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性艺术的处境与前瞻——申伟光艺术研讨会
学术主持:岛子
特邀学者/批评家:牛宏宝 刘树勇 夏可君 郝青松 杜曦云 盛葳
主办:北京普慧美术馆
时间:2020年10月10日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上苑艺术家村64号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视觉文化评论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致力於视觉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比较研究。八十年代后期,集中以中国书法為研究个案,比较研究中国视觉艺术中的表现主义传统与西方抽象语言纯粹化的差异关係问题。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以摄影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摄影的语言形态及分类原则,后转而关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及图像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书写的痕迹与游戏的快感——申伟光作品阅读笔记
文 | 刘树勇
一
有关申伟光先生艺术创作的各种解读已经很多了。关于“超验”的近于玄学的复杂描述,基于宗教信仰的独特表达,抽象的个人化图式或语言表述,等等,说法不一,但共同点在于,这样的描述都将他的创作解释为一种具有特定意义诉求的行为。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自有其动机。但是,当我们具体面对某一件艺术品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判断,都会看重那些具有公共性的话题表达:比如对外部事物的具象化描绘,比如对个人精神世界或者内心某种情绪的宣泄,或者针对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公共议题,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来宣示自己的立场。类似的艺术创作形态,在我们的艺术传统当中,特别是在艺术史的描述当中影响甚大。这些描述都指向一种判断,即个人的艺术创作,“应当具有”某种可以输送到公共知识领域的正向价值和意义。在习惯上,我们很难接受“无意义”的艺术表达。
二
申伟光早期作品反复出现的线条缠绕和涂绘,并未明确地指向对外部世界特定事物的视觉呈现——你也可以将他视作一些管道的无尽纠缠与延伸,但你看不到与管道相匹配的其它确认和指示符号(比如管道上常有的接通部件和阀门等等)这会给观看者造成两种错觉:一个是,他的作品是抽象的。二,这种无尽缠绕纠结的线条,可能是他个人某种内心状态的视觉外化,甚至会将这种个人化的图式理解为申伟光先生在某一时期内心焦虑或者阻滞、压抑感的一种释放。这种解读当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合乎艺术史在作价值判断时的惯常逻辑。
这种解读,类似于对康定斯基作品的判断:抽象化的视觉形态,却又具有个人表现主义的特征。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他后来的油画作品,已经不再执迷于那些管线的纠缠,而更趋向于围绕某些神秘的宗教图形铺陈组合色彩,依次迭加、渐变、突出肌理和触感。
他后来的书法作品,少有帖学当中重视书写性的传承,而是显现出更多的碑版字迹重视金石趣味,以及汉魏字形结体自由多变的特征。体现在他的那些少字书作品当中,除了词语的特定选择之外,主要偏重于用笔痕迹的涩重苍茫,字形的欹斜跌宕,以及整体谋篇布局的节奏感和均衡感。体现在另一类长篇经文的巨幅书写当中,除了单字线条的金石趣味和结体的松动多变之外,长时间的持续书写本身,让人看上去,更像是在显现一位长途跋涉的持戒行者葆有的慎独意志。
三
这些表现,都会将我们引向对申伟光先生的艺术创作及其作品内涵意义的不断追寻和解读。这当然没有问题。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说,当作为读者的我们面对某一文本之时,作者已经不再存在。作者以其独立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的可能性。我们只是面对这些可能性,分别从自己的秉赋、生存经验和知识构成出发,来分享和在进一步的阐释过程中确认、延展这种可能性。
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思路,比如,当我们抛开那些复杂的知识经验和玄奥的专业说辞,回到一种直观的共情体验当中时,他的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可能只是一种单纯的无目的性的随机涂抹游戏。
比如,当他在画布上组合处理那些无穷缠绕的管道或者线条之时,他沉迷其中的并不是企图再现经验世界当中的某一物体。他的主要工作,是要在这个由四条边线构成的二维平面上解决线条的各种穿插、层次、挪让、纠缠、闭合或者开始,并始终保持线条的流畅和浑圆立体感(管道?);他在后来的绘画当中更加自由开放的结构处理,以及厚重色彩的渐次变化和排点涂抹,甚至放大尺度画面带来的色彩绚烂逼人的视觉效果本身,即是他创作的最终目的。换句话说,他在绘画过程当中获得的快感体验,并不在于描述现实之物,亦不在于表达什么深刻的公共话题与意涵,而只在于这种自然而然的无目的的涂绘游戏本身。
这种游戏感在他的书法作品当中更为明显。在少字书当中,他对用笔痕迹的生涩处理,以及整体构成的考虑与经营,显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在他的长篇书作当中,他对每一个单体字迹用笔的波折顿挫,用墨的干湿变化的处理,他对重复性文字在结体上的注意和变化不同,甚至在许多拖捺用笔时的佻达处置,都显现出一种沉迷于笔墨游戏的欣悦状态。
四
问题在于,当我们只是从文本解读的视角,企图从那些无限多样的艺术创作当中寻求人所共知的价值和意义之时,我们是否忽略了艺术家置身创作过程当中的真实体验?我们是否对那些本来并不复杂的作品作出了过度意义化的阐释?更要紧的另一个问题是,当那些并不诉诸什么意义表达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之时,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创作的价值?
我个人的一个理解是,当我们鄙视艺术创作为某一种意识形态所绑架时——比如那些由官家主导的“重大历史选题”式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和常识保持足够的警觉。但是,当那些远离我们熟知的价值体系的、去意义化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之时,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失语状态。此刻应该检讨的,是我们对于那些有限的知识描述的过度执信,而不是创作本身。
艺术创作总是像一条活泼泼的性命,它对自由意志的无尽追寻,它持续不断地发现和表达出来的无穷可能性,会不断地挑衅我们的所知。在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当中,包括我所理解的申伟光先生的创作当中,并不完全地服膺于我们惯常的理论说辞当中关于意义的表达。他在一个远离公共话题的隐密的个人领地里努力工作,不是为着表达什么意义,而只是为了抵达无意义的尽头。
2020.11.26
申伟光先生简介
申伟光先生,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
195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1981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1年笃信佛教,修学佛法。1994年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1997年定居北京上苑艺术家村。2007年,课徒授艺。2009年,受三皈五戒。2015年,受菩萨戒。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今日美术大展、“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超验艺术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艺术大展,并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已出版油画作品集《申伟光作品》《申伟光艺术20年》《超验艺术》《申伟光超验绘画》。出版水墨作品集《申伟光水墨》。出版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集》《申伟光书写圣号作品集》。出版写生作品集《申伟光写生作品集》。出版艺术研究文献《申伟光超验艺术评论集》《纠结与超脱——申伟光油画作品评论集》《申伟光艺术精神评论集》《净行——一艺术家群落修学与生活纪实》。个人著述有《申伟光谈话录》《申伟光的话与画》《申伟光谈艺录》《申伟光谈艺录(二)》。
北京普慧美术馆简介
北京普慧美术馆,是长期展示、收藏和研究申伟光先生艺术作品及文献资料,长期关注具有信仰及精神性的艺术家,并致力于其艺术作品的展示、研究、收藏、教育和传播的非营利性私立美术馆。
北京普慧美术馆主馆位于著名的北京市昌平区上苑艺术家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对外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其前身为北京上乘艺术空间,最早成立于2012年,后与北京普慧艺术空间合并,于上苑艺术家村,以三个独立美术展馆院落和数个艺术家工作室院落为主体,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群落式美术馆形态,构成了艺术展示、学术研究、修学生活体验、文化交流、艺术教育、艺术品收藏、图书编辑出版等一体化独特的艺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