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

生活/旅行/乐趣

水平沙聚、聚沙成坝——你听,沙坪坝的名字来由好高大上。这里被誉为重庆的“文化之区”。说起沙坪坝,离不开一三八。我没读过一中和三中,当然……我也没读过八中。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1张图片

(沙坪坝)


虽然我没读过一三八,但是我一直住在沙坪坝。小时候我们几个住在现在已经有点偏的双碑,那时候的双碑不得了,辉煌一世的超级工厂——嘉陵厂和特钢厂都在双碑。


完整的幼儿园,小学,技校,厂区医院、职工活动中心,每周放电影的大礼堂、厂区食堂里飘出来的的回锅肉味道充满了我儿时的记忆。

(老双碑)


那时候的喇叭里面天天都在放着草蜢的《失恋阵线联盟》。我、黑娃、二娃,我们三个人,也组了个国际组合《沙坪坝草蜢》。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2张图片

(电影《火锅英雄》)


那时候的火锅还不流行叫做火锅。

每当我考试成绩还可以的时候,我妈就对我说:“走,幺儿,带你去吃三拖一!”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3张图片

(三拖一)


家属区三拖一的味道很难具体定义,但总是有踪迹可寻。浓重的口味,不管是牛油,还是花椒,辣椒总之是一口能冲上头的爽快。

菜品也切得“粗糙”,没有精致的刀工,用心的摆盘,但从滚烫的红油里捞起来,咬下满口汁水带来的却是十分的满足。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4张图片

给这份爽快味道加成的,更是朴实毫无修饰的环境临街而造,大树下,马路边,防空洞里街坊邻里围坐一桌,也就凑成了一方美味。

后来,城市越来越发达,环境越来越漂亮。而沙坪坝却越来越老旧了,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所幸的是,沙坪坝那些破烂厂房里,还是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怀旧美食和老旧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帮大家理一下: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


谭谭鱼是典型的苍蝇馆子,破旧程度直奔解放前,一进店里面就有种回到农村老家的感觉。这里只卖草鱼,现称现杀。鱼打理干净后在油锅里面“梭”了一下再煮,锅底有点美蛙那种酸菜椒麻味,价格相当便宜,四五个人消费一百多,性价比超高。


每当黑娃又新交了女朋友的时候,他总是带他的新女朋友来这里。“我知道有一家鱼味道巴适得很,典型的重庆味道,不要看环境,要看感觉。”这样,就为他晚上给妹儿点一个三十块钱的小宾馆打下了伏笔——“我晓得有家宾馆相当不错,不要看环境……"


姚姚烧鸡公和谭谭鱼挨着,所以他们的环境如出一辙,都是典型的苍蝇馆子,正儿八经的隐藏在贫民窟里的美食。鸡是现杀的,个头比较大,一般都有6斤,分量相当旺实。适合人多一点吃。鸡皮糯得发亮,鸡肉筋道入味,芋头入口即化不是一般的绵!


第一次来这里吃饭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操行分,每个月班主任要统计操行分,分数最低的男生和女生要被请家长。二娃有一天神秘兮兮地给坐在我前方的班长说:班长,我揭发R同学,他最近每个星期都拾金不昧加操行分,因为他捡的钥匙都是自己配的。班长拿出R同学交的钥匙,一对比,果然五把的齿都是一模一样的。后来,R同学请我、班长、二娃三个人到这里来吃了一顿,这件事情得以顺利摆平。


不过后来,我和二娃都学会了捡钥匙加分,班主任再傻也反应过来了。于是,这顿鸡,算是白吃了。不过这个地方我倒是还一直记得……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5张图片

这家店不好找,在重大家属区楼下的老居民楼里。一个烂棚棚,没有招牌,也没有名字。即使如此,生意照样好得不得了,反正饭点去就肯定排队。他们家的鱼主要由三种口味——酸菜、番茄、麻辣。汤色红亮,鱼、辣椒、香菜、芝麻搭配在一起卖相很好,麻辣鲜嫩细一样都不缺。


小学的时候喜欢耍小浣熊干脆面,班里有个富二代号称要集齐108将。某天二娃抽到一张轰天雷。富二代表示,这张卡给他,他请二娃吃一家鱼。于是我们便沾了二娃的光,吃到了这家没有名字的鱼。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吃了这个鱼第三天,富二代自己抽到了张轰天雷……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6张图片

(就是这张)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7张图片

这个里脊肉就在重百对面,开了很多年了。经常都是一群人在排队,每次都给你刷很厚的一层辣椒面,挺香的。肉也不是路边摊随便用的那种不知道哪儿来的肉,肉质鲜嫩,味道香辣,回味无穷。

第一次吃到这个里脊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流行喝珍珠奶茶。我们每次喝都要多加珍珠,两元一杯的奶茶,加一元的珍珠。不是为了吃,是为了就着管子到处吐。经常一起比谁吐得远,或者用来当暗器整同学,现在想想真是够恶心……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8张图片

因为离西政和川外比较近,总会有很多打扮时髦的小姐姐路过。每次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完鱼了,总会顺便去学校门口打个望。那时候的小姐姐们还没有现在的小妹儿们机灵,不会总穿着安全裤。


每当有长得好看的小姐姐路过的时候,一群无良小青年蹲在路边就开始故意互相诋毁以吸引小姐姐的注意力了:"二娃,你五天没洗澡了!”“放你M的P,你才是……”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9张图片

这个干锅就是最近才吃到的。前年辞职出去旅行回来,幺妹说要听故事,我喊她用吃的来换。于是就带我来了这里,这里停车不太方便,一个坡坡,停车不方便不说,还可能要梭。一个俄罗斯+朝鲜的故事,换了这么一顿干锅,还是划得着……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10张图片

辣子鸡这道菜在全国也算家喻户晓,毕竟“辣椒里面找鸡丁”也算是趣事一桩。据说林中乐是最早的辣子鸡店,也是最正宗的。鸡是现选现杀,做好了端上桌满满一大盆。不过95%都是辣椒,鸡肉切得很小,越小才越入味嘛。虽然辣椒多,但是其实并不辣,入口很香,还有一点脆。


幺妹儿很喜欢吃辣子鸡,每次吃辣子鸡都要点几碗毛干饭。吃的时候爽歪歪,吃完了又嫌弃自己吃得多减不了肥。为此她特意发明了一种“自我安慰减肥疗法”——拉完屎后称体重……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11张图片

三中体育场附近有家乐山烧烤,开了很多年了。他们家的烧烤和其他烧烤略有不同,几乎都是泡椒味,蒜蓉茄子人气很高,每桌必点。蒜蓉虽然吃了口臭,但是相比较其他菜品来说,没有其他菜品这么重口味的辣,香味和茄子的融合更对我的胃口,一吃就停不下来!


高中的时候黑娃上课看小说被叫了家长,他爸跟他去了老师办公室。老师一顿批评,他爸气的直接皮带抽出来想抽他,结果黑娃一看情况,逃的飞快,他爸拎着裤子,时不时还掉下去,手里拿着皮带在楼道里追他。


后来因为这件事,黑娃一个星期没上学,搞得班主任以为他厌学了,让我们去探望一下他,结果发现这厮顶着“厌学”的名义在家里打副本刷格鲁尔,还出了龙脊。气得我必须喊他请我吃一顿烧烤才能了结此事。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12张图片

董小面在树人小学对面的一个地下通道拐角处,一直以来都是小面50强。面的作料很舍得放,里面还勾了点芝麻酱,豌豆煮得又烂,拌着面吃很香。


我出来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沙坪坝赛格楼上一个主持培训学校,干了三个月分钱没拿到。比我遭遇更惨的是天天630那个很胖的姓杨的主持人老师,他不止没拿到钱,还倒贴几万块。连续吃了三个月的董小面,人都吃rang了,凭着最后的力气抱了公司最好的一台电脑跑。现在这台具有纪念意义的电脑还在我的书桌旁放着……


这家店在陈家湾师院附近,有点隐秘,不是很好找。店面其貌不扬,但是不要小看他们家的菜。以牛肉、牛筋、牛肚为主,可以混合搭配。说八大坨就真的是八大坨,每坨都很大,看着就很有满足感,需要自己用刀叉切开。牛筋软糯有嚼劲,牛肉耙而不烂,可以配上干油碟,很巴适。


那一年我们四个约好拜把子,在江边找了个土灶,烧了些塑料纸就当仪式了。仪式一完,大家说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约去吃八大坨。我去上了个厕所,幺妹女孩子吃不下太多,黑娃和二娃一人吃了三坨。经过再三思索,我决定还是与他们割袍断义比较好。于是,我们的金兰之谊,只持续了2个小时……


后来


13年,黑娃在酒吧和人吵架被少幺爸捅了三刀;


14年,二娃去了东南亚修国防基地,天天站在塔吊上面吹海风;


16年,幺妹,去了英国读硕士……


也许你不知道,其实你已经和很多人见过最后一面了……

幸运的是,那些年陪伴我们的老店,很多都还在。我想他们的时候,就会到这些店去坐一坐。顺便想一想,当初大家坐在川外的马路牙子上对着小姐姐吹口哨的日子……


那么,

又有哪些店,会勾起你的无数回忆;

又有哪些人,还留在你的回忆里呢?

———— / END / ————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沙坪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