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的日日夜夜

                          作者:李世福

我是一名有着38年工龄的农行系统的基层干部,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于2018年6月离开县级支行行长岗位,主动申请到农村,专心去做脱贫攻坚工作。我的这一愿望得到了省、市农行和市、县组织部门的批准,有幸成为六安市舒城县东衖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作为全市唯一一名担任驻村扶贫队长的市人大代表,我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立下铮铮誓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两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使我收获了县级的“优秀扶贫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每年的市委组织部考核均为“优秀”等级,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一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农业银行工作,对农村工作并不熟悉,但选派帮扶干部工作岗位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必须适应农村的环境和要求。

  初到东衖村,不知道如何开展帮扶工作,工作思路没打开。驻村以后,我虚心向镇村干部请教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主动深入村组与群众打成一片,同时,我还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和国家对扶贫领域的相关惠农政策。我严格遵守驻村纪律,坚持工作日驻村签到工作制度,每晚记录当天的扶贫工作日志,很快就克服了工作条件不适应、环境艰苦的困难。驻村以来,我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进组入户,与老百姓面对面唠家常,听取群众的建议和需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较快进入角色,适应了新岗位。

                 二

    东衖村下辖37个村民组,共908户,人口2926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5户、202人。驻村期间,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和工作队的成员经常性地入户走访,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解答群众的关切,多方面了解民意,掌握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尤其对东衖村建档立卡95户贫困户的情况更是烂熟于心。为了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路子”,变传统“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针对每一户具体情况,我和工作队同志以及镇村干部不眠不休,极尽所能为他们一户制定一方案,与结对帮扶的干部一道抓好脱贫方案的落实。到2019年底,全村仅剩下一户、2人未脱贫。到2020年下半年,将会实现全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

  在入户走访中,我们了解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用电和通信问题。全村在90年代建设了10个高压台区,但到2018年上半年,仅改造了3个台区,尚有7个台区没有改造。那些尚未获得电网改造区域内的群众夏天连电扇都转不起来,群众意见很大。鉴于此,我和工作队的成员一起多次到县政府和县供电公司汇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最终敲定了东衖村电网改造建设项目,并争取到新建一座变压器,用于发展村集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目前东衖村已完成农网改造项目5个,正在建设2个。贫困户汤昌元家中水泵经常打不上来水,一直以为是水泵问题,电网改造后,情况彻底改变。他开心地拉着我的手说:“以前总认为是水泵问题, 现在终于找到原因了----原来是电力不足。我和乡亲们由衷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你们扶贫工作队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随着电网改造项目整体完工,彻底解决了群众在春节看不上电视、家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困境。

  东衖村地处山区,第二大问题就是通信信号不好,为改善大山里群众的通信信号弱的问题,我带着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深入山区逐户走访调研,形成专题报告,呈报分管副县长,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接到县领导的批复意见后,我们又分别送到县移动公司和县电信公司说明情况,督促他们尽快落实。目前,县电信公司已增添2套通信设备,通信信号大有改善;县移动公司也派员到村实地勘察,增添了部分通信设施,移动信号也有所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想群众所思、急群众所盼、解群众所惑、办群众所愿,我们的付出和汗水赢得了东衖村广大群众的一片赞许。在2019年夏天的一次走访中,我们工作队下乡入户的车辆不慎掉入沟中, 看到工作队的同志顶着烈日、冒着高温在推车,身体羸弱的贫困户熊绪贵从家中拿出一把蒲葵扇,站在烈日下坚持为我们工作队的同志扇扇子,口中反复念叨着感激的言语。烈日下扇子的一点微风虽然“无济于事”,但我深知这是老百姓的真情流露,更是对我们扶贫工作队工作的高度的认可和最大的褒奖。

               三

    针对东衖村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想使他们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就必须沉下心来,真心实意为他们出谋划策、想法支招。

  根据村内山场面积大、耕地面积小、气候土壤适宜的特点,结合群众多年来的种植经验,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拍即合,确立了大力发展油茶和茶叶生产的产业扶贫思路。为了将工作谋划尽快付诸实施,让产业扶贫政策早日落地生根,在镇村干部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下,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了“逐组、逐户、逐人”政策全覆盖宣传。针对部分户老人在家留守、青壮年出门打工的现状,我们除上门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外,还与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取得联系,经常手机拨通电话一聊就是四、五十分钟,直到把全家人工作都做通为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认可了我们所倡导的大力发展油茶和茶叶生产,走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之路。

  东衖村以安徽尚品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公司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辟扶贫车间,吸纳4个贫困户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同时,在茶叶种植、茶园管理、新茶采购及加工环节,优先聘用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本村百余名群众和留守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每年支付工人工资50多万元,人均增收达5000元。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立足我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但土地气候适合较大面积种植油茶的实际,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和农行六安分行孟建华行长的要求,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召开群众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支部扩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取得一致共识:发展油茶是国家对食用油领域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国家鼓励和重点发展的涉农产品,它能充分利用荒山、荒岗、荒坡,进行大面积栽种,发挥最大经济价值并落实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它的特点是管理成本较高、生长周期较长、见效慢、收益年度久可持续。发展油茶产业是东衖村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是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认真谋划,实地丈量,编制了《东衖村油茶发展三年规划》,在巩固抚育好原有2600亩高山野生油茶的基础上,确定了3年时间新建油茶扶贫基地1000亩,预计带动贫困户33户、89人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这一项目,首先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利用南港镇召开乡村振兴座谈会的机会,宣传我们发展油茶的计划和经济社会效益,对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开展宣传,争取他们的支持,当场获得50万元的捐款承诺;针对县内有关单位和企业,我邀请乡镇府负责人一道逐户上门汇报,先后取得了县检察院、电信局、林业局和农委等单位的重视和支持,获得捐款30万元,项目资金不足部分向市县政府专题报告,争取政府有关项目资金配套支持;农业银行六安分行也创新推出了“油茶贷”专项产品,以政策性担保为引导,以政府增信为支撑,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放大扶贫资金效益为目标,依托发放油茶产业贷款,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参与创业、增加就业、尽快脱贫致富。其次对高山野生油茶进行清杂。由于长久疏于管理,大部分野生油茶均被杂树、杂草和竹木包围和遮挡,吸收不到阳光和水分等营养,因此油茶籽产量较低、出油率不高,群众上山采摘也非常困难。为此,我们邀请有专业清杂经验的熟练工人,利用一个暑期的时间,先清理了650亩,接着再对老油茶基地缺苗的350亩油茶园进行补植,重点是对菜花榜片已枯死的100亩白桦林全部铲除、清理、整治,新建100亩油茶示范基地,并以此为标杆,对全村闲置或枯死的林地重新栽种油茶,激发群众自觉发展油茶的热情。第三,加强林地管理,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新茶苗进行护理,清除周边杂草,保证新栽种的油茶苗正常生长。我们还借助土地流转、茶园精细管理等措施,每年为贫困家庭每户增收约10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

  2020年6月28日,安徽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到东衖村调研时,对我村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四

     东衖村地处山区,村民们的农副产品销路不畅,为解决发展产业扶贫的后顾之忧,我和工作队的成员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积极利用个人资源,为他们拓宽农副产品的售卖渠道。两年多来,我和工作队的同志帮助村民销售茶叶、油茶、蜂蜜等农副产品价值达到20多万元。

  该村油岭组的贫困户李红生患有慢性乙型肝炎,2017年恶变为肝癌并做了切除手术;妻子宋春燕于2010年患尿毒症,每天自己在家腹透、每周到医院血透、每月到医院复查,每月花费医药费三四千元;儿子在上中学,全家经济十分困难。对这个常人看来“多灾多难”的家庭,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及时为他家落实贫困户的有关健康扶贫政策,使他夫妻为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基本能够报销;同时,为李红生申报了村里的公益岗,还为他家落实了低保政策,一年可以增收1.5万元。对孩子教育问题,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一方面鼓励孩子自强不息、立志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另一方面积极为他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并与学校取得联系,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救助和支持。

  针对李红生夫妇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情况,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家争取了5万元农行小额扶贫贷款,支持李红生利用自家山场养殖土鸡500只。鸡苗成熟后,我们又主动向农行六安分行的领导汇报,得到了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很快便与市分行食堂订立了采购协议,当年就取得较好收益。

  油岭村村民李玉亮患白血病,终身吃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在其病后离婚离家,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虽然享受低保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但一家人生活依然拮据。为了给孩子更多的爱,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我和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龚世梅又主动和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同学联系、牵线,让其家庭与合肥市稻香村小学的一年级10名少先队员的家庭开展爱心结对,当场捐款捐物3000元。合肥的少先队员家长们诚恳承诺,他们将不定期来看望小朋友并且一直扶助他直到初中毕业。

  两年多以来,我和工作队的同志争取到基础设施项目16个,到位资金800万元,其中新修通组道路5公里,新修和加固重点水利项目4个,新建、加固桥梁4座,新建污水处理池2座;实施危房改造17户;推进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使全村每年这两项补助和医药费保险都有提升;新建饮用水井35口,新建200平米的村卫生室一个、80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一座;进村道路绿化整修2公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驻村以来,我们走遍了全村的山山水水,每家每户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和汗水。真情付出获得老百姓真诚的回报:油岭组贫困户高宗杰拿出自家种植的花生、小学组贫困户徐光存拿出自己做的年糕、丁少青老大爷拿出自己珍藏的茶叶请我们品尝;近90高龄的徐光英老大妈拉着我们的手主动跟我们拉家常、久久不愿放开......这一幕幕、一桩桩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充分展现了老百姓真正把我们当作自家亲人来对待,体现了干群之间水乳交融的情谊。用时下比较时髦的话概括说来,就是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驻村扶贫的日日夜夜,无数次的走访调研,这其中既苦又甜,沉浸其中,累并快乐着、苦并充实着。

驻村扶贫的日日夜夜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驻村扶贫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