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营中,军纪森严,霸气侧漏。
七国之乱,百日平定,稳如泰山。
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一代名将,却难逃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
他就是西汉名将周亚夫。
✈️脱颖而出---让人津津乐道的“细柳阅兵”
周亚夫,名门之后,继承了父亲开国名将周勃几乎所有优点,能征善战,用兵入神。最
让人啧啧称道的事迹,就是汉文帝时代的“细柳阅兵”。匈奴兵犯北部边境,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灞上、棘门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皇帝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重用之时---平定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周亚夫避免正面决战,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
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周亚夫的下坡路
俗话说盛极必衰,周亚夫达到仕途的顶端、权力的高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抗拒的衰退。战场上的武将高手,本意是为了国家社稷,确实不太适应朝堂的人情世故。
第一:与梁王结怨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因为暂时放弃了梁王刘武,没有去救援梁王,跟刘武结下了怨。梁王可是景帝的亲哥哥,窦太后的心肝宝贝,她一直想刘武将来继承景帝的帝王职位。想想梁王的一句话对他是绝对有影响的……
第二:干预立储之事—景帝开始疏远
他坚决表态,立场鲜明:反对废长立幼。这是国事,也是家事。但铁心了汉景帝采取的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没给他多费口舌的机会。
对HR的启示:不懂得揣摩老板的心思,毕竟江山首先是皇帝的江山,是老百姓的江山是没错。但不是这朝皇帝,江山还是老百姓的。所以,关键要揣摩老板的心思,这等大事是老板的事情,岂是做臣子的能决定的,可以分析利弊,但拿主意还是得是皇上。
第三:封侯之事——得罪了窦太后、王皇后
在景帝立刘彻为太子后,窦太后做了意料之举,向景帝提议封王皇后之兄王信为侯。窦太后一直反对王娡为皇后,怎么会来个180度大转弯呢?究其原因,在于王信对窦太后有恩。恩从哪里来?刘武刺杀袁盎等朝中重臣东窗事发后,窦太后一直担心刘武拖不了干系。除主事的田叔识时务地销毁了证据,让事情峰回路转外,王信也曾主动找景帝为刘武说情。
景帝对封王信为侯一事心存疑虑。但窦太后金口一开,他也不好违背母意,找周亚夫商量。
果然,周亚夫不是吃素的,他在朝议时严肃地表达了反对立王信为侯,理由还很充分:汉高祖当年曾定下“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劳不得侯。如有违约,天人共诛之。
景帝默许了他的提议,并没有默许他反对的态度。王信封为侯。
对HR的启示:周亚夫确实不懂政治。在军事上,一将能统兵十万,但在朝代,治理国家要复杂得多,各种利益的平衡。周亚夫不轻易间,损害了景帝的颜面,就站在了窦太后与王皇后的对立面。
第四:招降之事——与景帝与匈奴王成了对立面
汉景帝在平定七国叛乱后,很快又迎来了一桩大事:北方匈奴六王投降汉朝。这是一件极长脸面的事,景帝自然很高兴。高兴之下,他打算封六大降王为侯,想通过这种善待降将的方式,诱惑更多的匈奴王和士兵归降。
在这个节骨点上,周亚夫站出来投了反对票。理由是:匈奴王拥有自己的国土和主子,却投降别国,这是不忠;他们抛弃自己的妻儿家小于不顾自己的前程,这是不孝。我们如此厚待他们,这不是仁,而是不仁。封他们侯,不是义,而是不义。以后我们还怎么来约束自己的臣子精忠报国呢?
这次彻底与景帝决裂了,景帝没有给周亚夫面子,直接回绝到: “忠孝仁义不是你说了算,你的意见请恕朕不能采纳。”
此次,周亚夫以身体有恙为由,请求辞职,在家休养。景帝也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准了他的请求。告诉他你的丞相职务由被人代理了。
HR观点:周亚夫确实是一介武夫,这些耿直在战场上,有效。但在政治确实具有复杂性。而且他的这种态度激怒了景帝。君王与丞相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不小心也就轻易越位。
️✈️最后的机会
多了段互不相见两不相厌的日子后,景帝还是希望周亚夫能够脑子开窍,改弦易辙,于是做了最后的试探。
接到景帝的邀请,周亚夫笑了,觉得景帝主动约自己吃饭,一是说明景帝有主动认错之意,二是说明景帝有主动和自己言归于好,于是欣然赴宴。
到现场的宴会厅,一看傻眼了:一是整个宴席上只有三个人,周亚夫、景帝和太子刘彻。二是只有一道菜,一盘足有十多斤重的熟肉。
正好动手时,却发现桌上既无筷子也无刀叉,这怎么吃?心想:“这不是让老子开涮吗?”周亚夫满是怒火,朝尚席(古代掌管筵席的官员)喝道:“你还愣在那里干什么,快拿筷子来啊!”尚席置若罔闻,没有理会。周亚夫正要发作,却见坐在一旁的景帝笑了,笑完后,他说道:“朕请你吃肉,你还不知足吗?”
周亚夫听出了弦外之音,赶紧摘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
“不知者无罪,来,咱们吃饭,呵呵……”汉景帝满脸微笑地说。周亚夫只好重新回到席位上。
餐具还是没上,周亚夫定定坐在那里,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尴尬得直想找一个地洞钻进去。
这时候,一直作为旁观者的太子刘彻开始发威了。只见他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周亚夫。敏感的周亚夫明白他眼中是无尽的冷讽和嘲笑,于是脸一下红起来了,脖子也粗了,整个人一下子跳起来,大步流星的直接离席而去。
说轻点,这叫不辞而别,说重点,这叫拂袖而去。但是,不管轻重,这极其没有礼貌。目送着周亚夫离去,景帝转国土对太子刘彻道:“你觉得周亚夫这个人怎么样?”
“父皇还在,他便如此放肆,如此妄为,看来只要他存在一天,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啊。”刘彻人小,但说话像大人一样老练。
“这个极富欲望的人,我是不会日后让他做你的臣子的。”景帝说着此话,眼神突然变得阴冷恶狠起来,一个想法在他脑海里油然而生——杀死周亚夫。
对HR的思考:人越在高处,越应谨小慎微。多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与用意是什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景帝是懂政治的皇帝,他没有直接把周亚夫送上断头台,而是玩起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把戏。很快,景帝就抓住了周亚夫的小辫子——贩卖军火。
周亚夫看着父亲年事已高,为了尽孝,他向兵库买了五百套盔甲好盾牌,做了百年之后的陪葬品。生前是将军,洗后也是将军。但他不够低调,雇佣了搬运工但赖着不给工钱。气愤的搬运工把这事上报官府,层层通报,很快“周亚夫私藏军火,居心不良想谋反”的小报告就被传达到了景帝面前。
廷尉道:“即使生前不敢造反,死后在阴间也想造反啊”?
最后周亚夫绝世5天5夜,活活饿死。
也中了相士之言,有将相之命,但却以饿死终其一生。
HR观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周亚夫从顶峰到低谷的传奇一生,从HR的角度留下的思考:
1、 性格决定了命运。周亚夫耿直、有傲骨的风格,是很难改变的,在战场上呼风唤雨,但在复杂的政治场面上却失灵。
2、 军事将领与文臣的特质完全不一样。周亚夫同志,没做好觉得转换,他的傲娇的名门之后的出身、他个人的军事天才禀赋,及后期的治军有方和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养成了他的自信、权威,很难对别人低头,自己是个“王者”。
3、 世界是变化的,对个人来说,当周亚夫还在回忆与沉浸在战场的功勋之中时,忘记了此刻的老板期望值已经发生了变化。
4、 为帝王所用、为企业所用、为我所用,很重要。周亚夫的权力、心态不仅仅不能为帝王所用,而且威胁了将来天子的皇权。为我所用,很重要,好功利的现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