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

性格内向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纳博科夫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作为内向者的典型,从小我们就被硬逼锻炼自己,去超市付钱会被硬逼去跟收银员交流,去餐馆吃饭会被硬逼去跟服务员交流,家长总是会抓住一切时机去促成你和任何人物进行交流,在路上遇到叔叔阿姨,因为不好意思打招呼也会被父母训斥。仿佛所有因为不好意思而产生的作为或不作为都是一种没出息的行为。

大家仿佛都喜欢对内向者产生避而远之的态度,“你太内向了,不适合销售类的工作”、“你太内向了,踏上社会是会吃亏的”,这些话都是大家对于内向者评价。于是内向者也开始怀疑自己,甚至认为这种性格是一种病态。作为具有内向者特征的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欢天喜地的唾沫横飞的叽叽喳喳,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相比较之下我还是愿意自己逛街,自己独处,自己去安静的思考,一个人如果停止了思考而是去追求人际的圆滑和随声附和,那势必会走向平庸。而我,愿意平凡,但不愿平庸。(当然,这种观点只是用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对比,而不是情商高低的对比。)《告白与告别》里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比起那些企图用大嗓门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畏。

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内向而被同学孤立,要怎样去形容内向的程度呢?大概是一个学期下来,班里会有人不知道我的存在。这个世界对于内向者太不友善了,外向的人去找外向的人玩,那剩下的内向的人就只能和内向的人玩,从而变得更内向。就像x染色体和x染色体结合,得到的还是xx染色体,但x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合,就可以得到新的xy染色体。而我,是那个更新升级了的xx染色体。

人真的很奇怪,总是喜欢跟自己过不去,上学的时候数学不好,不管怎么想就是想不到解题的方法,就是学不会,但还是要硬着头皮每天做题,在不断的做题中否定自己。我本来是一个内向的人但却要逼着自己去变得外向,更确切的说,是逼着自己装的外向。最近参加了一个面试培训班,要知道面试对于具有不爱讲话又内向又不合群综合病症的我来说有多么的困难。但是没办法,面试就是这样,就算你再踏实肯干,不会说话一样不会被录取。总觉得这样有些不公平,因为工作又不是答题,就算你答的再好也不代表你的工作可以完成的很好,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了几个月才得到了面试考场中的十分钟,而这十分钟又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这个社会对内向者也太不友好了,似乎所有的考评方法都是更倾向于能说会道的外向者。世界又充满了矛盾,大众讨厌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却采用一些办法去接受他们。而对于内向者,却不愿意再去想办法接受,而是逼迫他们去作出改变。仿佛开朗的人更容易被接受。

学者苏姗·凯恩在研究了大量内向者之后说:“内向者天生善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使他们拥有高超的洞察力与理解力。他们善于将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否定。”

所以,内向者往往要比外向者敏感,内向者有着很好的观察力,可以通过对方的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就领会到对方的意思,从而根据对方的想法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导致内向者要比外向者活的更累,而这也是内向者喜欢独处的原因。

我一直都认为,内向者往往比外向者更有思想,因为他们有时间去思考,而外向者急于去表达自己,往往会给周遭的人们造成外向者很厉害而内向者很好欺负的印象。如果大家不去轻易轻视内向者,给他们时间去表达,他们也可以表达出别具一格的想法,但这个社会的节奏太快了,人们也太容易浮躁了,他们通常来不及去听内向者的想法就急于去肯定外向者的表达,这就造成了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被接受的现象,也造成了内向者的自卑心理。这让我想起了我上课的时候对面坐着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她不敢于去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说话声音很小,她在答题的时候,坐在她旁边的男生总是在偷偷的笑,这样就加剧了那位女生的不自信心理,从而更加不敢说话,如此往复就造成了内向者的自卑。换句话说,内向者本身是不自卑的,只是这个社会的态度让他们急于去自我否定,而不是去反驳。

性格内向好还是外向好?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性格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接触不同的人使自己获得能量,性格内向的人通过不断的思考去找回自己的价值。两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如果这世界没有性格内向的人那该多聒噪,同样的,如果这世界没有性格外向的人那该多沉闷。所以,没有必要去强迫自己改变什么。

生而为人,你应该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格内向不是病,对内向的偏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