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回应孩子发出的讯息,让孩子有存在感

在茫茫人海中,也许你一眼就能够注意到某个人,一定是这人的身上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特别之处,就是存在感。容易被人忽视、没有存在感,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曾经沉迷过网游,因为在游戏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不关我是这样,相信很多人也有过同样的感受,那么孩子在家庭如果不能寻求到存在感,同样会投射到其它的地方。

我在咨询中常听到父母有这样的抱怨:

“我家孩子不爱读书,经常旷课出去打游戏。”

“孩子经常在学校打架,打骂也不济于是。”

“最近我家孩子跟外面的“小混混”走的很近,我真担心他可能学坏了。”

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方面在家庭中缺乏关注和爱,另一方面也是孩子为了寻求存在感。

然后存在感的建立,最初是在0-3岁的婴幼儿时期。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很好的建立呢?

比如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如果是无关反应呢?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还有一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孩子的情感也被活生生地拧了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还有另一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当0-1岁的婴儿还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孩子的表情、笑声、哭声、哼哼唧唧等等,包括肢体语言都是对父母发出的讯息,作为父母就需要与孩子亲近时多观察这些细节,以便做出及时的回应。

孩子需要被看见,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及时回应孩子发出的讯息,是孩子存在感形成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及时回应孩子发出的讯息,让孩子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