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王和妖女两位30+花痴老阿姨,深深感受到了代沟。
当大家都用下面这位戴花蝴蝶面具的美男子刷屏的时候,我们发出了和林更新一样的疑问:
“这位蓝衣法师是?”
当然,经过咱们花痴编辑部的各位小助手以及广大网友科普之后,我终于知道:
他,就是21世纪初著名少儿魔幻剧《巴啦啦小魔仙》的男主角游乐王子。
据说他戴面具的理由是——长得太帅。
△《巴啦啦小魔仙》是讲魔仙堡的魔仙小蓝,和好朋友们一起对抗黑魔仙的故事,游乐王子是魔仙堡唯一的王子,也是为数不多的男魔仙。
《巴啦啦小魔仙》播出的时候,是2008年,咱们这些80后叔叔阿姨要么在读大学要么在找工作了,所以我和88年的林更新一样没看过真的不奇怪。(你看又暴露年龄了)
为了了解这部曾经错过的「童年回忆」,我抱着与时俱进的心态点开了cut。
结果,被里面各种杀马特造型、中二对白和塑料普通话笑到不能自理。
△剧中的反派小月,看过演员的照片,挺漂亮的一个姑娘,化成这样是什么鬼?
△游乐王子这身装扮出现在游泳池真的不会被当成变态吗?
△现实中的老奶奶看到这样一身装扮的人开个摩托车要送自己去超市,估计第一反应是报警吧……
《巴啦啦小魔仙》的剧情,不只是我这种第一次看的老阿姨觉得搞笑。
很多当年看过的人,其实都颇为嫌弃。
△《巴啦啦小魔仙》电视和电影评分都很低
△很多人在豆瓣悔当初怎么会沉迷这剧
至于为《巴啦啦小魔仙》打五星的,也不是因为童年滤镜,而是2016年出了更烂的儿童剧《舞法天女》。
△跟《舞法天女》比,《巴啦啦小魔仙》可以打五星。
△感受下这令人窒息的妆容。比《巴啦啦小魔仙》晚了近十年,却一点没进步,最可怕是价值观,三个天女一起抢一个名叫蓝天的男孩,里面还有诸如校园霸凌、利用技能作弊这样行为……为什么要给小孩看这样的戏???
看到这些评论,我就想起自己以前看过的动画片。
虽然那都是20多年前的回忆,那时候的自己,也是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
可幸运的是,我好像并没有遇过毁三观的作品,当年爱过的动画,至今想起来依旧热泪盈眶。
我不为儿时的幼稚而羞愧,相反因为它们,我才有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年。
首先想说是《美少女战士》。
这部1992年播的动画,在我小时候,是一部相当超前的作品。
尽管我爸妈会觉得它教坏小朋友,因为它明目张胆谈恋爱追男神。
△小时候的男神谁没有爱过地场卫呢?据说游乐王子就是山寨版的地场卫????
不过,《美少女战士》想说的故事,哪里只是谈恋爱。
它应该是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部讲女性力量的动画。
《美少女战士》的作者武内直子是个具有独立意识的白富美(在东京富人区买海景房当工作室那种),在她的笔下,原本柔弱的月野兔和其他女性角色不断成长,从守护地球到守护太阳系、守护银河系……甚至她们还会去救剧里的男主角地场卫。
△公主救王子的故事在《美少女战士》就开始了
武内直子给美少女战士变身的设定也很有意思,20年后我重看才发现,那句变身的口号“月棱镜威力,变身”,原版喊的竟然是“make~up~”。
变身后的美少女,也没有进化成肌肉爆炸的女战士,她们的改变仅仅只是穿上水手服而已。
这其实隐含作者对女性的期待,即便外貌没有男性强悍,女性依然可以凭借内在力量战胜敌人。
与此同时,《美少女战士》的女性形象也很丰富。
嫁给王子不是女性唯一的出路。
水野亚美是学霸,木野真琴有不输男孩的力量,天王遥则是可以帅到把人掰弯的女孩子。
△女孩子不是一定要温柔婉约,也可以像天王遥这样帅气得让人分分钟想变弯。
在那里还有最早的LGBT代表:遥满之恋。
想想这些至今还未完全没主流社会接受的人群,在26年前的动漫作品中已经出现,真的很厉害呢。
△长大以后我很容易就接受了LGBT,应该也和童年的动画形象有关
尽管关于《美少女战士》的剧情,我大部分都忘记了。
但依旧记得第一次追完第一部的时候,月野兔和大BOSS的那段对话:
为什么?为什么你总要和我作对?你总梦想着未来是美好的,可你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世界充满了丑陋与肮脏!
不,我仍然相信。
相信爱?友情?人们之间的信任?
我相信这些,相信这个大家去拼命守护的世界。
或许这就是支撑我这20年成长最初最懵懂的价值观。
即便见识过世界的残酷,但我们仍要努力守护那些内心的美好。
我们便是自己的战士。
我们可以保护自己所爱的人,所爱的世界。
除了《美少女战士》,《哆啦A梦》也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动画。
这个呆萌可爱的蓝胖子,以及他那个无奇不有的“百宝袋”,满足了我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
小孩的想象力总是丰富的,经常会有异想天开的念头。
但现实中的大人,总是很喜欢给我们泼冷水。
唯有《哆啦A梦》不仅没有扼杀这种想象力,还帮大家延续这种美好的白日梦。
小时候谁不想要一个哆啦A梦,谁不憧憬着2112年的到来,到时就有可以实现梦想的机器猫。
△作者藤子·F·不二雄画这部漫画的原因:“小孩子们都喜欢冒险,一开始会爬,就要攀爬楼梯、把头伸进洗衣机,让大人们出一身冷汗。但是可能就是这种无法抑制的能量,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不过,哆啦A梦并不是单纯地展示各种脑洞大开的道具,看似奇幻的故事背后其实还是温情的日常。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这一篇。
大雄在整理仓库时找到了一个奶奶亲手做的玩具熊。
他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奶奶,求哆啦A梦用时光机回到过去再见奶奶一面。
这一次,大雄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
他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是如何任性地对奶奶发脾气,也看到了奶奶对自己是如何呵护备至,也记起了奶奶教过他的东西——“就算跌倒也要一个人站起来”。
现实中没有时光机,那些已经去世的人不可能再回来。
但是,他们教会我们的道理,却会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这一集其实是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离别,以及珍惜现在还在我们身边的人。
《哆啦A梦》里还有太多太多这些教会我们爱和勇敢的篇章。
我去年去了日本的藤子·F·不二雄博物馆,里面有中文讲解作者的一生,其中最感动是一句:
“我觉得自己就是大雄,用一辈子去画自己喜欢的漫画,如果有一本漫画可以英系那个一个小朋友的一生,那我就值得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眶都湿了。
真的很想和在天国的藤子老师说一声,你放心吧,我们都很喜欢哆啦A梦!
和《哆啦A梦》一样,描写家庭温情的,还有《樱桃小丸子》。
去年作者三浦美纪去世的时候,我又打开怀念了一下。
这部动画没什么惊险刺激的情节,都是一些简单琐碎的生活小事,但却让人代入感十足,即便20多年后看依然如此有共鸣。
△好吃懒做的小丸子是我本人没错了。
△这种幼稚的“报复”行为,大家小时候都做过吧。
有时候耍耍赖,有时候撒撒娇,但是想要的幸福却很简单——这不就是每个人童年的真实写照吗?
“只要活着一定会遇上好事的”、“有些事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样”……
看着小丸子装出大人的模样说着那些大道理,真的很有“笑果”。
我最喜欢的是小丸子和他爷爷的感情。
作者三浦美纪的爷爷对她并不好,所以她在漫画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爷爷,不仅疼爱小丸子,还能和她平等相处。
“即使世界上的人都不偏袒小丸子,但我最,最,最,最偏袒小丸子!”
每个人都会在小丸子爷爷身上看到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影子。
孩子们觉得小丸子就是自己,大人们则想再成为小丸子。
她所代表的纯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理想中的模样。
除了温情向,小时候也有很多热血动画。
女王和妖女是做体育记者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大家都很聊得来,就是因为都很喜欢看体育动漫。
前年儿童节女王写过一篇《灌篮高手》的文章(详情回顾戳☞《灌篮高手》),其他人气比较高的体育动漫,还有《足球小将》、《棋魂》、《网球王子》、《棒球英豪》等等。
《足球小将》是80年代初开始连载的漫画,动画在90年代被TVB引进。
当时是小学鸡的我,每天在我妈“一场球踢一年有什么好看”的吐槽中看得津津有味,那也是我对足球的启蒙。
△芒果台引进的重制版效果不错。
现在回头再看,《足球小将》里面的绝技真的有些夸张:“高空飓风”、“猛虎射门”、“曙光女神之幔帐”……名字听起来就很中二。
△现在看这样的效果真的有些夸张……
但是,这些炫酷吊炸天的绝技并不是《足球小将》的重点。
它的重点,是以大空翼为首的一群热血少年追逐梦想、不断成长的故事。
“足球是我的朋友!”
“别太逞强,别忘了你还有我。”
“害怕受伤的话,还能踢足球吗?”
“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真正的比赛现在才开始!”
《足球小将》的影响有多大?
这部漫画刚刚开始连载的时候,足球在日本根本不流行,日本男足,别说进世界杯,连中国男足都踢不过。
现在呢?日本队已经是亚洲足坛一流强队,连续六次参加世界杯。
《足球小将》不是一部单纯的热血漫画,它让一大批80后、90后的日本儿童喜欢上了足球,甚至成为职业球员。
日本第一位足球巨星中田英寿就说过,正是因为《足球小将》,他才从棒球转向足球发展。
△《足球小将》已经是日本足球的文化符号。说高桥阳一改变了日本一代人,一点也不夸张。
而更多的人,就像我,没有体育天赋,不可能做运动员,但是可以在这些体育动漫中,感受着青春和热血。
一辈子要为自己喜欢的事情燃烧一次,便是这些体育动漫教育给我最重要的事。
△因为喜欢《棒球英豪》我2013年的夏天去了日本高中棒球圣地甲子园,结果发现球场里真的有一面漫画墙,好的动漫就是可以激励人前进啊。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都是日本的?我们国产的动漫难道就没有优秀作品吗?
有。
但肯定不是《巴啦啦小魔仙》和《舞法天女》。
开山鼻祖《大闹天宫》大家都熟悉了,但我小时候印象更深的,是一部有些冷门的动画长片,1983年出品的《天书奇谭》。
故事改编自罗贯中的《平妖传》,人物造型线条简单,有点像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但神态十分活泼,而且个性鲜明。
更重要的是,这部动画处处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比起现在很多模仿日漫风的大片,更容易让我们有亲切感。
△中国神话故事为蓝本,水墨画般的意境,熟悉的风俗文化,用生动的方式讲述中国传统的“惩恶扬善”道理。用心的制作,让这部动画时至今日再看也不会觉得过时。(B站有,有兴趣可以找来看)
另一部广受赞誉的国产佳作《宝莲灯》,同样是是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蓝本,讲的是沉香救母的故事,其内核是孩子和父母深沉的爱,感人至深。
画面同样是水墨画的风格。
△每一帧都能感受到主创的用心。
配乐的卡司也很豪华:
李玟的《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的《爱就一个字》,刘欢的《天地在我心》,至今我都能哼出来。
《宝莲灯》在1999年拿下2900万元票房,那一年全国票房总额只有8.1亿元,同样的比例换算到票房总额超过500亿的2018年,相当于18亿票房。
经典的动画,就是不分年龄段,大人小孩,都能够接受和喜欢。
其实,中国确实有很多很不错的动画作品。
电视版的《熊出没》设定有些简单粗暴,但到了电影版,内涵已经变丰富。
《变形记》探讨光头强的父子情,《原始时代》则是小狼女的成长。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是这几年我想吹爆的国产动画。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加上了成长的内涵,我记得当时有一个IT朋友带他儿子看了两遍。
他说自己喜欢这部动画是因为孙悟空就像所有男孩子长大的过程,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自己不再是任意妄为的猴子,除了荷尔蒙和欲望,他还要承担更多更多的责任。
这就是好的作品啊。
好的作品,即便面向儿童市场,制作标准、精神内核也不会发生改变。
它依然可以让人感动、让人成长,甚至在观看它很多年以后依旧能够念念不忘。
我现在非常反感的一种说法就是,反正这些东西就是给小孩子看的,随便糊弄过去就好了。
于是,我们才会有说着塑料普通话的《巴啦啦小魔仙》。
一言不合就尬舞的《舞法天女》。
当然,没有人会那么容易被一部动画或者儿童剧带歪。
10年前津津有味看《巴啦啦小魔仙》的人,长大以后也可以开心吐槽自己当年有多脑残。
只是,为什么我们要从小习惯在垃圾中寻找乐趣?
那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啊,我们都想用更多美好来守护它。
花痴女王、花痴妖女|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收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