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段话出自我国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我上高中时还学过这篇文章。去年十二月初,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了电视剧《大秦赋》,该剧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第四部,同时也是完结篇,主要讲述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故事。该系列分为四个部分,自第一部首播起至今已经十多年了,是迄今为止我追剧时间最长的电视剧,贯穿了我的高中、大学和参加工作。第一部《裂变》首播于二零零九年底,主要讲述商鞅变法使西陲国家秦国开始走向强大;第二部《纵横》和第三部《崛起》主要讲述了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父子继续沿用商君之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_第1张图片
大秦赋剧照


《周易·系辞下》有这样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过《大秦帝国》系列剧,我个人认为使秦国能够强大,从而统一六国的关键有三:一是变革,二是人才,三是明君。明君要想使国家强大必须变革,变革需要人才推动,明君要能慧眼识人才,并要对变革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_第2张图片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于战乱不息的同时,也都在进行使自身强大为目的的变革。一时间,变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然而这些变法大部分都半途而废、人亡政息了,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成功了,并使秦国迅速崛起。秦孝公继位时,秦国还比较弱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GDP、综合国力弱于东方六国。孝公立志于强国,商鞅在其支持下,开始了对秦国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改革。当改革遭到阻力时,孝公坚定不移的支持商鞅,给予了商鞅极大的信任,使得改革能够相对平稳的推行下去。孝公的继任者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都继续推行和贯彻商君之法,使秦国逐渐走向强大。改革要想贯彻下去,首先就要有一位英明且强有力的君主,这位君主必须要有改革的坚定决心;其次,这位君主必须要对改革的推行者有百分之百的信任,能顶住来自各方,尤其是来自既得利益方的压力和阻力;最后,这位君主必须要掌握最高权力,没有掣肘和牵制,而且要对军队有绝对的控制权,万一反对改革派通过武装的形式发对改革,君主要能及时调动军队平叛,从而保护改革的成果。此外君主在世时,要培养能够将改革推行下去的后继之君,以免人亡政息,改革成果付之东流。相比较而言,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开始任用王安石改革,但是后来遭到了反对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发对,最后宋神宗英年早逝,继位的宋哲宗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变法发对派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还有清末光绪帝的戊戌变法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讲了,光绪帝是个傀儡皇帝且没有实权,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发对变法派掌握实权,最后变法以慈禧一伙发动政变,废除新法,囚禁了光绪帝,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而告终,变法前后进行了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_第3张图片
秦统一形势图


战国七雄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文有李悝、商鞅、张仪、苏秦、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李斯等,武有吴起、乐毅、田单、白起、廉颇、王翦、李牧等,此外还有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这些大名鼎鼎的人才都为自己的母国或自己所服务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在争相招揽人才,因为各国的君主都知道人才对国运的重要性。商鞅、张仪、吕不韦和李斯,他们是秦国开始崛起、走向强大,最后实现统一的关键人物,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商鞅、张仪、吕不韦和李斯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不是秦国人。他们这些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但是他们在自己的母国郁郁不得志或是没有发展前途,于是纷纷前往他国发展,施展抱负,实现理想。那时的人才流动性类似于今天的跳槽,战国七雄也皆是求贤若渴,人才们的选择性也很大,若能得到重用就留下,反之就去往他国另求发展。就拿张仪的同学,以“头悬梁、锥刺股”著称的苏秦为例,他早年曾到周天子和秦国应聘未果,然后又去了东方六国发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最后佩戴六国相印,位极人臣。我是大连人,我们东北三省目前的现状是年轻人多倾向于去南方发展,南方的机会多,工资高,更有发展前途。我从前不这样想,但是我自从二零一九年底去了趟南方,我就看明白了南方在各个方面优于北方的事实(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关于南北方酒店业工作差异的个人感悟》)。若想实现东北的振兴发展,就要想办法留住人才,真正切实有效的出台相应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让人才们学有所成,留在家乡,建设家乡,避免楚材晋用,人才流失。

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_第4张图片
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之所以能统一天下,非他一人之功,而是自周平王东迁,五百年以来历代秦国国君不忘初心、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结果。秦襄公立国为诸侯;秦穆公称霸西陲;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秦惠文王伐义渠、平巴蜀;秦武王连横魏秦、联越制楚;秦昭襄王频击六国、灭东周、收九鼎;秦孝文王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秦庄襄王彻底攻灭东周;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与秦昭襄王同时期的赵武灵王,他和秦昭襄王一样,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改革军事,推行胡服骑射,大大的提高了赵军的军事实力,成为仅次于秦的强国。但是他晚年由于废长立幼,导致祸起萧墙,最后死于非命。他之后的赵国国君或者昏庸无能、或者任用小人,总之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秦所灭。秦国地处西陲,起初国力远不及东方六国,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争之世,如果自身不够强大,就会被他国兼并,因此才有了秦国明君辈出,历代国君励精图治的局面。

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_第5张图片
中国地图


从《大秦帝国》系列第一部《裂变》中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再到第四部完结篇《大秦赋》中反复吟唱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争到和平的全过程。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客观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自周平王东迁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局面,符合广大人民长久以来渴望安定和平的夙愿,统一是天下大势。习近平同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作者:林松(双木岁寒三友之首)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三日星期三,于下班后家中写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大连疫情期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完结篇之大秦赋。“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