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个最难阅读&最大名声的图书排行榜的话,那么《红楼梦》《瓦尔登湖》《喧哗与骚动》等作品一定榜上有名,但占据榜首的毫无疑问将是——《百年孤独》。
听说过它的人很多很多,看过它的介绍解读的人也很多,但是能完整读下来的人却占很少一部分比例。
这一次,我们不再复述《百年孤独》的剧情,很多没有读过的作品的人也都已经知道这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而是聊聊这部作品的内容有哪些突破性。
你将看到,《百年孤独》如何打破生与死,爱与欲,真与幻之间的万道屏障,为何在打破一切后,体会到的仍是百年的孤独。
打破生命与死亡
《百年孤独》,首先打破的,是生与死的界限。
在这个鬼蜮世界里,生与死之间不再是绝对清晰的界限,而是有着大量的模糊地带。
首先,被死者纠缠的人——何塞。《百年孤独》故事的缘起就是由于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男人何塞杀死了侮辱他的人阿基拉尔,从此以后阿基拉尔的鬼魂始终缠绕着何塞,在何塞经受不了折磨后全家搬迁到一个叫作马孔多的小镇,开启了百年的奇幻史诗。
更加奇特的是,阿基拉尔在死后漫长的纠缠何塞的过程中,竟然对何塞由恨意转为了依恋。他对死后另一种形式的死是如此的惧怕,而这种亡灵也有生死的独特世界观,在前几年《寻梦环游记》中也再次出现。
其次,超越死亡的人——梅尔吉亚德斯。这个神秘的巫师般的人仿佛《百年孤独》中的先验者,预言家。在死后再次复生,不断地死而复生,是一个真正超越了死亡的人。
因此梅尔吉亚德斯也在布恩迪亚家族几乎每一代的生活中出现,成为了所有人的记忆,这个人也更成为一种符号,象征着整个家族对于永生的向往与渴望。
再次,看破死亡人——阿玛兰旦。在得不到渴望已久的爱恋后,阿玛兰旦开始陷入了对于死亡的无尽恐惧。但是突然有一天阿玛兰旦得到了神谕,知道了自己确切的死亡日期,而她反而彻底平静下来。
从此以后,阿玛兰旦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织自己的寿衣,当全部织好后,就拆开再次重新织,循环往复。而在离别之前,甚至有大量的人闻讯而来一一求着阿玛兰旦给死去的亲人带个消息,阿玛兰旦也都一一记下来。
死亡不再是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是孤独,那种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国家的孤独,民族的孤独,在百年繁华下的无尽孤独,正如书中那句千古名句——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打破爱情与欲望
除了生与死,《百年孤独》给人更加直观的感觉,是打破了爱与欲的界限。
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对情爱大胆直接描写的共同特点,《百年孤独》也不例外,而它的独有特点,则是乱伦。
乱伦的宿命贯穿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诺和乌尔苏拉由于是近亲结婚,一直活在会生出带有猪尾巴孩子的恐惧中。
虽然第一代没有生出猪尾巴的孩子,但是之后每一代都周而复始的受到乱伦的诱惑,一步步抵抗,却发现在一步步走向这个堕落的天堂,或者极乐的地狱。
这种乱伦所带来的极致快乐,是与即将到来的死亡威胁共同存在的。这种爱欲,情欲,甚至性欲,其实也是死欲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超我层面上的爱,自我层面上的情,本我层面上的性,相互交织,在乱伦这种最为禁忌的爱恋达到了人所能体会到的最极致的快乐。
比如书中这一段的——
“一种异乎寻常的震撼将她定在原处动弹不得,她的反抗意志被不可抵御的欲望压倒,她想知道那些在死亡彼岸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
她在那一瞬间体验了片刻的安宁,在最无法被世人接受的禁忌之恋中挣脱了漫长的孤独。”
在第六代中,这种禁忌之恋达到了极致,私生子奥雷里亚诺与自己的姨母阿玛兰旦·乌尔苏拉再次由于孤独而结合,生下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
而这个男孩与生俱来的猪尾巴,更是宣告着第一代恐惧的预言的实现。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在看着儿子被蚂蚁的吞噬的同时,其实也在眼睁睁看着百年家族的终结,一个时代的终结。
正如那句话——“ 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打破现实与幻想
如果说打破生与死,爱与欲是《百年孤独》的重要特点,那么接下来说到的就是《百年孤独》的核心特点——打破现实与幻想。
这种特点决定了全书的风格,甚至开创了一种主义,影响了后世无数文学作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魔幻现实主义。
而这种对于现实与幻想的打破,还只是在第一层。
比如在书中那场鼎鼎大名的“下了四年的大雨”,很明显取材于《圣经》中的创世纪,阅读时有种神话再现的神奇体验:
“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
有时,它仿佛停息了,居民们就象久病初愈那样满脸笑容,穿上整齐的衣服,准备庆祝睛天的来临;但在这样的间隙之后,雨却更猛,大家很快也就习惯了。
隆隆的雷声响彻了天空,狂烈的北风向马孔多袭来,掀开了屋顶,刮倒了墙垣,连根拔起了种植园最后剩下的几棵香蕉树。”
甚至整部《百年孤独》,都有着最早的神话《圣经》和史诗《俄狄浦斯王》的影子。比如布恩迪亚家族来到小镇马孔多,与人类来到伊甸园;
而《百年孤独》的故事主线恐惧禁忌——忍受禁忌——违反预言,和《俄狄浦斯王》中经典的做出预言——逃避预言——预言应验也是一致的。
第二层,对于文学和历史的打破。
虽然上述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虽然被模糊,但是这两者仍然隶属于文学内部,而整部《百年孤独》与拉丁美洲史高度的重合,也将文学与历史的界限打破。
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所经历的科学革命,军阀混乱,香蕉公司进驻等等都是南美洲真实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引进,考迪罗主义的席卷,外国资本的新殖民操控的种种寓言再现。
第三层,对于故事与世界的打破。
文学与历史在《百年孤独》互为注脚,融为一体,但是仍然是以故事的形式被讲述出来,而在书中对于爱情,孤独,尤其是死亡等等重大命题的哲学探索,使得故事来源于世界又回归到世界。
就像马尔克斯的自传名字一样,“活着为了讲述”,《百年孤独》虽然难读,但是却没有大篇幅的描写,只有复杂却又震撼的叙述。
“奥雷连诺上校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败。他跟十六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这些儿子都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杀死了,其中最大的还不满三十五岁。他自己遭到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
他喝了一杯掺有毒药的咖啡,剂量足以毒死一匹马,可他也活过来了。他拒绝了共和国总统授予他的荣誉勋章。他曾升为革命军总司令,在全国广大地区拥有生杀予夺之权,成了政府最畏惧的人物,但他从来没有让人给他拍过照。战争结束以后,他拒绝了政府给他的终身养老金,直到年老都在马孔多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为生。
尽管他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但他唯一的伤却是他亲手造成的,那是结束二十年内战的尼兰德投降书签订之后的事。他用手枪朝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子弹穿过脊背,可是没有击中要害。”
故事的开头结尾被颠倒,故事中要套着故事。最后,也很难分清故事的边界在哪里。马尔克斯讲述了世界的故事,我们也在故事里也看到了整个世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百年孤独》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性——至少是突破性——从而带来的文本巨量的丰富度。
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侧重于对于思想内容层面的分析,对于艺术手法层面,《百年孤独》更是取得了举世的成就。
在思想内容上拓宽了边界是巨大的成就,但并不是专属于文学的成就,换句话说,这些内容,文学可以展现,电影等其他艺术也可以,甚至可以表现的更好。
因此,在艺术手法《百年孤独》的伟大成就,才真正宣告了:“文学未死。”“文学没有被电影打败。”
下一篇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百年孤独》被称为“一部永远不会被电影打败的小说”。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