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 (1)

中秋已过,月饼余剩不少。月饼太甜,多吃两口,甜蜜可口不再,满口黏沉,粘腻齁嗓。
中秋尝月饼,我喜欢泡上一杯浓茶,一则可以自己满足一下自己闲情雅致的虚荣心,二则这可解口中甜腻之感。浓茶带苦涩,可缓解舌头神经对甜味的麻木,压低对甜味感知的阀值。偶尔尝点苦,更能感受到甜的清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空调房里的雪糕不冰,吃完雪糕后的西瓜不甜,就是此理。

远古时代,食物匮乏,甜的食物大多数是营养丰富,而且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尝到的第一口最安全的味道——母乳,就是甜的。而苦的东西一般都有毒。所以人类趋向于甜,避免苦,几百万年的进化,就变成了基因里的本能。对甜味的偏爱是人的天性。人在吃甜食的时候,大脑当中得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之后,它会释放一种一种名为阿片类物质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与吗啡类同,当大脑感觉到这种物质带来的兴奋的时候,就会对它产生更多的渴望。

人类把味觉中的苦味等同于视觉中的黑暗一样,是危险的信号。而且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植物毒素,有毒金属,变质的蛋白质和酸腐的脂肪都有一种讨厌的苦味。

从概念上来说,甜和苦是一对相生的兄弟,跟大小、多少、兴奋和低落,好和坏,喜和悲一样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这一生比做一条纸带的话,无论在这条带上的哪一个点,甜和苦应该都是相等的,不相等的只是我们感觉上的落差,或者说是心理预期上的错位,是一种错觉。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这条纸带更像是一条甜和苦各站两端的一条渐变线。这条带子上我们看到苦的太长,甜的太短。人们总感觉生活中好的东西太少,坏的太多;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语人无二三;甜蜜时光过得太快,痛苦总是煎熬;

造成这种错觉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甜和苦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百度百科通俗的解释是: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示儿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白目录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引用于:边际效应.MBA智库百科』

未完待续……
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1)
https://www.jianshu.com/p/778e8a028d75
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2)https://www.jianshu.com/p/3888a230a940
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3)
https://www.jianshu.com/p/fc9d82f00c5e
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4)
https://www.jianshu.com/p/c86e63824c71
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5)
https://www.jianshu.com/p/92dbb30cabee

你可能感兴趣的:(抽丝剥茧:月饼和浓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