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日更第373天

上周六晚上,我在钉钉群听了王小龙老师的课《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今天再次梳理笔记,反思自己的课堂。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

一、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教学目标

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B类:教学核心目标及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

C类:附著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

反思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教学目标的制定也缺少梯度。

2.预习作业

预习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所以,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

反思自己的教学,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缺少预习指导。

3.教学流程

分左右两个板块:教学板块(注明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的时间)和学生课堂练习单。在小学阶段,左边是教师的教学板块,右边是学生课堂练习单。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左边是学生的课堂练习单,右边是教师教学板块。

反思自己的教学,缺少对每个环节时间的规划,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包办代替太多。

4.课后反思/评估

教学目标是否如期达成?

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是什么起到了作用?

如何才能进行优化与改进?

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

教师的认识高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高度,反思自己的工作,对教材的研读还不够深入,自己还没有真正发掘出知识的内在魅力,也就无法引领学生。

三、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我们可以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

1.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

2.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

3.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还要实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

反思自己,这一点平时做了,但是还不够好。

我发现自己的进步空间还很大很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想课堂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