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既教书,也育人

“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既教书,也育人_第1张图片

教书育人,本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各级各类考试指挥棒的作用,遂使大多数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书上。至于育人,被当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

就教学而言,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学效率至今不能令人满意,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意见很大;就育人而言,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一段话:

1994年语文高考写作展50分,聚广东省抽样统计,全省平均为29.07分。各项的得分率是:内容51.39%,语言60%,结构60%,书写69%。从统计看,内容项得分最低。考生在作《尝试》这篇作文时,写了学骑单车,学走路,学说话,学煮饭、炒菜,学洗衣服,甚至学谈恋爱,学做小偷等,不一而足。很明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是很不相称的,所表现出来的肤浅,甚至丑陋的思想是不可等闲视之的。于是,作者大声疾呼:“作文的思想性,你究竟哪里去了?”

这是于漪老师《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一文中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在育人是失败的。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十几年前的情况了,现在应该好转了吧。那么,现在好转了吗?我想熟悉语文教学现状的同志应该清楚:现在依然如故。

这一点我们从21世纪初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上看到。讨论是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参与者大多为未曾在中小学教过语文的文化界人士,讨论的后期有部分语文教师、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研究语文教学的教授加入。讨论以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泛工具化、泛应试化为标的,几乎全面否定了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把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指斥为“误尽苍生”。公允地说,这个讨论有点过激,但其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却是事实。

由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教书必须育人。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提高效率,取得成功。

“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既教书,也育人_第2张图片

事实上,在这一点上,全国许多知名特级教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于漪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也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她教语文就非常重视育人。她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课程”,“语文教学是育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她的语文课处处洋溢着着育人的风采。比如她教《七根火柴》,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此同时,抓住文中典型的、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革命的艰苦岁月,再现无名战士的英雄形象,以烈士闪光的高尚思想感染学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这个方面的做法也具有典型性。他认为:教书必须育人,教师如果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书是不可能教好的。他还认为,育人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正是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他的语文教学处处闪耀着人文的灵光。

课堂教学上,他事事同学生商量,培养学生和谐民主的做人品格;阅读教学上,他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经常性地观察大自然,要求学生时时去做好事,为社会做出贡献。作文教学上,他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思想历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奋发向上。正是因为魏老师在教书中重视了育人,因此他的语文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教育界影响深远。

于漪老师、魏书生老师如此,古今中外,凡是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教育家,哪一个又不是这样呢?孔子、苏格拉底、朱熹、王阳明、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哪一个不是站在育人的高度来看待教育事业的呢?

佛语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这话具有醍醐灌顶之效。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停下只抓教学,不管育人的脚步,回过头来,认真反思,把教书和育人都重视起来,把这两个方面都抓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走出“题海战”的苦海,我们的教学才有峰回路转的希望。

“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既教书,也育人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既教书,也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