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樊迟:字子迟,亦称樊须。

▲从游:随从出游。

▲舞雩[yú]:舞雩台,祭天求雨的祭坛。

▲敢问: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

▲崇德:提升道德。

▲修慝[tè]:修正自己的邪念。“慝”,心中隐藏的恶念,隐藏于内心的错误观念、想法。

《学而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宪问篇》14.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辨惑:明辨是非。

▲先事后得:先做事再考虑收获。

《雍也篇》6.22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卫灵公篇》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季氏篇》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忿思难...”,“难”指痛苦和伤害。愤怒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后果,不要使双方都受到伤害。

【译文】

樊迟陪同孔子在舞雩台出游,向孔子请教:“请问怎样才能提升道德,改正邪念,明辨是非?”孔子说:“问的好啊!先做事再考虑自己所得,不就是提高道德了吗?反省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它,不去批判别人的缺点,不就是修正自己的邪念了吗?因一时的愤怒而忘掉自身和亲人,不是迷惑吗?”

【学而思】

参读《颜渊篇》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知识扩展】

《礼记·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在儒者的心目中,金玉并不是宝贵的财物,忠信才是宝物。他们不祈求土地,树立起道义就是他们的土地;他们不祈求多积蓄财富,而把多学习知识作为财富。儒者难以招录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就隐居不仕,这难道不是很难招录吗?即使出仕做官,不正义的事情也不会合作,这不是很难长期留住他们吗?他们先建立功劳而后接受傣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待人接物的原则就是这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颜渊篇》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