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

——《从敬畏开始》学习体会

      2018年7月16日,我们收看了“嘉学院”的培训课程《从敬畏开始》,给我们讲课的是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市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丁馨,她用了近两个小时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当班主任的经验,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是我的学习笔记。

      丁馨老师首先告诉我们做老师要从敬畏开始。什么是敬畏?辞海的解释是: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指慎、谨慎、不懈怠。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抽象,她借用台湾著名作家蒋勋的一篇小文《不忍》来进行了解释。

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_第1张图片

       文对敬畏的理解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老师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呢?丁馨老师从教师的职业观、学生观、学习观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职业观——职业敬畏

      老师这一职业需要对老师有职业敬畏,丁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出身于教师世家,当年高考不听长辈建议坚持报考了老师,做一名老师是我自己的选择。1996年参加工作,1997年被送去北京参加培训,当时北京四中有个特级教师说过:“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走上工作岗位后,觉得老师是阳光下最崇高,也是责任最重的一个职业。

      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报告中对“四有”老师的阐述,无论从行文和篇幅上都可以看出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仁爱之心,所以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什么是爱?丁老师认为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不管怎样,一旦踏上三尺讲台,就要爱老师这个职业,爱学生就是要爱你的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成绩好坏,老师要有一颗柔软的心。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就像一位日本教育家说的:“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有这种情怀的人才可以做老师。

   二、学生观——生命敬畏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做老师一定要心怀敬畏、目中有人,眼中有他人。学生是什么?学生是成长中的一个个的生命个体。

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_第2张图片

        教育孩子的标准:1、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要懂得孩子那个年龄段的认知,用孩子的标准评价孩子,2、用成人的标准而不是孩子的标准来引导孩子。孩子总是要走向社会,不能用孩子的标准引导孩子,有些道德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比如诚信,大人要遵守,小孩同样需要遵守。3、用孩子同伴的优点来吸引孩子而不宜以孩子同伴的优点为标准来评价孩子。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1、学生有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权利。对犯错的孩子,教师要做到“容、忍、导”。“容”就是要宽容孩子犯错误,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宽容的震撼力往往要比惩罚大得多。“忍”就是孩子犯错时,教师要忍住火气,这是非常重要的,宁可冷处理也不要冲动,不要去伤害孩子。“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导”就是老师在忍住火气后,还是要去引导学生。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教育方式有震撼式和感化式两种。丁老师举例:在教育女儿时,她想先委婉地说一下优点再提出批评,就说:“你虽然……”,还没等我说完,女儿就说:“你就直接说但是……”,女儿明显带着情绪,她知道我的“套路”,这就是震撼式,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经常变换教育的方式,不要总是“老三样”。感化式就是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研究、揣摩学生,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最软弱、最需要的时候,你给予他力量之源,他就会跟你走。丁老师举了转化“四大金刚”的例子,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丁老师强调对于问题学生,不要去上门告状,每一个问题学生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你上门告状就多了一个“仇人”,反而会适得其反。要搞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重视前两个月,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想一蹴而就。

      2、男女有别、因性施教。我们要善待男生,我们的教育是愧对男生的,因为男孩的发育要比女生晚2年。丁老师告诉我们工作要学会“偷懒”,也就是借力,走路累了,发明了马车,坐马车累了发明了汽车……什么是借力?我是女教师,做过高三女生,了解高三女生的纠结和困惑,不了解男生,但我先生知道,他可以帮助我。还有跟我搭班的男老师,他能与我形成合力,给我提供更好的帮助。我们还可以找学生的好友,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借力,有时也要学会“示弱”,寻求别人的一些帮助,不要装出一副无坚不摧的样子。

      3、能力有大小,我们要区别对待。严爱优等生、博爱中间生、偏爱困难生。对于困难生中的学困生,成绩又会影响到态度,这类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你叫他怎么好好学习呢?所以“授之以渔”,学法指导一定要到位。对于困难生中的心理偏差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等同于心理疾病,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要及时介入,不是你能力范围之内的要及时向学校报告,请专业机构来帮助。对行为偏差生,要及时纠正,能力不够就借助学校老师。对优等生不能只关注他的成绩,不能“一俊遮百丑”,还要多关注他们的品行、思维以及“三观”,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可能就挽救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般的老师都是“抓两头带中间”,而我是“抓中间带两头”,因为中间生在班级所占的比例大,把他们放弃肯定是不行的,中间生又是可上可下的,不能因为他们表现还行、成绩也还可以就忽略了他们,所以我们要博爱中间生。

        刚才花了大量时间探讨学生观,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都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出现什么样教育目的、方式和结果,所以学生观在整个教育观念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我们对学生的“谈情说爱”才能在师生心间擦出火花。

 三、学习观——成长敬畏

      成长是自我成长,成长是个进行时(成长ing),《古兰经》中有一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你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跟我们过去不一样。先看看我的成长之路:一名小老师(1996年)→嘉定区十佳班主任(2006年)→嘉定区学科带头人(2008年)→嘉定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上海市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整个过程中最让我痛苦的时候是担任嘉定区学科带头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倾听到说话

      从不知走向不知:原先的不知,是一种处于极其恐惧和自卑状态的不知,甚至因为不知,而有点畏缩、有点故步自封。后来的不知,却是在能够接纳现状下的化不知为求知的起点。第一次参加研讨会很怕发言,如一个迷路小孩般静静地将自己藏在角落中,做一名倾听者,当时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有没有技巧都一样,只要班级不出错就行了。常常以教学工作繁忙、班务工作繁琐为借口几乎不读书,更别提勤于反省归纳总结了。第二次参加研讨会就“解剖”自我,发现“小得意”或“小成功”都不是碰巧成功的,而是已不经意地运用了教育心理学或教育原理,这是一种来自职业惯性的教育技巧,如果不及时去梳理,就会昙花一现,但倘若及时反思总结,就成为了教育智慧。第三次参加研讨会知道班主任工作不是一项随意性的工作,而是专业化的、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我就去“解剖”大师,驻足审视自己的班主任历程,我就去找大师“借力”——看大师的书。如陶行知“四粒糖的故事”——陶行知用四粒糖教育违纪孩子。这次研讨会我跨越了倾听者到说话者之间的屏障,因为我有了一点底气。

      底气来自哪儿?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专业以外的不急之务,譬如多年阅读累积出的大智慧,譬如长期锻炼而来的好身体,譬如良好的家庭教养内涵,譬如人际沟通表达能力等等。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除了专业学习以外,我们要做的事儿还很多。

        多读书:读“无用的书”,日后方能做“有用的人”(罗素)。不管北大给了我什么样的影响,大学期间读的500本书,才是真正决定我人生和未来的关键(俞敏洪)。有更大的时间,就要多读书。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荒废,未来几十年你就有可能开始得相对从容。

      少抱怨:接受(悦纳)、改变(研究)、离开(转身)。接受就是接受学生、悦纳学生,不管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何,我们都要愉快接受。遇到问题,就要去改变,改变我们的心态、理念,要深入地去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环境等等,想方设法去转变学生,要“治本”不能“治标”。如果你悦纳了学生,也去研究了学生,但你还是感到不幸福,那你就离开,现在换工作很容易,最怕的是你身在这个岗位上,全是负能量、全是抱怨,人们就会疏远你。

      人生需要储备。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你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我刚参加工作时每节课写三个详案,第一个详案是我自己备课写的,  第二个详案是听了师傅的课后写的,详到一个提问,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都写出来了。那时遇到一个很好的师傅,师傅让我把课安排在老师后面,先听课再给学生上课。第三个详案是上完几个班的课后,发现有的预设不成立,就又进行修改,三年下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留任高三老师,作为新老师这在我们学校是几乎没有的。你现在年轻,多做一点,将来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在某一个方面就能做得更专、更特,成为名师也就不远了!

      心怀敬畏、懂得取舍。当鸟翼系上黄金时,鸟就飞不远了(泰戈尔)。你要的多,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静下心来,少一些急功近利和抱怨,多一点书香。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果在年轻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舍一点点享受、多一点点钻研,也许你会发现你的未来就不一样了。

      听完丁老师的课,我很受启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爱岗敬业;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我们就要教书育人;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们就要关爱学生。我们要爱每一个学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得到最好的成长,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今天的教育和教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积极推动引领互加课程在乡村学校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乡村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而公平的教育,为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而努力奋斗!

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_第3张图片
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_第4张图片
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存敬畏 学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