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拖啊拖,终于找机会在电脑上把绿皮书给看了。这电影节奏虽然舒缓,但基本一打开看,就会停不下来。
电影里两个主角地位和性格上的巨大差别,必然会有戏剧的冲突,加上两个人精湛的表演,让影片回味无穷。
黑人音乐家谢利高贵优雅但内心闭塞,司机托尼粗鄙世俗但随性洒脱。这两个人都很有思想和个性,几乎是理性和感性的两个代表人物,对立的格格不入,但又有各自的味道。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总忍不住代入进去,希望自己能同时拥有他们身上的优点。
可是人无完人,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有先天和后天的影子,一旦成年固定下来,哪里又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呢?
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主仆”二人在一段充满冲突的经历过后,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学习,继而各自成长了。
夫妻之间,朋友之间,这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当然也很难得,你要善良,要宽容,要上进,要思考等等。
只有善良宽容,才能理解别人。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相互看不惯,所以《绿皮书》才难得,才让我们感动。正如托尼劝谢利主动给关系僵化的弟弟写信一样:真正的勇气是率先迈出那一步。
同样谢利也在教育着托尼。谢利是一个很讲自尊很上进的人,因为关心爱护,他对托尼也是一样的高要求。当托尼问:为什么你对我那么挑剔?他回答:因为你可以做的更好。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工作生活中,当别人挑剔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大部分人会像托尼一样找借口说:别人也是这么做的。但谢利激励我们: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而你有。怎么想怎么做,这是我们个人的权力。如果我们放弃了这种权力,那就形同行尸走肉了。当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的审视和控制,我们才是真的失去了权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宽容。谢利让人尊敬和动容的地方就在于,作为一个黑人遭受那么多不公平待遇之后,他也没有失去理性与优雅,而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抗争。谢利说:别问这个国家可以给你做什么,想想自己能为自己做什么。
不要抱怨这个国家,有比这更糟糕的。不要抱怨组织,有比这更不合理的。 不要失去选择自己思想的权力,不要放弃选择自己行动的权力,要把主动权始终抓在我们的手上。
谢利是理性的代表,但我觉得所有的理性都是为了追求人生感性的快乐。所以我也很欣赏羡慕托尼的洒脱!尤其是吃炸鸡那一段,他说: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水至清则无鱼,较真过头就是纠结了。谢利对自己要求太严格,太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也就少了很多快乐。直到最后,在托尼的支持下,他选择了罢演,获得了另外一种美好的体会,原来不管不顾的做自己想做的,是那么美妙的一件事!
人生路上,理性和感性交织着,我们既要学会理性的做选择,也要学会感性的享受当下!这就是《绿皮书》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