体系,可以留待身家突破10位数以后考虑。
怎样研究一家公司的
比如你挑中了一只股票,究竟好还是不好,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值不值得买?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当你拿到一家企业,要开始研究时,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首先,你要了解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
有什么快速的方法可以了解呢?
其实有好几种方法:
其一,若是上市公司是近三四年才上市的,可以找到它上市的招股说明书进行查阅。里面会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行业情况,公司的行业地位,以及过往的财务报表等;
其二,若是已经上市多年,企业的业务类型也有一定的变化,其实可以直接读公司近三年的年报,里面会介绍公司主营业务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
其三,可以直接找到券商对某家企业的深度专题报告,券商会一五一十的讲清楚。
其实,为了省时间,推荐大家用第三种方法 。虽然,大树也整天会吐槽券商的观点没用,但事实上,他们从年报以及行业中整理的资料还是可以的,这是他们第一道加工,加快我们识别企业的基本情况。
如果你看完之后,再有兴趣,再回去读年报,招股说明书。
在这里怕很多新手不知道哪里查阅券商的研究报告,简单做一个指引。
下载“东方财富电脑端”,输入要查的个股,比如,这里查找的是“光威复材”,之后按“F10键”进入界面,再选择“研究报告”,就进入券商的研究报告平台了。
选择页数在20页以上的,才算得上是深度专题报告,先看这一些就能知道一只个股的整体情况了。
如果用不习惯东方财富,你可以用同花顺,雪球电脑端,对应的股票都可以找到券商研报以及个股的历史公告。
如果你是看着有兴趣了,那先别急,可以先去读招股说明书或者近三五年的年报。
(后期有机会再补充完善《招股说明书以及年报该如何读》,大树以前写过,但在雪球上过往的贴子都看不到了。)
看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如果你真读懂了。这个时候你应该对这家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公司基本情况,行业情况,行业地位,竞争对手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事实上,看是带着问题来看的,按大树的经验,大致罗列了一下针对行业、企业所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建议大家不要跳跃,开始的时候肯定是觉得我下面要罗列的问题多,但长期习惯之后,其实就是自然潜移默化了。)
由上至下按顺序来吧,有清晰的架构:
关于行业,我们需要了解哪些问题?
1、我们需要知道行业是周期性行业还是非周期性行业?
2、若是周期性行业则需要了解行业当期处于复苏、发展、繁荣、衰退的哪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我们埋伏一个企业在衰退的末期、复苏的初期,这是理想的状态。在周期性行业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困境反转类型的企业。举个例子,比如其在去年业绩很差,基数较下,而行业整体开始复苏了,企业的业绩会同比大增,出现爆发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提前布局的最好时机,猪周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永远别忘记,股市是需要埋伏的,当业绩兑现就是我们退出之际。
3、我们要清楚知道,当前投资是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并不是说夕阳行业就不可以投资,只能说朝阳行业更容易出现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这是一种概率性问题。从整体情况而言,朝阳行业容易出成长股。当然,夕阳行业一般行业发展较为成熟,行业格局明显,优质的上市公司多为大蓝筹股。这些股票也值得投资,低PE投资应对这种企业也是一种方法 。这里可以区分为,成长股投资、价值股投资。
4、行业的上中下游各是怎么样构成的,其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在上中下游中有哪些龙头公司,分别的竞争格局如何。
5、该行业的产品类型是什么,是快销品还是耐耗品,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当前市场明显就是快销类的必需品受到资金热捧,最典型的就是海天味业。
6、该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比如软件信息行业占国家GDP的比重近些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地位越来越重要,行业不仅新,而且地位重要,2014-2015年的牛市此行业的涨幅是领先的。
7、该行业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是什么样的?国家是不是有出政策了,政策其实是催化剂,非常之重要。就好像大树判定汽车会出政策,果然政策一个接一个的来了。股价也会慢慢的稳住,汽车销量也会逐步稳住。
通过行业分析的基本梳理,你可以知道整个行业的整体情况。同时你可以在行业中理清楚整个产业链,从产业链中挖掘上中下游的优质企业、龙头企业做为企业的重点研究对象。上述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券商机构出的行业状况研究等获取。
关于企业分析,我们需要了解哪些问题?
进入到企业分析最关键的环节,我们筛选完行业之后,一般可以挑出行业中比较优质的、龙头性企业进入最终的分析。那么对于企业的分析,我们需要关注些什么呢?整体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企业现状分析和财务基本面分析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现状分析
1、公司控股股东如何?是央企,国企还是普通民营?这其中是有区分的,央企,国企按当下的情况看是有国改的预期,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符合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有潜力,更多的是以实际业绩做贡献。当然,民营企业容易出现财务造假,而国企基本上不会有这种现象。
2、公司的愿景、战略目标是如何?这东西某种程度上是讲故事,但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需要有一个战略性的故事来吸引人眼球。如何一个企业连故事都没有,何来吸引力。按我个人的经验,每年的年报中,一个优秀的企业会在董事会报告中阐述企业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发展,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大家要将几年的信息串起来,看公司是否言出必行,有在做实在的事情。
3、公司产品(业务)主要面向的客户群体,在产业链条中属于产业的上、中、下游哪个位置?
4、企业在细分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是龙头(引领者)还是其它小跟班?
5、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其产品是否有议价权?议价权非常重要,特别是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如血液制品这个产品供不应求,涨价趋势是明显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有快周转的,依赖现金流的沃尔玛模式;有高利润率的,类似茅台模式。
6、营业收入是否有季节性影响或者受汇率因素影响(海外业务占比重)?近期刚上市的科大国创一季度营收是最小的,如果仅看一季度业绩的话,容易造成片面影响,判断不准确。
7、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如何,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这里有点经验,一般而言新的行业在发展之初市占率相对低,行业集中度也低。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挑出龙头企业,瞄准并开枪。经济的发展规律是强恒强,大恒大,你挑选了龙头企业,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增速会快于行业的发展水平,市场占有率也会稳步提升,最终反应到公司的业绩增长上来,对股价也会有直接反应。
8、企业是否有某项核心竞争力(独一无二最好),往往容易形成垄断或者议价权。在医药行业有很多特别的药,比如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等。
9、公司是否高新企业,研发能力如何?一个技术性的企业,研发占营收的比重,高比低好。
10、公司所在城市,这个很重要,沿海城市,重点大中城市的企业在人才、资本积累上更具优势,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城市较好。(投资不过山海关,不要去什么新疆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二、财务基本面指标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及增速。需要辩证看待企业的业绩增长情况,一般而言,企业发展有创业初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A股上市的企业多为成长期以上的企业,在这个阶段中成长期业绩保持高增长,属于成长性股票,但进入成熟期后,则盈利稳定,多成为白马股或者蓝筹股。有时候,企业在某几年投资加大,造成业绩下降,但后面还会有重新腾飞的时候,这属于困境反转股票。所以并不是业绩当年下降就不好,还是要从深度上去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
2、主营成本及增速。成本管控体现在主营成本的增速少于主营业务的收入。
3、毛利润率及净利润率。事实上,毛利润只是一个参考,净利润率才是最实在的,当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平均水平在10%左右,你选择一家企业的,净利润率高于10%,可以说这个指标是优秀的。
4、应收款项、预收款项如何。应收款是被别人欠债,现金不能及时收回,越大越不好,该值应该是小的为好。预收款项是收别人的钱来提前流转,免息使用,当然是越大越好。预收款项较多的行业有种子类企业,如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这类是先收到钱,再发种子。当然包括了贵州茅台以及格力电器这种有议价权的企业。
5、存货量是否有增加趋势,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卖不出还是为了来年业绩的准备,这是不同的。
6、现金流量,包括经营现金流(自己挣钱),投资现金流(投资的情况),筹资现金流(通过增发,发债券等融到钱),其中,经营现金流犹为重要,是检验企业利润的根本。
7、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最好不要超过50%。当然,不同行业是不同的,地产行业一般这个指标都会高于70%以上。
8、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越大越好;
9、商誉占总资产比超过20%的要注意;
10、净资产收益率(ROE),由三部分组成,杠杆系数、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在资产负债率较低的情况下,ROE是越大越好;
上述这14个点,都是我每次在研究一家企业基本财务状况需要关注的点。大家也不要慌,这些指标就先记住,后面会讲,当然,不会像财务书那样子讲,会结合案例来讲解。
护城河分析指标
①毛利率(1、转换成本 2、无形资产 (有品牌、专利、垄断) 3、网络效应)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毛利率看是否比别人卖的贵。
②三费占比(地理位置、规模、独特资源、优化流程) 三费占比=(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 三费占比看是否比别人的成本低。 ③净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预付款项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净营业周期越小越好,负数最好,净营业周期小的公司可能具备无形资产护城河中的品牌搜索护城河。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①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毛利率是看一家公司产品是否卖的比别人贵。 ②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同行业比,毛利率大于30%,净利率大于20%,这公司盈利能力就不错。净利率是看公司的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好坏。 ③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净资产)或平均净资产,ROE是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④ROA(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或平均总资产。ROA是看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 从收入角度看盈利能力,投资者要关注营业利润率,毛利率和净利率,其中尤以营业利润率最为重要。 ⑤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费)÷营业收入 从资产角度看,投资者要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成长能力指标
①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公司处于成长期,营业收入是判断公司规模常用的指标,但是要结合净利润看。 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增长, ③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支出,自由现金流是公司真金白银的收入。
偿债能力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越低越好)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简单、直观)。 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个比例太大可能积攒了很多的货物是卖不出去的,越低说明流动负债很大,流动比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短期债务清偿的能力,一般流动比率维持在2左右比较好。 ③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立即变现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1左右最好)。 老唐个人认为,安全性指标只需一个就够了,④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息负债≥1,或适度放宽为(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净值)÷有息负债≥1,这个公式背后的意思是,变现迅速的资产足以偿还有息负债。至于无息负债,主要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营性负债,经营性负债是企业在产业链的强势地位的副产品,既然强势,就无须考虑短期偿还的问题。
运营能力指标
①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2》。存货周转率越高货物卖的越快。 ②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周转越快。 ③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其收回资金越快。 ④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企业属于“轻资产” 还是“重资产”。
三,买入前注意以下情况。
1、管理层经营水平,是否靠谱?是否靠谱这事情,一方便是公开信息查找,另一方面是通过行业调研,再者就是每年年报中的管理层经营分析都可以从中判断是否靠谱(后期做我们结合案例看)。
2、解禁情况。
3、是否高管增持。
4、是否公司回购。
5、是否员工持股或者激励。
6、估值PE或PB对行业以及公司历史水平如何。
7、大股东质押情况。
老唐估值法
1996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第二次谈起指数基金。他写道:
对于各位的个人投资,我可以提供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大部分投票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扣除各种费用后的指数基金投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建立投资组合,此时有几个要点是需要你牢记的。投资并不复杂,但说它很容易也不现实。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给你选中的公司估值的能力。请特别注意“选中的”这个词,你不必成为每家公司或者许多公司的行家,你只需要将自己限定在能力范围就好。能力范围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边界。
要成功地投资,你不需要了解β值、有效市场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者新兴市场。实际上,你最好对此一无所知。在我看来,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够了:“如何给公司估值”和“如何面对市价波动”。当然,商学院和学术界是不会同意我这种观点的。
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仅仅是以理性的价格买入一家你能理解的、在未来5到10年甚至20年时间确定会成长的公司之部分股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够符合这样的标准。所以一旦发现一家符合标准的企业,你就应当大量买入:在这期间、你必须尽量坚守一个原则:如果你不想拥有某公司股权10年,那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将一些符合标准的公司构成组合,之后你会发现它的市值自然而然地不断增长。尽管我们很少承认,但这正是伯克希尔股东们积累财富的秘诀。
老唐个人将实战中的估值简化为一句话:“三年后以15~25倍市盈率卖出能够赚100%的位置就可以买入,高杠杆企业打七折。”
这里有两个概念要解释。
①这里说的高杠杆企业,指有息负债超过总资产70%的企业。有息负债就是需要企业支付利息的债务,通常出现在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非流动负债科目。金融类公司通常还会有向央行借款、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等科目。
②打七折的意思指对于高杠杆企业,要求三年后以10.5倍市盈率(简化为10倍)卖出就能赚100%时,才会考虑买入。打折的原因是高杠杆企业更脆弱,对于宏观经济及意外情况更加敏感,所以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作为补偿。
这种简化的估值法,同样需要首先确定三大前提:净利润为真否?可持续否?维持当前盈利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否?这是理解企业的范畴。不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属于看不懂的企业,无法谈论估值,直接淘汰。
三大核心问题中的“净利润数据是否为真?”是分析历史数据的技术活,虽然不算轻松,但稍微花点儿时间,完全不难。《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整本书讲的都是这个,正如手财副标题: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
——注意,这里的净利润数据是否为真,并不单指造假问题。还指有些公司由于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地位的问题,赚取的利润可能只是账面数字或不可信假设下计算出来的理论数字,无法变成可供股东支配的真金白银。
排除造假公司以及利润难以变成真金白银的公司,核心是应收账款、关联交易、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等数据分析,这些内容手财里都有,此处就不展开了。
投资真正的难点,在后面两个问题“未来能否持续?”、“持续是否需要依赖加大资本投入?”。这两个问题,需要真正看懂一家具体的公司才能做出判断。那,怎样才算看懂了一家公司呢?
在去年5月的书房文章《看不懂与看得懂》里,老唐归纳了四条:对于一家公司,能明确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基本上就可归为看得懂。
①这家公司靠销售什么商品和服务获取利润?
②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采购,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③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眼看这家公司坐享丰厚利润,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了它的市场份额,或逼迫它降低利润空间呢?(更高性价比,即可以是同样质量/数量+更低价格,也可以是同样价格+更高质量/数量)
④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然而,不要轻视,四个问题其实是相当不容易回答。个人经验,没有该行业从业经验的投资者,至少需要认真阅读过去五年公司及直接竞争对手的财报,才可能做出基本判断——不是一定能做出,只是“可能”有能力做出。这个工作,没有捷径,没有万能公式。如果有,一定是错的。
在确定了这三大前提后,老唐的简化估值法实际上是两段式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极简版本,即:
第一步,估算最近三年企业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由于已经确定该企业利润为真,可持续,且持续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所以直接借用报表净利润近似替代自由现金流,即假设公司每年计提的折旧和摊销费用,足以支持企业维持当前盈利水平——再次强调,必须要确认企业能够满足三大前提才能使用如此替代法;
第二步,保守地将三年后的该企业视为等同于债券的资产。由于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大致在4%~5%区间,对应市盈率20~25倍。
或者也可以看作假设永续增长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而要求回报率(折现率)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两倍(两倍设置参照格雷厄姆的研究成果“把AAA级债券的资本化比例提高一倍,可以适当抵销优质股票和债券之间存在的风险差异。”)
对于某些确定性稍微差点儿,或者净利润可能并非全部是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做粗略的折扣调整,按照15~20倍市盈率计算(实际是模拟了市盈率不变,但自由现金流数额降低)。
最终得出三年后合理估值为15~25倍市盈率区间——所谓合理估值,指假设市场认同该资产相当于一份债券的情况下给出的估值,或者假设该企业永续增长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同时要求回报率两倍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情况下给的估值。
这个合理估值的市盈率倍数,不区别行业特性或企业历史市盈率数据,它只受无风险收益率变动影响。不同的行业或企业,或许在自由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例关系上有不同,投资者需要做的是调整自由现金流估算值。
实质上,符合前述三大前提的企业,几乎确定长期价值高于债券,将其等价于债券估算合理估值,或者在债券的基础上折扣计算合理估值,具备一定的保守因素。
—也有极少的案例,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预期长期高于报表净利润,老唐会将三年后的合理估值对应市盈率从25倍上调至25~30倍区间,以体现该企业明显优于债券的特点。但这种情况需要非常谨慎。截止目前为止,老唐仅对茅台和腾讯两家公司实施过这种上调。
第三步,即便如此,也要考虑有估算错误的可能——投资者一定有机会犯错的,我保证——给自己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因此将两段估值折现加总后再给予50%左右折扣,确定为买入价格。
实战中,为简单起见,大概地以前段自由现金流数额抵扣后段折现导致的减少部分,直接以第三年未折现估值的50%做简易估算。这个买入价格,基本保证自己的估算即便出了偏差,也很难造成亏损。
这个简化估值法虽然没有使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但它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同样具备如下特点:
①都需要考虑三大前提,在确信目标企业符合三大前提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我们必须要坦率承认,大部分企业我们是无法估值的,无论对其计算出个什么数字,都是瞎蒙;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估值法与其说是“估值公式”,不如说是一种选股原则,是将大部分企业拒绝在股票池之外的工具;
③都使用了约8%~10%的要求回报(折现率)和约4%~5%的永续增长率假设。对于永续增长率难以确定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实施排除。
④都坚持长期的思考方式,忽略受到各种短期因素影响的股价波动,以至少三年的时间长度和资金占用时间,去看待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
⑤都认定自己会有估算错误,坚持安全边际要求,留下容错空间。
那么,估算出来以后,是不是就等待三年或更短时间内翻倍然后卖出呢?不是。别忘了,投资者应该用长期乃至永恒的视角看待投资。
买入后,老唐做的事情,就是每年(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继续按照简化估值法对持有企业估值,然后与手边潜在的各种投资品种——不仅包括已持有企业、新涉及企业,也包括指数基金及债券、货基、理财等类现金资产——进行收益率比较。
如果无法看出某品种收益率明显更高,则持有不动;反之,则调换——若调换品种如果恰好是债券、货基、理财等类现金资产,看上去就像是日常我们所说的减仓卖出。
任何持股,只有一个结局,被其他更高收益率的投资对象替代。而替代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价格上涨导致的收益率下降后被替换,一种是有证据证明之前的估值有错误而导致被替换。就这么持续,直到永远。
至此,投资需要学习的两门课程“如何看待股价波动和如何估值”全部阐述完毕。
如果我们选择格雷厄姆所提供的两条道路——持有一篮子市值低于清算价值企业组合,或者持有一篮子投资回报率为无风险利率两倍以上的大型优质企业组合,以及以后者为基础延伸出的指数基金投资法,那么投资所需的知识储备到此已经足够。
老唐本人是强烈推荐投资者先从定时定额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开始,立足先赢,而后再根据自己的资金水平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更进一步,走巴菲特深入研究企业的道路。
如果准备走深入研究企业的道路,那么就还需要面对一个难题:如何看懂企业?这问题没有捷径,没有统一答案,如果有,那股市会是电脑模型的地盘,不会有我们的存身之地。
看懂企业需要我们针对一个一个行业,一个一个企业去逐个学习,它是投资者一生学无止境的课题,也是投资道路上最大的乐趣。只能一起携手前进,继续日拱一卒……
市值是资产盈利能力的资本化,是资产盈利能力的市场交易价格,只要我们的资本始终放置在能力圈范围内盈利能力最强的资产上,获取更高的市值是必然的结果。市场长期是一台称重器,参与者的恐惧和贪婪可以影响短期投票,但不会影响长期称重,资本的逐利天性必将推动股价反应资产盈利能力的差异。
实际上,将价值投资等同于长期持股,是市场常见谬误。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寻找由于市场先生的癫狂而产生的市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正如格雷厄姆所言:“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入股票。”
我们可以将盈利能力更高的资产,想象成一块更肥沃的农田。市场先生的收购出价如果不是“明显较高”——足以勾引你将农田变卖后所得资金投资无风险产品,也能获得等于或者高于农田产出即为明显较高——我们就安心种自己的地,安心收自己的粮便是。它的出价如果不是明显较高,就是噪音,不是评价你的投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农田的产出是否如你所料,才是标准。
这样,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市场先生平静或者悲观时,依赖资产的高盈利能力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回报水平的财富积累,这些积累或者继续以利滚利的方式做大我们的财富总值,或者在市场先生亢奋时,给我们交换来届时回报率“明显更高”的类现金资产。
何为“明显较高”,巴菲特也做过清楚解释:“如果国债收益率为2%,那么收益率低于4%的企业我们是不会投的”,这句话同样脱胎于格雷厄姆“股票买点为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两倍”的研究结果。
估值就是比较,巴菲特买人时关注的是农地产出,这块地每年的净回报至少有10%,比拿着一笔“钱”享受约3% ~4%的回报高,所以选择买地,这就是估值。估值就是在可选投资对象之间,比较真实回报率的大小,就像在两个苹果之间选择明显较大的那个一样,与此时农地价格究竟是不是底部无关。
投资和估值,不是要在某投资对象上赚一倍或赚 十倍的思考方式,而是一个永续的思维模式:永远只在两个可以理解的投资对象之间,选择产出更高的那个。它是比较,是选择,不是精确计算。农地产出高,选择让财富以农地的形态存在。反之,如果农地产出还不如类现金资产高,那就让财富以类现金资产的形态存在。
永远比较,永远选择,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至于回报更高的资产,市值提升得更快,最终导致投资者市值高增长,那只是由于资本在逐利天性推动下,同样也在追逐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最终导致资产市价被推高的被动结果。这就是巴菲特反复强调过的真经,他说,我从11岁开始就在做资金分配这个工作,直到现在从未改变”。
如何看待市场先生波动
不管你再怎么厉害,水平再怎么高,集中投资6到8只股票, 总是会遇到一个问题。每两三年,总会有一两只股票表现不如预期,给我们带来20%到30%的下跌。每两三年,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无例外。
有时候,是因为当时的市场不喜欢我们看好的股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在意。股票还在我们手里,就是更便宜了。我们明白自己手里的股票,只是它更便宜了。
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犯错了。我可以坦然接受错误。我清楚自己手里的股票,有时是我错了,有时是股票更便宜了。我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也清楚,跌个20%到30%是正常的,股市投资本来如此。
市场虽然偶尔会发疯,但绝对不傻。低价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 某些重大利空,犹如塑化剂于茅台,瘦肉精于双汇,三聚氰胺于伊利……投资者如果意图获取企业经营增长之外的超额收益,就必须在利空袭来时冷静、理性地思考,判断各种可能性的概率,影响情况,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受这种选择带来的结果。
我既不能左右市场出价,也不需要预测市场出价,我唯一的优势就是享有是否交易的决策权。
投资有一个重要原则:市场先生的出价只可利用,不可预测。我们需要坚持「必须有明显的便宜占才与市场先生发生交易」的原则。
.在股市里生存,永远要记住“市场先生是疯的,它的出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在低点如此,低估之后照样有可能暴跌;高点也是如此,高估之后照样有可能暴涨。
市场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他们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任何可能都有。所以,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等他出价后)无情地利用,不能(在他出价前)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行动)。
也就是说,市场报价只有两种状况时需要关注:①市场先生低价抛售,而你刚好有能力买;②市场先生高价抢购,而你刚好准备卖——其他时候,都是噪音。能否持续赚钱,就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屏蔽噪音。
伴随股价的下跌,投资风险越来越小,投资价值越来越大。当市场定价错误的时候,就是给我们送钱。除了我们动手捡钱的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报价无意义。这个原则就叫“市场先生的出价,只是供我们利用的”。
最近,市场训练的是“任何时候离开都是对的”!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才是对的。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就是永远只“无情地利用市场先生的报价”,永远盯着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永远不要在股市里加杠杆。
市场先生只为你服务却不能指导你。对你有用的是他的钱包,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他在某一天表现得特别愚蠢,你有权选择忽视他或利用他,但如果你受到他的影响,那将是一场灾难。
市场长期是一台称重器,参与者的恐惧和贪婪可以影响短期投票,但不会影响长期称重。
所有资产定价的锚都是无风险利率,当股市的盈利收益率是无风险利率的2倍多的时候,股市会出现大量错误定价的机会,这个时候应该贪婪,而不是恐惧。
投资回报率下降即市盈率上升,市盈率=1÷投资回报率,然后等待投资回报率向无风险收益靠拢。
市盈率的倒数是无风险收益率的2倍时可买入股票。
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兴奋中灭亡。
股市这样壮阔波澜的行情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为了避免错过牛市,你需要一直待在股市里,并且,你应该将资本利得和分红所得进行再投资。这个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过去是、现在依然是
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最大的不容易便是克服流动性诅咒。它需要我们的注意力离开报价盘,离远点儿,再离远点,去思考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要点是什么?
股票投资的本质就是我们以适当的价格进入一家能够不断赚取真金白银的企业做股东,假以时日,我们的财富值就会水涨船高。
就这么简单!全世界无数从小到大、从大到巨大的企业,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背后都有无数的股东,他们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地演示着这个致富真理,一点儿也不神秘。
对于大多数朋友的天下第一难,还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是时刻明白傻子的出价只能利用,不能尊重;不能以傻子的一时出价高低,衡量自己或他人的投资得失。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就算有人告诉你:这只股要戴维斯双击,这只股系统送钱,这只股要先跌到230亿市值然后涨……你还是会赔钱
但一旦你真的明白了这点,甚至可以说,哪怕你完全不懂得给企业估值,照样不耽误捡钱。
总结的优秀选股指标和方法
1、ROE(连续五年不低于15%)
2、有息负债率低或没有
3、净现比大于1或等于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除于净利润)(最少要连续五年)
4、销售收现率大于100%或等于
5、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连续五年)大于10%,低于6%看都不用看,这些公司都是时间的敌人,都是伪成长。
6、净利润率大于20%
7、毛利率大于等于40%以上的企业是好公司,低于或等于20%排除。
8、资本开支低(资本开支除于净利润)五年合计对净利润的总占比越小越好,越高证明企业花的开支比净利润赚来的钱还多,赚的不够花。
9、盈余公积加未分配利润大于股本和资本公积。
1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赚来的钱要大于投资现金流净额和筹资现金流净额。
11、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减资本开支)自由现金流是企业赚的真金白银,越多越好,不要负数。 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普通投资者应该远离。
一、企业的规模要适度地“大”。
二、具有被验证了的持续盈利能力。
三、在负债极少或没有负债的情况下,公司具有良好的净资产回报率。
四、有能力的并且诚实可靠的管理层。
五、业务简单,好理解的企业。
六、价格与价值要有良好的匹配。
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长期持有、分散投资。优秀企业和优秀的人一样,因为优秀所以更优秀,反而经常挑战成就的上限。投资者买下优秀企业后,往往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只要坐着享受优秀者努力的成果就好。同时,还可能不断接触优秀的人身边那些同样优秀的人和企业,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简单的选股笨方法
怎么捡钱?很简单,将资金平均分散到三五个行业、七八家公司(最多十来家足够了,不需要更分散了)业务简单的,利润含金量高的,历史Roe高的低负债率企业,
直接以券商研究员预测的三年后业绩为准绳,使用老唐估值法,用三年后预计净利润×20得出三年后合理估值,然后拦腰一刀就是你买入的位置。
业务简单,这个不需要解释吧?就是你能明白他靠卖啥赚钱,让你去卖你也能知道怎么卖的那种。这条规则主要是为了防止所有研究员都不懂装懂说天书、扯鬼话。
利润含金量高,就是利润不是靠应收账款,不是靠处理家当,不是靠公允价值波动,不是靠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交易,挣来的。这几点判断,对读过《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的人,都不是难事。
历史净资产收益率高,是给你证明了这家企业过去有竞争优势。至于未来优势会加强还是会消失,你就别瞎操心了。反正你也不懂,消失的就认输,蒙对的那几只继续牛就足够好了。
低负债企业,是防止黑天鹅出现的时候,企业突然归零。前面赚再多,归一次零,结局都是零。
既然已经沦落到使用笨办法了,就别去玩高难度。一般高负债的企业,通常都不简单,能随时十个盆八个盖舞来舞去不垮台的,能简单吗?
研究员,要是信不过一个,索性就多找几位覆盖同一家企业的券商研究员报告,将他们的预测加总算平均值。简单企业,这些研究员估计数据不会都错到天上去的。
20倍市盈率是个保守的估值中枢,基本能保证届时或者能达到甚至能超,即便不能超也不会差的太远。
然后你还拦腰一刀,就算是有错的,又能错到哪里去呢?实际上还会有些被研究员低估了,实际情况比估计值更好的企业,以及届时市盈率远远大于20倍的市场。有这些给你垫底,错也不影响挣钱。
理论上说,股市挣钱其实不难,只要在贵的不明显的价格以下,选择几个净利润含金量高、被替代的可能小的印钞机,分别入上一小股,然后该吃吃、该喝喝、爱忙什么忙什么,财富自然会以高于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的增幅成长。假以时日,静待伟大的复利规则发挥威力,钱自然就来了。
要是连这些都懒得操心,那就直接在沪深300指数上干,连研究员都不需要。
指数基金的买入时机
1996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第二次谈起指数基金。他写道:
对于各位的个人投资,我可以提供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大部分投票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扣除各种费用后的指数基金投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在指数上干,更简单,直接以名义GDP(国家披露的GDP+CPI)预计增幅计算三年后的利润,然后20倍再拦腰一刀买入就完了。
以今年沪深300成分股的净利润总和为X,假设未来三年名义GDP为7%(我以5%的实际GDP和2%的CPI举例,你更乐观或者更悲观可自行取值)则三年后为1.07×1.07×1.07X=1.23X,
20×1.23x/2=12.3X,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低于12.3倍时,有钱就买。
格雷厄姆烟蒂股投资法及一套投资方法
23岁的格雷厄姆心中已经诞生了未来价值投资体系里最重要的两个认知:①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对的,但也偶尔会犯错,②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 格雷厄姆最广为人知的投资方法是“烟蒂股投资" 。所谓烟蒂股投资,简单理解就是永远只买股价低于净有形资产三分之二的公司股票,甚至只买股价低于净营运资产三分之二的股票。 其中净有形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商誉;净营运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商誉-固定资产。
格雷厄姆为普通投资人准备了一套无须任何艺术空间、直接可以照猫画虎的操作流程。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①首先找出所有TTM市盈率小于X倍的股票。TTM市盈率=市值÷最近四个季度公司净利润。
②X=1÷两倍的无风险收益率,例知,无风险收益奉为4%,则X=1÷8%=12.5。
③找出其中资产负债率<50%的。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④选择其中至少30只以上,每只投入不超过总资金的2.5%,即股票投入上限不超过总资金的75%。
⑤剩余25%资金,加上选般不足30家导致的剩余资金(若有),买人美国国债或其他无风险收益产品,
⑥任何一只个股上涨50%后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国债。
⑦购买后的第二年年底,涨幅不到50%的个股也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国债。若该股依然在新的可选对象名单里,放弃卖出。
⑧如此周而复始。
格雷厄姆说:“这是一种以最少工作量从普通股票中取得满意回报的安全方法。这种方法真好,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我可以用60年的经验保证,它绝对经得起我的任何检验。”按照格雷厄姆的预计,该方法长期而言能够获得超过15%的收益率。
施洛斯的思考清单
施洛斯买股票的核心考虑就是不亏钱,购买有下跌保护的股票,至于涨多少顺其自然。施洛斯选股的要点大致是:①喜欢挑选债务不高,资本结构简单,管理层持股数量比较多的公司;②喜欢选择股价创新低的时候买人:③施洛斯认为自己不善于看人,所以他选择只看财报数据,有意拒绝和人打交道。当他发现潜在目标后,会依次问自己这些问题:
①股价为什么被打压? ②价格低于净资产吗? ③净资产当中包含商誉吗? ④过去10年股价涨幅多少? ⑤过去10年最高股价是多少? ⑥过去10年最低股股价是多少? ⑦公司是否产生现金流? ⑧公司是否产生净利润? ⑨公司有息负债比例高吗? ⑩所在行业是怎样的? 11、公司产品或服务利润率如何? 12、竞争对手是什么状况? 13、公司是不是不如竞争对手? 14、股票继续下跌的风险多大? 15、股票上涨空间可能有多大? 16、内部人持有多少股票? 17、每年分红多少?股息率多少? 18、股市整体是否处在历史高位?
菲利普·费雪的理念原则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区别在于,在好企业里,你会做出一个接一个的轻松决定,而差企业的决定常常是在不同的痛苦之间做选择。 在《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里,费雪提出了选择成长股的15个原则,以及一个伟大的思想,“如果买入了正确的企业,卖出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书里提出的很多投资理念,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灼灼光芒。譬如:
1、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 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 2、把公司的管理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股的前提。 3、通过竞争对手去了解目标企业的优劣势。4、区分企业成长究竟因为幸运,还是因为能力。 5、永远只用闲钱投资,这样才有能力长期持有优秀企业。
6、买入股票是因为公司优秀而不是因为股票便宜。 7、对于优秀的企业过于关注股利是不必要的。 8、企业利润率高于次优对手两三个百分点就是好的投资对象,过高的利润率里往往隐藏着风险。 9、关注一家企业的超额利润究竟来源于哪些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做法。 10、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太过分散,势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 11、真正优秀的企业数量极少,发现后要长期持有,仅仅因为盈利一定幅度就卖出是愚蠢的。 12、持股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卖出:①原始买入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②公司营运每况愈下;③发现另一家更好的公司。否则,卖出时机几乎永远不会到来,等等。菲利普·费雪一生业绩不错,他的主要持股基本都是二三十年以上的,大多数获利在数十倍甚至数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