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须有倔强气

20200613我思故我在76/1000学习成长72(2h)

曾家祖训特别讲究刚字。他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耻。曾也说,故男儿立志,必须有倔强之气。从刚到倔强,后来又发展成18条经世致用的明强挺经,这其中有怎样的发展及丰富的内涵?

既然刚是曾的祖父玉屏老人先提出来的,那么我们先看下他自己身上的生活实践。

曾玉屏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据说星冈是他中年之后自己改的名字。冈就是山的脊梁,就是山脊,山岗,星冈就是星夜中的山脊和山岗,这个名字透着狠劲,他为什么要改名字呢?

原来曾玉屏年轻时继承了父业,家中比较富裕,自己年轻时放荡游治,颇为游手好闲。被一个长者议论批评,说他轻浮无学,将来一定是个败家子。他听到后突然有了反省之心,于是立而自责,终身未明而起,为曾家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次刺激,曾玉屏之所以会痛改前非,还跟一个官司有关。跟当地一个乡绅惹上田产官司,乡绅想讹他们家的好的水田,收买了帮曾玉屏写状子的秀才,欺负曾玉屏不识字,把曾玉屏说的理亏,于是曾玉屏吃了没文化的亏,官司输掉了。但经此一败,他却立志发奋图强,不仅努力耕作,开垦了很多荒地,还立志要培养子孙做读书人,要一雪他们曾家没文化之辱。

后来培养儿子曾麟书读书没希望,把希望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终于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他们曾家建立了不朽的名声。

即便后来曾国藩考进进士,点了翰林,这位名曰曾星冈的老人却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家仍靠农田为业,不靠他吃饭,仍不忘勤勉。

曾受这位祖父的影响极大,同时亦受母亲倔强的品德影响极深。

曾的国亲姓江,小名“怜妹子”。江家有一个迷信,家里不能生女孩子,所以他们家到曾国藩外祖父这代,生了28个男孩,6代之内没有一个女孩。

怜妹子出生在冬天,本来想把她扔在床底下冻死的,过了大半夜还活得好好的。他爹狠下心来,准备用一块石磨压在小孩身上。抬起石磨时小孩哭了起来,石磨落下来竟然砸到自己的脚。于是孩他娘看到孩子他爹下不了手,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因为天可怜见,名叫“怜妹子”。

长达后嫁给比他小五岁的曾麟书,虽然她没有上学读书的权力,却认识很多字,看书信没问题。曾麟书一直考秀才,十几次也考不上,曾家为此也拖得有些家道中落得样子,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

曾麟书自己运名不济,几个儿子与女儿接连降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为此长吁短叹,愁眉不展。江氏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对曾麟书说“吾家子女虽多,但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子劳于外,岂忧贫哉?”(《曾国藩全集?文集》)这是劝老公说,虽然生活穷一点、日子紧一点,但各安本份,努力做事,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所以“怜妹子”从不认输,从不认命,从不向命运低头,任再大的艰辛与不顺,也只是埋头努力地做下去,过下去,这种倔强的精神,曾国藩以为是母亲传给自己兄弟几个最大的人生财富。所以他才说受母亲的影响要比受父亲的影响大。

因此曾受到母亲倔强性格的影响,又有来自祖父的隔代遗传,非常倔强。

当年做京官时最倔强的表现是上书指责刚上台的咸丰皇帝,差点掉脑袋依然本性不改。与大名大位者为仇的事还有两桩,一是与满族正黄旗的贵族琦善为仇,一是与蒙古正蓝旗的贵族赛尚阿为仇。

琦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与林则徐唱对台戏的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鸦片战争失败,被革职,因为贵族身份,又重被起用,位至陕甘总督。咸丰即位后,牵扯大案下狱,很多人对他回护。刑部会审时还没审清琦善本人的罪状,就打算先审举报人是否诬告。其他人没异议,身为刑部侍郎的曾国藩看不下去,痛斥腐败,琦善最终又一次被革职发配,而曾也成了刑部的异类,因为他不懂得官官相护的潜规则。

后来又发生了赛尚阿的案子。赛尚阿因为军事失误,被立案审查。很多人走动拉关系,但曾不为所动,依法严办,即便廷议主张从宽处理,可曾还是主张依法严办,结果赛尚阿最终被革职拿问。

于是曾在当京官的最后这段日子里不好过,因为坚持原则,倔强而不知悔改。即便这样,他也不认为自己有错,大不了回乡。于是得到了江西乡试主考官的差事,准备回家探亲的路上得知了母丧的消息,回家奔丧,卷入与太平天国十余年的战争。

倔强,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甚至是改变了那个时代的命运,其次在曾国藩这里是一种坚忍的毅力和品格。从挺经的角度看,不仅要挺住,还有挺过去。

第一 要挺住。

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说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忍支撑得住,可做非常事业。

当年他初办团练失利,长沙受辱,凭一句“是男儿,打脱牙,和血吞”的名言忍下一口气,退守衡阳练兵,居然痛定思痛,发奋图强,练出了一支17000人的湘军。咸丰皇帝得知他练出湘军来,连下四道圣旨催他出山作战。曾国藩却知道越是“艰危之局”,越要“将躁急郁迫之怀扫除干净”。忍住,挺住,坚决不出山。

即便敬爱的老师吴文镕被困湖北,即便心爱的学生江忠源受困庐州,他仍然不受情势的影响擅自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主张。即便事后曾国藩满心悲痛,却也倔强的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二,真正的坚忍,不仅要挺住,还要挺过去,挺到底,挺到成功。

曾国藩一生挫折之事,艰难之境不断,可他始终把坚忍的品格挺出生机和活力来。

粗略的估算下,曾自出山办团练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要不停面对的主要有三大难:

一是军事上的挫败,二是官场上的失意,三是生理上的痛苦。

军事上的挫败包括挫折与失败。失败是打败仗,他自己总结过,说一出山就有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后来又有三河之败、徽州之败、祁门之败,总之只要曾国藩亲临前线,很少有不败的时候,所以后来他紧张到不敢亲临前线,只能宿命论地坐在后方指挥。挫折是他的湘军总面临断粮断饷的危机,因为湘军属于体制外的军队,所以筹饷、筹粮非常艰难,再加上各地官僚处处掣肘,曾国藩常年为此发愁,以至为此愁白了头。但就是这样的不停地挫败着、挫败着,他居然熬到了最后,挺到了最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政治上的不如意就更多了,曾国藩自己就总结过“生平吃数大堑”,至于像“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继为长沙所唾骂,再为江西所唾骂”这种动不动就被视为官场异类、被官场唾骂的事就更多了。因为他做官标榜“不要钱、不怕死”,平常又以挺经、刚强、倔强自命,所以他在官场风波不断。当皇帝的咸丰咸老板不待见他,那些满族贵族官员也不待见他,甚至很多汉人官员也不待见他,甚至他身边受过他恩惠的一些人也不待见他,像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左宗棠、沈葆桢后来都与他闹得不可开交。即便这样他仍然一路特立独行的走到了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

最能体现曾国藩“挺得住”的还是他与疾病抗争上的坚忍。曾国藩一生患有严重的牛皮癣顽疾,严重到甚至发生了让他晚节不保的纳妾公案,这一点我们在上册里已经详细分说过。就在这种煎熬中,他依然南征北战,甚至还对此谈笑自若。有一次他在战况紧急之时与自己手下大将李续宜谈到自己最近频频发作的顽疾时说:“敝疮亦小愈,然手不停搔,颇以为苦。郑板桥有言:‘隔靴搔痒,赞亦可厌;入木三分,骂亦可感。’阁下既吝此‘隔靴’之赞,鄙人自当此‘入木’之爬。何如?何如?”(《曾国藩全集?书札》)

把每天抓得鲜血淋漓之苦自我调侃为“入木三分之爬”,这种病痛中的诙谐与幽默,大概也是他“明强挺经”四字的最好诠释了。

曾自己在军事上屡败屡战,没有陷入到习得性无助中,这本身克服了对恶劣环境的恐惧,对失败命运的恐惧,完成了对命运,对自我的超越,着玩来来源于他的倔强之气。这种倔强不是与人争强好胜时的逞强,也不是血气方刚的匹夫之勇,也不是简单的不服输,不低头的性格,内涵就在于励志奋发,坚忍坚韧,屡败屡战。

对明强挺经之“倔强”,还是曾国藩自己的一句名联说得最为透彻:“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在《荷马史诗》中,有一位世间英雄叫西西弗斯。他以人的勇气与智慧嘲弄过神,于是神惩罚他每天要把一块巨石推到一座陡峭的山上。但当西西弗斯用尽一天的力气把巨石推到山顶后,神又让巨石滚落到山下,这样,到了第二天,西西弗斯还要用尽所有的力气再把巨石推上山。如此周而复失,西西弗斯屡战屡败,永远继续着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神以为西西弗斯屡战屡败,永远看不到希望,所以会沮丧,会痛苦,这样就是对他最好的惩罚。

哪知道西西弗斯屡败屡战,他把推石本身当成了一种工作,第一天虽然推到了山顶,但第二天还可以再来推过。当别人以为他会陷入失败的痛苦,他却得到了生命的欢乐!

因为屡战屡败确实痛苦,但屡败屡战确实欢乐!

屡战屡败的人一定会输给命运,屡败屡战的人最终却赢了神!

来自《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by kid 10/34

你可能感兴趣的:(男儿须有倔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