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爱心与教育》摘录2

            《爱心与教育》摘录2

元月二十日:

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

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的拨动了我的情弦 ……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P014)

元月二十一日:

以前我们不少教育论者谈到教育,总是把学生当做空荡荡的容器,而所谓“教育”就是教师往这些“容器”里面装“高尚的思想”,装“美好的道德”……但我从教多年,在和学生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学生的心灵比我们教育者纯洁得多也高尚得多!“学历”、“阅历”、“经历”等使我们成熟起来,也冷漠起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确应该向学生学习!(P035) 

元月二十二日:

在有些时候,面对有些学生,教育的灌输也是必需的;但面对多数学生,特别是像宁玮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保持”、“扶持”与“引导”: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扶持学生美好道德的萌芽不断健康成长,引导他们面对复杂甚至有时显得比较阴暗的社会现实,让“纯真”更坚强也更机智!(P036)

元月二十三日:

师生之爱,同学之爱,都不应仅仅止于班级内部,而应该有爱的扩展和升华。这种爱的扩展,是对周围其他人的爱——同学、邻居以及一切素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爱的升华是对我们祖国的爱!

这才是爱的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P049)

所交的钱必须是卖废品所得,决不能因此向家里要钱。只有通过自己劳动所得来的钱,才最能表达真诚的心意!(P051)

元月二十四日: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于驶入了成功的港湾。(P053)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

不客气地说,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

理由很简单:“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柳斌) (P054)

元月二十五日: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学生”看作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儿们”。

在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P054-055)

元月二十六日:

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

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P055)

元月二十七日:

当然,比起其他学生,“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教育者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

我这里还想强调的是,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教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P05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爱心与教育》摘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