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明的红萝卜》及阶段总结

读《透明的红萝卜》及阶段总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这半个月以来,业余时间做三件事情,跑步、看书和写作。看书主要有四类,文学史、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鲁迅系列作品、文学作品欣赏与批评。

这实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边写作一边读经典文学作品,还一边学习欣赏和批评作品。就像在品尝绝顶美食的同时,自己还继续用低劣的厨艺做饭,吃掉它,还要不断安慰自己这个味道还不错,或者以后味道会变好。

在这里要感谢一下平台,感谢那些给自己鼓励的作者们,让自己有动力继续写作。

今天写一写这段时间读过的书,算是一个阶段总结,也算是其中的一些体会吧。

中国的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三本书已经看完,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看完,收获非常多,但更多的是感觉不懂的或者不了解的更多。下一步,首先继续巩固文学史的内容,做一些练习题,完成其中的背诵。其次,一边学习英文一边开始阅读外国文学史,这部分可能时间不太够,先看一段时间看看再说。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这部分,现代文学(1918-1949)小说部分大约看了四分之一,散文、诗歌、戏剧部分未看。

这一部分的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一座高峰,着重阅读他的作品。小说部分看了接近一半,杂文部分看了个开头,诗歌和长篇小说未看。接下来的计划是鲁迅作品全部看完,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重读鲁迅》文学欣赏课程完成学习。

当代文学(1949-2012)短篇小说部分即将看完,剩下台湾和香港的小说没看,散文看了大约一半,喜剧、诗歌没看,长篇小说未看。这一部分内容,对贾平凹的《秦腔》和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印象最深,尤其是后者,是今天要写下这个阶段总结的主要原因。现当代文学的阅读很快完成,下一步就是要深入掌握这部分内容,进展比较顺利。

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进度就相对慢一些,不是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反,高中年代古文部分的学习成绩应该是最好的。没大力开展的原因,一是现当代文学学习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二是古代文学的内容更多,而且古代汉语还没有完成系统学习。后面的计划是完成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结合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程(已经讲授到唐代部分)完成学习。再接下来就是完成古代文学的练习和部分背诵。

这样算下来,时间还是不太够。阅读效率方面还需要提升,跑步和睡眠坚持稳定,保持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2.

写作方面,坚持日更。素材感觉还是不足。时事政治、新闻热点要关注,收集素材,也是为了应对考试。

可以尝试投稿,不注重结果,只要保证质量完成,了解收稿方的要求,完成创作。

3.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前面讲到当代文学中,读《透明的红萝卜》印象最深刻,不完全是因为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前面读过的名家的经典短篇小说也不少,就是感觉不到其中的特别之处。《透明的红萝卜》里面的情节似乎特别清晰,人物的刻画特别鲜明。比如主角黑孩,完全是用一个不太正常的人的视角,在关照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人和事。从黑孩出场时的可怜样,到他帮忙打铁偷红萝卜的各个情节,到最后被剥光衣服钻进黄麻地。我实在是不太清楚作者在表现什么,我只感觉到文章文章读起来很爽,代入感超强,就像在面前发生的那样,原来文章还可以那么地流畅,虽然已经是1985年的旧文了。出场的人物也不多,主要就四五个人,但都个性鲜明,入木三分。可怜坚毅的黑孩,温柔善良的菊子,勇敢热情的小石匠,丑陋阴暗的小铁匠,都是活的,近在眼前。

这真是写作的典范。之前自己写作的情况是,好像手脚被绳子束缚起来,不敢着笔,思考太多。现在想来,原因也挺多的。

一是想象力不够丰富,应该跟平时的观察不够细致有关。看莫言写打铁的场景,我深信他是做过铁匠的。写得实在是神了,打铁真的可以打出花来。

二是,内心所储存的意象或者原型太少。这种原型也说不明白,比如说声音有多少意象或者多少种声音,没有详细总结过或者分析过。又比如看到的颜色,脑子里能够想象到的颜色有多少,似乎也不多。还比如说,看到一个美女,能想象到多少形容词去形容,千人千面,怎么样才能把一个人的特性,用最简练的词语形容,好像也没有专门钻研过。

三是对故事情节或者文章脉络没做专门的梳理。可能大部分的时候框架是有的,就是前后的逻辑顺序似乎没有。在《透明的红萝卜》里面,似乎没有太讲究情节,好像是想到哪写到哪,实际上还是有一条模糊的线牵引着故事情节前进。

今晚想到的就是以上这些。

文学阅读和写作的这段经历,把业余时间和碎片时间变得有意义,应该是最有幸福感的一段时间,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透明的红萝卜》及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