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从石家庄疫情看危机管理

跨入2021年,国内最高光事件莫过于石家庄的疫情,自武汉疫情全面遏制后,这是国内第二波小高潮。截至12日,病例总数跃升至500余例,10天时间一举超过去年全年总数。

元月2日,当人们还处在新年的喜庆中时,这场疫情突然爆发,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的是,这次来自农村,是公认的人口相对较少、流动不大,疫情低风险地区,即使发生也能快速控制的地方。然而,万没想到,一个通常忽视的地方,成了病毒打开缺口的地方。

显然,石家庄这个2020年所谓的抗疫“优等生”,遭遇考场“滑铁卢”,这个延期一年参加大考的学生,考核成绩依旧不甚理想,武汉的考试答案没有好好借鉴,武汉的系列问题再次在石家庄上演,黑天鹅事件接二连三发生。

第一幕,新闻发布拖延低效。从1月2日首发病例,直到到1月5日,在谣言满天飞、新华社批评之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姗姗来迟,这竟然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场涉疫情发布会,去年全国疫情肆虐的第一季度,石家庄没有召开一次。这也就难怪,石家庄的首场新闻秀狼狈不堪,从原定的1月5日下午5点,一直拖到夜里9点,派了几个顶雷的虾兵蟹将,用了10分钟仓促收场,质量低下受到网上一片嘲讽。

第二幕:应急生活保障准备不足。从1月2日出现首例,到1月6日开始封城,这几天的应急准备显然不充分,在5日晚上各大商超生活物资已出现抢购风潮。此后官媒上,一直强调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但事实上物价普遍翻倍、供给不足,更重要的是,全市人员禁足,无物资配送渠道。

第三幕:宗教谣言欲盖弥彰。宗教在疫情中突然热起来,实在超出意外。据传藁城疫情起源于西方传教士在小果庄村传教所致,刚开始在微信中传,接着在微博中发酵,网上配发了少年学生在教堂参加礼拜画面,个别门户网站也开始探寻这方面的苗头,北京、邢台等地还发布了暂停关闭宗教场所,有奖举报地下宗教活动的公告,在多方压力之下,在后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石家庄民宗局局长露面了,但把记者对该问题的提问搪塞过去。

第四幕:违反防疫规定热点时有发生。凡是大事发生,必有人员不经意间走红,有正面也有负面,这次疫情也不例外。高邑县退休公安副局长对防疫人员出言不逊,瞬间火遍全网,被拘留5日、党纪警告处分。藁城县一居民医院确诊后,陪同家属没有同步隔离,竟然私自返回家里,村书记被免职、乡领导被党纪处分、副区长被诫勉谈话。正能量的也有,一社区抗疫大姐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令人扼腕叹息。

第五幕:网红事件时有发生。一确诊病例21天七次进入“麦穗包子”店,这是一家什么店,有多么吸引人,以后倒要品尝一下。北京一店铺大哥在接受BBC采访时,谈起抗疫一句“肯定比你们国家好”火了,一句话凝聚了民心、激发了爱国心、自豪感,“北京大哥”瞬间红遍全国。

自去年春节开始,疫情已经肆虐一年,本以为各地都有了成熟的应对之策,万没料到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一切应急预案不过是废纸一张,也印证了一位军事家说的话,“只要炮声一响,所有方案都作废一半!”,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要打有准备之仗,因为突发事件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的,值得我们主动把握,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

只要发生重大事件,所有部门都要做好应急准备。任何单位和人员都不能心存侥幸,就像本次疫情中的宗教部门,都会不经意间成为临时主角,必须预有准备把工作做扎实。

只要发生重大事件,必有谣言发生。所有舆论公开、新闻发布工作必须要跟上,必须主动发声,变被动为主动,只要稍微迟疑,就给谣言留下了机会。

只要发生重大事件,总有捣乱分子、不服管理者。必须做好快速出手、从严打击准备,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坚决立起法律规矩权威,抓早抓小,用小成本立起明规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12从石家庄疫情看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