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152: 临济义玄

二、弘法河北

在那个时代,禅客们行走江湖,已经是一个必修课程了。所以义玄禅师除了在黄檗山学习外,也是常常外出行走江湖四处参访的。

在江湖中,义玄禅师除了参访过上述禅师外,还参访过三峰平和尚、襄州华严禅师、平田禅师、大慈寰中禅师、金牛禅师、翠峰禅师、明化禅师、龙光禅师等人。

和江湖中的众多高手相互切磋勘辩,不仅使义玄禅师江湖阅历大增,同时也让他的禅宗功夫更为完善。

日月交替,岁月如梭。不经意间,义玄禅师就已经在黄檗山学习深造了三十多年。

雄鹰的翅膀硬了,自然是不会留恋父母的老巢的,外面浩瀚的长空,才是它真正要搏击的地方啊。

所以,义玄禅师这一天来到方丈室给希运禅师辞行。

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学生要出去搏击长空了,希运禅师问道:“义玄啊,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看到师父临别之际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义玄禅师道:“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义玄禅师话音刚落,希运禅师提起拄杖对着他就打。

义玄禅师上前一把抓住拄杖道:“这老汉莫盲枷瞎棒,已后错打人在。”

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了,希运禅师非常的高兴,他马上对着侍者喊道:“赶快把百丈先师给我的禅板几案拿来。”

为了表示传法的正统性,表示某人具有传法的资格,以及增加信众对于佛法禅法的信心,禅门历来有附赠传法信物的传统。就是禅宗的六代祖师也是以金襕袈裟作为传法信物的。

现在希运禅师看到义玄禅师完全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自然也就想到要把百丈怀海禅师传下来的信物传给义玄禅师了。

不过,在信众眼中万分神圣的传法信物,在义玄禅师眼里却是不值一提的。

看到师父要传送信物给自己,义玄禅师马上扯起个嗓门对侍者道:“侍者,把火给我拿来。”

什么信物不信物的,这些东西,在悟道禅师眼里,实在是无用之物啊。不但如此,还会引起莫名的纷争和挂念。而且对于一个悟道的禅师而言,岂可需要这些身外之物弘法或者“壮胆”?

既如此,还不如一把火烧掉更为彻底啊。

看到义玄禅师不把传法信物当回事,希运禅师道:“不然,子但将去,已后坐断天下人舌头在。”

义玄禅师一听,转身背起小包袱就离寺而去。

义玄禅师从佛学院毕业的消息传到江湖后,灵祐禅师问慧寂禅师道:“义玄莫孤负他希运也无?”

慧寂禅师道:“不然。”

灵祐禅师道:“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啊?”

慧寂禅师道:“知恩方解报恩。”

南宋或庵师体禅师评唱道:“宾主历然,师资道合。轻来重答,不堕常情。分付禅板拂子,贵图坐却天下人舌头,正是怜儿不觉丑。假饶索火烧却,终不向别处托生。会么?老婆心切呵呵笑,一任旁人说短长。”

明末清初的具德弘礼禅师作偈评唱道:

法战重夸反踯才,八门金锁应时开。

交锋棒下忘谦逊,赢得嘉声动地来。

义玄禅师离开黄檗山后,继续在江湖上四处参访禅林高手。这一天,他来到了河南省熊耳山定林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墓塔前。

照管墓塔的塔主看到有人来了,便上前问道:“请问长老是先进大殿去礼拜佛还是现在先礼拜祖师呢?”

不料义玄禅师斩钉截铁的道:“佛祖俱不礼。”看来,义玄禅师是想一句截断众流,扫除所有的思维概念啊。

谁知这个塔主也不是等闲之辈,他马上逼拶道:“佛和祖与长老究竟有什么冤仇,你要俱不礼?”

塔主这个反问是非常厉害的,足以秒杀许多江湖中人。

不过,这个反问自然是不会难住义玄禅师这种绝顶高手的。所以义玄禅师一听,根本就不吱声,而是毫不犹豫的就拂袖而去。

义玄禅师在江湖中飘荡了几年后,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山东菏泽市居住。不过,义玄禅师并没有在老家待多久。

大约在公元854年左右,临济义玄禅师就被信众迎请到了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的临济院当主持。

当时的正定县,那可是镇州治所所在地,也是成德节度使府所在地,可谓是非常繁荣昌盛的呢。

可是希运禅师却并没有机会进入城里弘法,因为临济院位于正定城东南角靠近滹沱河北岸。临者,临近之意也。济者,济度兼济渡之意也,所以临济院那是因地而得名的寺院。

义玄禅师虽然来到临济院当上了主持,不过北方本来禅宗市场就不兴旺,而且临济院又只能算是个乡镇小院而已,所以寺院规模不大,僧众也没多少。

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此时镇州普化禅师已经在此地居住多年了,而且颇有神迹,自然吸引了一些信众的目光。

义玄禅师来到这里后,受到了镇州普化和克符禅师的大力辅佐,从而为义玄禅师站稳脚跟以及后来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济院虽然是个小庙,但终究是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弘法阵地啊。所以义玄禅师毫不在意寺院先天条件之不足,依靠自己在黄檗山学习三十余年禅法的体悟,凭借自己闯荡江湖多年参访过众多高手的阅历,在当地努力弘扬着希运禅师的禅法。

不过,就在义玄禅师渐渐打开弘法局面,在江湖中闯出一定声势之际,对他弘法帮助最大的普化禅师却圆寂了。

而且没多久,这里还发生了兵变。义玄禅师只得离开了临济院。

当地的太尉默君和把自己的住宅施舍出来改造成了寺院,而且依旧以“临济”来命名,并且迎请义玄禅师来当主持。这样,义玄禅师得以继续留在当地弘法。

不过,义玄禅师在临济寺依旧没待多久,就南行进入了正定城里。在这里,义玄禅师受到了成德节度使王绍懿的礼遇,并且担任了一个寺院的主持。

有了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支持,义玄禅师自然就在镇州牢牢的站稳了脚跟,并且弘法声势浩大,受到了河北佛教界的高度关注。自然,义玄禅师在江湖中的影响和地位,也是与日俱增。

后来义玄禅师接受河中节度使蒋伸的邀请,来到了山西永济县弘法。没多久,当时的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派出使者,迎请义玄禅师主持河北大名县之兴化寺。

这样,义玄禅师就来到了兴化寺居住弘法,并且于公元866年在此圆寂。

义玄禅师在河北各地弘法期间,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从当初只是弘扬希运禅师的禅法,逐渐创造出了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湖宗派——临济宗。

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临济宗逐渐成长为禅宗江湖中最正宗最正统最庞大最悠久的宗派,而且一直传承到了现在都没有断绝过。

对于这个最能代表中国禅宗特色的宗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和欣赏下临济宗的思想和禅法。

三、临济禅法

义玄禅师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求学和闯荡江湖中度过的,现在终于在河北地界有了一个弘法阵地,自然,义玄禅师那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用在弘扬禅法和教导学生上了的。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教室给大家上课道:“如今学道人且要自信,莫向外觅,总上他闲尘境,都不辨邪正。”

义玄禅师又道:“如山僧指示人处,只要尔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

希运禅师又道:“如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但有来者,皆不得受。”

希运禅师又道:“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

义玄禅师在上课时频频强调一个人要充满自信,要不受人惑。其实自信和不受人惑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自信,才能最终不受人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纵横于天地间,最终成为一个彻底得大自在之人。

无独有偶,这种不受人惑的思想,其实在马祖道一的洪州宗是有传承的。义玄禅师的师叔祖大梅法常禅师听闻马祖道一宣讲即心即佛后大悟而去,后来又听闻僧人传言马祖道一又宣讲非心非佛。但是大梅法常根本不为所动的道:“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而这,同样是不受人惑的表现,同样是非常自信的表现。

这种悟前自信以及悟后自信的思想,可以说是临济禅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临济禅法最为重要的根基。因为义玄禅师行棒使喝以及其呵佛骂祖,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这种彻底自信之基础上的。

正是因为义玄禅师在自己深厚的禅宗功夫基础上有了完全的自信,所以义玄禅师才能在自己弘法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褒贬江湖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乃至于呵佛骂祖。并且其呵佛骂祖之能,和他的临济喝一样名动江湖,而去并不比同时期以呵佛骂祖名闻天下的德山宣鉴有丝毫差距的。

所以,义玄禅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道:“道流,取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厕秽,菩提涅槃如系驴橛。”

义玄禅师这种呵佛骂祖的言论,和德山宣鉴几乎如出一辙,教室里那些没有入门的同学一个个自然是听得目瞪口呆的。

不过,为了避免同学们误会,为了不误导学生,义玄禅师跟着又开示道:“道流,夫大善知识,始敢毁佛毁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骂辱诸小儿,向逆顺中觅人。”

义玄禅师如此说明,是要切断某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口胡乱呵佛骂祖。因为没有彻悟之人胡乱呵佛骂祖,这既造下口业,同时也是在误导众生,更会引起天下对佛教和出家人的天大误解,罪莫大焉。

没悟道之人自然是不要胡乱呵佛骂祖的,但是对于彻悟之禅师,那就要用呵佛骂祖之独特作略来斩断学生的种种依恋种种追求种种思维,以此来教导学生要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一个能打破权威和偶像的人,一个彻底自由自在的人。

所以义玄禅师在课堂上又对同学们讲道:“道流,尔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著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课堂上对同学们讲道:“汝等诸人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向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

义玄禅师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一个学僧站出来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无位真人?”

义玄禅师一听,马上走下讲台过去一把抓住这个学僧道:“道,道。”

这个学僧正要开口辩解,却不料义玄禅师一把将他托开道:“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说完后,义玄禅师就回到方丈室去了。

前面我们讲述过,中国禅宗的创立,那是吸取了很多道家的思想在其中的。从义玄禅师上述开示中,我们再次见到了例证。

真人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大宗师》中,从此后,真人历来就是道家之专用名称,用来指称道家得道之高人。

而在禅宗典籍中,真人被用来代指悟道之人,应该是最先出现于义玄禅师的开示中。而无位真人者,真如也,佛性也,真我也。

不论是真如也好,佛性也好,真我也好,都是学佛之人所要汲汲追求的东西,都是参禅悟道之士梦想获得之物。

可是在义玄禅师眼里,这个无位真人,别说不值一提,而且直接成为了入厕所用之污秽不堪的干屎橛了。

看来,义玄禅师不止不会执滞于任何一物,其呵佛骂祖之言论,也是经常性的出现在他的教案中呢。

义玄禅师的这个开示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引起了当时以及后来众多禅师的高度关注。

唐末雪峰义存禅师听说后,对义玄禅师不由得敬佩不已,他由衷的赞叹道:“临济大似白拈贼。”

北宋白云守端禅师作偈评唱道:

春风浩浩烘天地,是处山藏烟霭里。

无位真人不可寻,落花又见随流水。

白云守端的同班同学保宁仁勇禅师作偈评唱道:

播土扬尘没处藏,面门出入太郎当。

撒屎撒尿浑闲事,浩浩谁分臭与香。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大师大慧宗杲作偈评唱道:

脑后见腮村僧,大开眼了作梦。

虽然趁得老鼠,一棒打破油瓮。

在这个公案中,面对义玄禅师迅猛激烈之机锋,参禅悟道之士要如何应对才能入得了义玄禅师的法眼呢?

清朝龙华体禅师评唱道:“这僧当时若是个汉,待临济才下禅床便与震威一喝,管教这汉进前无路退不容身。”

清朝崇庆古禅师评唱道:“临济婆心片片,未免平地骨堆。当时赖是这僧,若是个汉,待道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与劈面掌云:‘这汉错下名言。’管取临济退身有分。”

清朝西遁净超居士评唱道:“临济大师一生拔虎须拗龙角,何今日便为人下注脚。当时我若在,即拍手大笑云:‘这老汉着甚死急,不打自招。’”

义玄禅师纵横江湖,除了喝人的功夫让人闻风丧胆以外,其棒法和掌法,同样是让江湖中人叹为观止且难以招架的。

这一天,义玄禅师看到寺院的院主从外面回来,于是上前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

院主道:“我到城里面卖黄米去来。”

义玄禅师马上问道:“卖得尽么?”

看到师父来勘辩自己,院主也是信心满满的道:“卖得尽。”

义玄禅师马上用手中的拄杖在空中划一划道:“还卖得这个么?”

话音刚落,院主对着义玄禅师放声便喝。

不料义玄禅师提着拄杖对着院主就打了过去,院主自然被打得落荒而逃。

没一会儿,寺院的典座来了,义玄禅师于是对典座说起刚才的事。

典座道:“看来院主没有领会到师父的禅意啊。”

义玄禅师一听,马上问道:“你又作么生?”

典座马上对着义玄禅师礼拜。

义玄禅师照样提着拄杖对着典座就打。看来,这个典座的应对同样入不了义玄禅师的法眼啊。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智海本逸禅师作偈评唱道:

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俱不取。

后代儿孙浑莽卤,宏纲委地凭谁举。

北宋白云守端禅师作偈评唱道:

宝剑持来刃似霜,几回临阵斩蛮王。

有情有理俱三段,一道寒光射斗傍。

南宋涂毒智策禅师作偈评唱道:

吹毛在握逞全威,不许依门傍户窥。

是圣是凡俱坐断,直教千古转光辉。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道:“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于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顿,谁为下手?”

义玄禅师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出来道:“我来下手。”

看到有人奋不顾身的站出来想要动手打自己,义玄禅师马上就把身边的拄杖提起来递给这个学生。

这个学生刚要接过拄杖之际,义玄禅师提起拄杖就把他打出了教室。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评唱道:“临济放去较危,收来太速。”

北宋五祖师戒禅师评唱道:“临济大似贫儿思旧债。”

元朝了庵清欲禅师评唱道:“说什么放去较危收来太速,虽知临济有陷虎机,这僧未具透关眼。待道再思一顿谁为下手?便与掀倒禅床,非惟塞断这老汉咽喉,抑且出身有路。”

明末清化嶾禅师评唱道:“这僧也是个初生犊儿不畏虎,若是个见义勇为的汉,当时夺转棒头,何处更有临济。”

这一天,义玄禅师刚刚来到教室准备给大家上课,一个学僧马上就站了出来。义玄禅师一见,立即对着他就喝。谁料这个学僧毫不畏惧,也对着义玄禅师就是一喝,并且随即礼拜义玄禅师。义玄禅师一见,上前抓住他就打。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大愚守芝禅师评唱道:“临济也心粗好彩,赖是这僧,若是今时衲僧,且作么生即得?”

南宋东禅智观禅师评唱道:“临济除是不作,作则万窍怒号。这僧搏扶摇而上九万里,噫。”

元末明初的云居普庄禅师评唱道:“譬如水母无目,求食须假于鰕,明眼衲僧不妨辨取。”

这一天,有个游方僧人来参拜义玄禅师,义玄禅师举起手中的拂子,这个僧人一见,立即上前礼拜义玄禅师。义玄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没多久,又有一个游方僧人来参拜义玄禅师,义玄禅师照样举起自己手中的拂子示之,不料这个僧人完全不理会义玄禅师。看到这个僧人不理会自己,义玄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没多久,又有一个游方僧人来参拜义玄禅师,义玄禅师同样举起自己手中的拂子示之。

这个僧人道:“谢师父指示。”

话音未落,义玄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对于义玄禅师迅猛无比的禅法,五代云门宗掌门人文偃禅师赞叹道:“只宜老汉。”

南北宋交际间的龙翔士珪禅师作偈评唱道:

主宾都落第三机,阵阵开旗不展旗。

石火光中分胜负,倒骑铁马上须弥。

南宋松源崇岳禅师作偈评唱道:

闪电光中宾主分,虚空背上立纲宗。

祖师活计只如此,后代儿孙扫地空。

这一天,麻谷宝彻的掌门大弟子前来参访。见到义玄禅师后,大弟子打开坐具然后问道:“十二面观音哪面是正?”

义玄禅师马上从禅床上下来,一手收坐具,一手抓住大弟子道:“十二面观音什么处去也?”

大弟子根本就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身就想坐在义玄禅师的禅床上。

义玄禅师一看他想喧宾夺主占据自己的位置,马上抓起旁边的拄杖对着他就打。

不过,此人能成为麻谷宝彻门下的掌门弟子,功夫自然还是有的。他看到义玄禅师的拄杖打过来了,便上前一把抓住拄杖,然后两个人就一路扭打着进入方丈室去了。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鼓山士珪禅师作偈评唱道:

大悲观音开正面,官不容针通一线。

鼠拽葫芦有底忙,鬼争漆桶无人见。

士珪禅师的师弟大慧宗杲禅师作偈评唱道:

昧却当阳个一着,牵来拽去互施呈。

不知除却王维手,更有何人画得成。

大慧宗杲的徒孙退谷义云禅师作偈评唱道:

十二面观音,两个都不识。

把手归去来,形端而影直。

人生相识贵知音,水入水兮金博金。

若是红尘洗梦,当有人问十二面观音哪面是正面时,立即上前抓住他的衣领道:“十二面观音,你说哪面不是正面?速道速道。”

这一天,成德节度使王绍懿来到寺院拜访义玄禅师,见面后,两人便在寺院里边走边聊。

当他们走到僧堂前的时候,王绍懿望着里面众多的僧人问道:“这一堂僧还看经么?”

义玄禅师道:“不看经。”

王绍懿又问道:“还学禅么?”

义玄禅师道:“不学禅。”

王绍懿马上问道:“经又不看,禅又不学,毕竟作个什么?”

义玄禅师道:“总教伊成佛作祖去。”

王绍懿一听,马上反驳道:“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又作么生?”

义玄禅师道:“将为你是个俗汉。”

那个时候的参禅悟道之士,对于经论和坐禅,那是和教下之寺院有天壤之别的。所以,宗下之僧人多有离经叛教之言行。

但是,禅宗不拘泥于经教和坐禅,却并不是完全不看经不坐禅。而且如果固执于不看经不坐禅,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哪怕你这个极端看起来很正确,看起来要让人成佛作祖很崇高。

因为禅,是不能被任何的事物所缚的,是要不依倚于任何一物的,是要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的。

所以,王绍懿一针见血的逼拶道:“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王绍懿虽然是个俗官,对于禅宗的见解却是如此的深刻。既如此,那么他前面的问话就是明知故问在勘辩义玄禅师,所以义玄禅师马上反嘲说我还以为你是个俗人不懂这些的呢。

如此看来,王绍懿不仅是个佛学爱好者,而且对于禅宗课程也是比较精通的呢。

而义玄禅师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方大员的大力扶持,他才能在河北地界大展宏图,进而为禅宗江湖所高度关注。

义玄禅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棒喝交驰外,其三句、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之教案,不但令江湖中人叹为观止,更是成为众多佛学院争相引用之教材。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义玄禅师的三句。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课堂上给同学们讲道:“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功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不别,若第一句中荐得,堪与佛祖为师。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

义玄禅师话音刚落,下面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第一句?”

义玄禅师道:“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

这个学生又问道:“如何是第二句?”

义玄禅师道:“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

这个学生又接着问道:“如何是第三句?”

义玄禅师道:“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藉里头人。”

这就是义玄禅师之三句。既然是临济宗之三句法门,自然其嫡传儿孙之应答是最为正确也最为彻底的。所以我们就来看看临济宗诸师的见解吧。

如何是第一句?临济宗第四代掌门人风穴延沼禅师放声便喝。

北宋道吾悟真禅师回道:“直下冲云际,东山绝往来。”

北宋海印超信禅师回道:“那吒忿怒。”

北宋云峰文悦禅师回道:“垂手过膝。”

如何是第二句?风穴延沼禅师回道:“未开口前错。”

道吾悟真禅师回道:“面前渠不见,背后称冤苦。”

海印超信禅师回道:“衲僧罔措。”

云峰文悦禅师回道:“万里崖州。”

如何是第三句?风穴延沼禅师回道:“明破则不堪。”

道吾悟真禅师回道:“头上一堆尘。脚下三尺土。”

海印超信禅师回道:“西天此土。”

云峰文悦禅师回道:“粪箕扫帚。”

临济宗第七代掌门人石霜楚圆禅师对义玄禅师之三句评唱道:“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第二句荐得,无绳自缚。第三句荐得,四棱著地。”

明朝石霜尊禅师评唱道:“石霜亦有三句:第一句荐得,红炉飞片雪。第二句荐得,一剑定烟尘。第三句荐得,归依佛法僧。”

不过,义玄禅师作为禅宗江湖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其三句法门同样暗藏玄机,并不是那么容易悟入的呢。

所以义玄禅师又进一步解说道:“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说完后,义玄禅师就走下讲台回方丈室去了。

而这,就是临济宗之三玄三要。不过义玄禅师虽然说了三玄三要,却并没有具体解说是哪三玄哪三要,这就致使后人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后来有人更是又把三玄分别称之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

三玄三要既然不易分辨且众说纷纭,那么临济宗之正统法嗣所作的偈颂,应该是最为正确且最为入木三分的了吧。所以我们还是来看看临济宗正统掌门人所作之偈颂吧。

临济宗第六代掌门人汾阳善昭禅师偈曰:

第一玄,照用一时全。七星光灿烂,万里绝尘烟。

第二玄,钩锥利更尖。拟议穿腮过,裂面倚双肩。

第三玄,妙用具方圆。随机明事理,万法体中全。

第一要,根境俱忘绝朕兆。山崩海竭洒飘尘,荡尽寒灰始得妙。

第二要,钩锥察辨呈巧妙。纵去夺来掣电机,透匣七星光晃耀。

第三要,不用垂钩并下钓。临机一曲楚歌声,闻者悉皆忘返照。

(总颂)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临济宗第七代掌门人石霜楚圆禅师偈曰:

第一玄,三世诸佛拟何宣。垂慈梦里生轻薄,端坐还成落断边。

第二玄,灵利衲僧眼未明。石火电光犹是钝,扬眉瞬目涉关山。

第三玄,万象森罗宇宙宽。云散洞空山岳静,落花流水满长川。

第一要,岂话圣贤妙。拟议涉长途,抬头已颠倒。

第二要,峰顶敲楗召。神通自在来,多闻门外叫。

第三要,起倒令人笑。掌内握乾坤,千差都一照。

(总颂)报汝通玄士,棒喝要临时。若明端的旨,半夜太阳辉。

在当时的禅宗江湖,禅客们走南闯北你来我往,而且一个个师承不同学识不同见解不同悟性不同根器不同,所以老师和学生们相互交流勘辩,热闹非凡却莫衷一是。为此,义玄禅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四料简之作略,以此来和江湖中人交流勘辩,同时也以此来接引学人。

这一天晚上,义玄禅师利用上晚自习的机会来到教室给同学们开示道:“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下面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义玄禅师道:“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孩垂发白如丝。”

这个学生又问道:“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义玄禅师道:“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

这个学生接着问道:“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义玄禅师道:“并汾绝信,独处一方。”

这个学生继续问道:“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义玄禅师道:“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义玄禅师话音刚落,一旁的克符禅师立即就大悟禅宗玄旨。

上述就是义玄禅师名播江湖的独家教案四料简。

四料简之夺人者,夺我执也。夺境者,夺法执也。夺者,破除也,扫荡也。义玄禅师认为只有完全夺去我法二执,学人才能达至最终之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之境。不过面对学人具体情况之不同,义玄禅师夺取之作略也是不同的。

对于义玄禅师之四料简,临济宗的大师们那是引为准的且各具见解的。

克符禅师作偈评唱道:

夺人不夺境,缘自带誵讹。拟欲求玄旨,思量反责么。骊珠光灿烂,蟾桂影婆娑。觌面无回互,还应滞网罗。

夺境不夺人,寻言何处真。问禅禅是妄,究理理非亲。日照寒光澹,山遥翠色新。直饶玄会得,也是眼中尘。

人境两俱夺,从来正令行。不论佛与祖,那说圣凡情。拟犯吹毛剑,还如值目盲。进前求解会,特地斩精灵。

人境俱不夺,思量意不偏。主宾言不异,问答理俱全。踏破澄潭月,穿开碧落天。不能明妙用,沦溺在无缘。

不过,和临济三句一样,义玄禅师的四料简同样是别有洞天的呢。对于如何具体实施四料简这个门庭设施,义玄禅师又给同学们讲道:“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人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著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蹉过了也。学人若眼目定动,即没交涉。拟心即差,动念即乖。”

所以,对于义玄禅师的四料简,后来的临济宗诸师也是各人拿出了自己不同的悟解出来解说的。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风穴延沼禅师道:“新出红炉金弹子,簉破阇黎铁面门。”

首山省念禅师道:“人前把出,远送千峰。”

石霜楚圆禅师道:“神会曾磨普寂碑。”

圆悟克勤禅师道:“老僧有眼不曾见。”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风穴延沼禅师道:“刍草乍分头脑裂,乱云初绽影犹存。”

首山省念禅师道:“打了不曾嗔,冤家难解免。”

石霜楚圆禅师道:“须信壶中别有天。”

圆悟克勤禅师道:“阇黎问得自然亲。”

如何是人境俱夺?

风穴延沼禅师道:“蹑足进前须急急,促鞭当鞅莫迟迟。”

首山省念禅师道:“万人作一冢,时人尽带悲。”

石霜楚圆禅师道:“寰中天子敕,塞外将军令。”

圆悟克勤禅师道:“收。”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风穴延沼禅师道:“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首山省念禅师道:“问处分明答处亲。”

石霜楚圆禅师道:“明月清风任往来。”

圆悟克勤禅师道:“放。”

虽然禅宗江湖中历代禅师们对于临济四料简之评唱非常多,悟境也非常高妙,让人叹为观止,但是红尘洗梦还是壮起胆子在此狗尾续貂,献上自己的一则偈颂,贻笑于大方。颂曰:

夺人不夺境,天边孤月明。

夺境不夺人,深山幽径行。

人境两俱夺,木马越黄河。

人境俱不夺,春风马蹄阔。

临济四宾主也是义玄禅师独创的门庭设施,并且流传开后,立即就在禅宗江湖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主者,老师也、主人也、具眼者也。宾者,学人也、客人也、奴婢也、瞎眼者也。

在当时禅僧们行走江湖之际,宾主双方见面,那是一定会相互交流切磋勘辩甚至于踢场子的。

在宾主相会之际,就一定会出现四种情况,即:客看主、主看客、主看主、客看客。

不过,宾主之间,因为身份不同、机缘不同、学识不同、根器不同、悟境不同,所以在双方机锋对应中,宾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更换易位的。

禅机是活的,禅意是活的,禅师是活的,宾和主同样也是活的。所以,宾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真实功夫或者一机一镜喧宾夺主甚或反客为主。主者,也可能退让为宾或失机为客。宾主间这种微妙之关系,只有当事者自己临机而动即兴发挥才能最终确定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义玄禅师四宾主之具体内容吧。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讲道:“参学之人大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样。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呼为宾看宾。大德,山僧如是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

这就是义玄禅师名播江湖之四宾主。既然是义玄禅师的独家教案,那么临济宗儿孙之评唱,自然就更为入门三分了。所以我们就来看看临济宗的几位掌门人之下语吧。

如何是宾中宾?

风穴延沼禅师道:“攒眉坐白云。”

汾阳善昭禅师道:“终日走红尘,不识自家珍。”

石霜楚圆禅师道:“礼拜更殷勤。”

如何是宾中主?

风穴延沼禅师道:“入市双瞳瞽。”

汾阳善昭禅师道:“识得衣中宝,端坐解区分。”

石霜楚圆禅师道:“拄杖长在手。”

如何是主中宾?

风穴延沼禅师道:“回鸾两曜新。”

汾阳善昭禅师道:“金钩抛四海,玉烛续明灯。”

石霜楚圆禅师道:“横担楖栗拨乾坤。”

如何是主中主?

风穴延沼禅师道:“磨砻三尺剑,待斩不平人。”

汾阳善昭禅师道:“高提日月光寰宇,大阐洪音唱楚歌。”

石霜楚圆禅师道:“剑握甑人手。”

北宋浮山法远禅师作偈评唱四宾主道:

宾中宾,双眉不展眼无筋。他方役役投知己,失却衣中无价珍。

宾中主,尽力追寻无处所。昔年犹自见些些,今日谁知目双瞽。

主中宾,我家广大实难论。所求不吝无高下,贵贱同途一路平。

主中主,七宝无亏金殿宇。千子常围绕圣颜,诸天不顺飞轮举。

北宋翠岩可真禅师作偈评唱四宾主道:

宾中宾,出语不相因。未谛审思惟,骑牛过孟津。

宾中主,相牵日卓午。展拓自无能,且历他门户。

主中宾,南越望西秦。寒山逢拾得,拟议乙卯寅。

主中主,当头坐须怖。万里涉流沙,谁云佛与祖。

虽然历代禅师们对于临济四宾主作出了许多精彩的评唱,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在此献上自己的评唱贻笑于大方。

宾中宾,奴看婢殷勤。

宾中主,遥指衣内珠。

主中宾,乱花迷双睛。

主中主,执手两无语。

义玄禅师除了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之法门外,还根据学生或者勘辩对象之根器利钝和功夫深浅,独创了盛行于江湖的四照用之教学手段。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课堂上对同学们讲道:“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主立宾,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时,撩起便行,犹较些子。”

上述就是义玄禅师独创之四照用。

照者,对境、法也。用者,对人我也。针对学生或者前来交流之人的几种情况,义玄禅师都一一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来开示学人。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义玄禅师之四照用,那是义玄禅师根据不同的参学者之根器和学识,作出的不同教学手段,至于如何仔细准确的分辨学人的功夫深浅且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作略,这就需要当事人临机而动灵活实施了。

不但如此,学者更要须知,不论是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都只是禅师一时之门庭设施而已。对于出格之人来讲,这些在外人看来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东西,都是不值一提之闲家具而已。

对于义玄禅师之四照用,自然临济宗历代儿孙之评唱,其悟解会更入骨入髓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下临济宗诸师之下语吧。

临济宗第六代掌门人汾阳善昭禅师评唱道:“先照后用,且共汝商量。先用后照,汝也是个人始得。照用同时,汝作么生抵当?照用不同时,汝作么凑泊?”

汾阳善昭的弟子琅玡慧觉禅师评唱道:“先照后用,露狮子之爪牙。先用后照,纵象王之威猛。照用同时,如龙得水,致雨腾云。照用不同时。提奖婴儿,俯怜赤子。此是古人建立法门,为合如是不合如是?若合如是,纪信乘九龙之辇。不合如是,项羽失千里之骓。还有为琅玡出气者么?如无,山僧自道去也。”说完,慧觉禅师用拄杖戳了戳地便下座去了。

南北宋交际间的江湖第一高手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若也先照后用,则瞎一切人眼。若也先用后照,则开一切人眼。若也照用同时,则半开半瞎。若也照用不同时,则全开全瞎。此四则语,有一则有宾有主,有一则有宾无主,有一则宾主俱无,有一则全具宾主。即今众中或有个不受人瞒的汉出来道:这里是甚所在,说有说无,说照说用,说主说宾,拦胸搊住拽下禅床痛椎一顿,也怪伊不得。”

虽然历代临济宗诸师对临济四照用作出过众多精彩的评唱,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在此献上自己的下语,贻笑于大方。

先照后用,兄弟切莫探头。

先用后照,清水印残月。

照用同时,把臂游长安。

照用不同时,归家罢问程。

义玄禅师能纵横天下鲜有敌手,叱咤江湖威震八方,自然是因为他有很多让人难以招架的绝技在身的。

在义玄禅师众多的武功绝技中,最令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绝难应对的绝技,还是他的“临济喝”。

在禅宗江湖中,用喝来截断众流、勘辩对手、交流机锋、启迪后学,不是义玄禅师的首创。在义玄禅师之前的黄檗希运、百丈怀海和马祖道一那里,喝之一法,这些大师们都是频频使用而且颇具威力的。

但是,把喝作为一种单独的宗门武器,当做一个系统的法门,当做一个可以继承和发展的教案,却是义玄禅师的首创。

不但如此,在喝的使用频率上,在喝的花样上,在喝的玄妙和深奥上,在喝的效果上,在喝的威力上,在喝的传播上,临济喝之门庭设施都是远胜于历代禅师的,也是远胜于义玄禅师本人之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的。

并且义玄禅师在使用临济喝之绝技时,不但经常套用别的方法在里面,而且常常棒喝齐施,这就让江湖中人更难以捉摸和应对了。

这一天,义玄禅师照例来到教室给大家上课,不过义玄禅师还没来得及开讲,一个学生就站了出来。不过还没等这个学生开口,义玄禅师对着他放声便喝。不料这个学生同样对着义玄禅师放声便喝,而且随即礼拜义玄禅师。义玄禅师一见,毫不犹豫的上前抓住他就打。

又有学生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话音未落,义玄禅师照样对着他放声就喝。

不但如此,许多江湖中人慕名前来参学,这些人常常都是刚刚走到义玄禅师方丈室的门口,还没来得及寒暄或者发问,义玄禅师对着他一声大喝就喝过去了。而这些江湖中人在义玄禅师如此峻烈且猝不及防的喝声下,通常都是不知所措茫然无对的。

义玄禅师在教学过程中频频施展临济喝,乃至于对那些前来参学之人刚一露面就喝,弄得大家不知所措且茫然无应,以至于江湖中人闻喝色变。对此,江湖中人也是热议纷纷,见解纷呈的。

北宋大洪报恩禅师评唱道:“入门便喝,已是忉怛。无限杜禅和,犹更论该括。”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大师大慧宗杲作偈评唱道:

入门便喝,全无巴鼻。

引得儿孙,弄粥饭气。

大慧宗杲的弟子佛照德光禅师作偈评唱道:

入门便喝绝商量,空奋双拳立纪纲。

反转杀人三角眼,丛林千古受灾殃。

南宋无准师范禅师作偈评唱道:

晴空轰霹雳,官路栽荆棘。

没兴遭逢着,前凶后不吉。

义玄禅师令江湖中人最闻风丧胆的宗门武器是临济喝,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临济喝,而且表面看来最简单易学且使用起来最威风凛凛的武功同样是临济喝。所以,义玄禅师的学生们对于临济喝那是人人趋之若鹜个个身体力行的。

这不,这一天到了上课的时间,义玄禅师拿着教案往教室走去,同学们一个个也前前后后的来到了教室。

不料寺院西堂首座和后堂首座走进教室刚一碰面,两人望着对方,竟然同时对着对方大喝一声。

老师和同学们刚走进教室,都还没来得及上课,这两个首座就望着对方各自发出了威风凛凛的一声大喝,同学们自然一个个都十分惊讶。

双方同时望着对方发出一声大喝,什么意思?谁先谁后?谁对谁错?或者一对一错?或者全对全错?谁宾谁主?或者一宾一主?或者俱主俱宾?同学们自然是一头雾水。

不过,幸好还有老师在。

于是有学生赶紧过去问义玄禅师道:“请问师父,他们同时下喝,还有宾主吗?”

义玄禅师道:“宾主历然。”

随即义玄禅师站在讲台上把同学们都喊过来,然后高声说道:“同学们啊,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首座。”

说完后,义玄禅师马上走下讲台回方丈室去了。

两堂首座同时下喝之公案传入江湖后,立即引来了众多江湖中人的热议。

北宋广慧元琏禅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评唱这则公案道:“两堂首座同时下喝,还有宾主也无?若道有,只是个瞎汉。若道无,亦是个瞎汉。不有不无,万里崖州。若向这里道得,好与三十棒。若道不得,亦与三十棒。汝等作么生出得山僧圈圚?”

良久,元琏禅师道:“苦哉,虾蟆蚯蚓(足+孛)跳上三十三天,撞着须弥山百杂碎。”随即元琏禅师提起拄杖道:“一队无孔铁锤,速退,速退。”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杀人刀,活人剑,在临济手里。虽然如是,当时见道宾主历然,便与震威一喝。直饶大逞神通,也只得同声相应。”

明末潭吉弘忍禅师作偈评唱道:

苦雨酸风更攃沙,要将宗印定龙蛇。

铁关阻断回纹路,多少虬孙未到家。

不过,对于临济喝这个义玄禅师最直截了当且能深入骨髓的武功,在大家的眼里却变成了一个人人可学人人可用的简单易行之通用招数了。因为只要你不是个哑巴,哪个不会振声一喝的呢?况且这些江湖中人,又有哪个不是满肚子的学问和一脑袋的机巧的呢?所以,他们自认为自己不仅可以学到临济喝的外在招数,更能领会到临济喝的内在精髓。

所以,在义玄禅师的佛学院里,东院也在喝,西院也在喝。上堂也在喝,下堂也在喝。人前也在喝,人后也在喝。自家师兄弟在喝,外来参学之人也在喝。反正弄得这个寺院那是喝声一片啊。

义玄禅师一看,这那儿行呢。自己的临济喝那可是有无数的玄机和奥妙在其中的呢,岂是旁人一看就会一学就懂的啊。要是如此的话,自己的临济喝又怎么可能成为江湖中最为迅猛犀利的宗门武器之一呢?又怎么可能成为江湖中人最难以招架应对的武功之一呢?

为了让大家真正的了解临济喝之内涵,也为了彻底杜绝学生们一天到晚学到点皮毛就一个个胡喝乱吼,把一个好好的寺院一天到晚喝得乌烟瘴气的,义玄禅师于是赶紧把大家都召集到教室来对他们讲道:“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你们作么生会?”

同学们一听,一个个不由得目瞪口呆的。原来师父一喝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玄妙在里面啊。看来,自己以前学到的临济喝,实在只是点皮毛而已啊。

对于义玄禅师“临济四喝”之高深玄妙,江湖中人自然是议论纷纷,高见频出的。

北宋汾阳善昭禅师作偈评唱临济四喝道:

金刚宝剑最威雄,一喝能摧万仞峰。

遍界乾坤皆失色,须弥倒卓半空中。

金毛踞地众威全,一喝能令丧胆魂。

岳顶峰高人不见,猿啼白日又黄昏。

词锋探草辨当人,一喝须知伪与真。

大海渊澄涵万象,休将牛迹比功深。

一喝当阳势自彰,诸方真有好商量。

盈衢溢路歌谣者,古往今来不变常。

北宋慧洪觉范禅师作偈评唱临济四喝道:

金刚王剑觌露堂堂,才涉唇吻即犯锋铓。

踞地狮子本无窠臼,顾伫停机即成渗漏。

探竿影草不入阴界,一点不来贼身自败。

有时一喝不作喝用,佛法大有只是牙痛。

元朝楚石梵琦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时喝一喝道:“且道者一喝落在什么处?为复是金刚王宝剑?为复是踞地狮子?为复是探竿影草?为复是一喝不作一喝用?试辨看。若辨不出,梵琦与你注破。金刚王剑,目前可验。拟议不来,堕坑落堑。踞地狮子,直下便是。打破髑髅,拈却牙齿。探竿影草,好也不好。左手扶起,右手推倒。有时一喝不作喝用,大小临济只管说梦。便与么会,犹欠一喝在。”随即梵琦禅师便振声喝一喝。

义玄禅师的临济喝威震天下,令江湖中人胆战心惊,其雷霆霹雳之势令所有人都感到难以应对,但是,义玄禅师的临济喝并不是绝对不能应对的。

这一天,义玄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大家上课。他刚在讲台上坐稳,一个学僧马上就站出来礼拜他。义玄禅师一见,毫不犹豫的对着他放声便喝。

面对义玄禅师雷霆霹雳般的临济喝,这个学僧不但没有丝毫畏惧之色,反而反击道:“老和尚莫探头好。”

义玄禅师马上道:“你道落在什么处?”

义玄禅师话音未落,这个学僧对着义玄禅师放声便喝。

在这个公案中,义玄禅师刚在讲台上坐下,这个学僧就出来礼拜,这是非常高明和自信之举。

义玄禅师在自己解说他的四料简时说到“若是过量人,向未举时,撩起便行,犹较些子。”看来这个学僧那是深悟此理的啊。所以在义玄禅师还未开口说东说西之时就抢先礼拜,完美的在师父面前表达了自己已经领悟了师父的意旨。

但是作为师父的义玄禅师,自然是不会轻易肯定学生的,而且哪怕是你明白了这个禅理,我同样要把你这个“明白”给你喝掉,以免学生沉溺在这个悟境里,被自己的所悟所束缚。所以义玄禅师马上对着他放声便喝。

在明眼禅师眼里,不论是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临济喝等等等等,其实都是一时之门庭设施而已,都是闲家具而已,只要明白了这点,自然就不会被这些武功的花架子所迷惑。所以这个学僧马上对着义玄禅师道,师父,我确实已经明白你的禅意了,你就用不着使出这些花架子出来再探头看个究竟了。

但是义玄禅师还是不放过这个学僧继续勘辩道“你道落在什么处?”

看到师父三番四次的来勘辩,这个学僧毫不犹豫的使出自己学来的临济喝,对着义玄禅师放声就喝,以期能喝断师父的种种顾虑种种啰嗦种种疑惑种种想法。这个学僧如此一喝,完全做到了以喝治喝,完全做到了反客为主了啊。

前面这个学僧刚消停,随即又有个学僧站起来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佛法大意?”

这个学僧话音刚落,义玄禅师对着他就喝。

这个学僧于是立即对着义玄禅师作礼致谢。

义玄禅师道:“你道好喝也无?”

这个学僧回答道:“草贼大败。”

义玄禅师继续勘辩道:“过在什么处?”

这个学僧却是脚跟稳固:“再犯不容。”

这个学僧和前面那个学僧一样,同样不为喝声所动,同样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喝声只是一期之方便而已,而且即便师父再三勘辩依然不为所动。所以,这个学僧同样是个过关之人。

义玄禅师的临济喝威震江湖,鲜有人能承当,但是这两个学僧却能灵活应对,这在江湖中实属少见。所以义玄禅师看到这两个学僧学习成绩优秀,能真正明白自己一喝之意,也就不在继续勘辩他们,走下讲台就回方丈室去了。

虽然义玄禅师的临济喝几乎喝遍天下无敌手,从而令江湖中人闻喝色变,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愿意拿着自己的这点三脚猫功夫来应对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如果有临济宗高手一见面对着我就是放声大喝,我会平静的对他道:“我耳朵不聋。”

义玄禅师的晚年是在河北大名县兴化寺度过的。

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四月十日,义玄禅师感觉自己离开这个红尘俗世的时间到了,于是义玄禅师便安排门人打鼓集众。

弟子们听到集众的鼓声,自然全部来到法堂集合了。

古代的禅师们在圆寂之时,一般都要说上几句传法偈或辞世偈的,义玄禅师也不例外啊。所以义玄禅师望着众多的弟子道:“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弟子们看到师父说出传法偈来,知道师父马上就要离去了,所以一个个都没有吱声。

不过,此时的义玄禅师,牵挂的并不是自己的离去。他更牵挂自己的禅法能不能流传下去,更牵挂自己的学生是不是真的弄明白了自己独创的临济禅法。

所以,义玄禅师深情的望着弟子们道:“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

义玄禅师这个话语那是一语双关颇有深意的啊。

自己就要离去了,自然就没有机会再指导学生们参学了。而自己离去后,学生们自然也就失去一个能批改他们作业的老师了。所以趁着大家都在,自己还是抛出一个话题出来,看看学生们能不能把这道题作好吧,有什么不对的,自己也好当堂批改呢。

而且,自己闯荡江湖数十年,辛辛苦苦创造出的独特禅法,也要有人传递下去才行啊。自己的禅法只有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才能做到即便传法之人离去了,但是禅法却能永存啊。

可是大堂里这么多的学生,究竟谁能继承自己的法脉呢?看来,也只有自己出道考试题,看看到底是哪个学生能正确回答了。

义玄禅师的话中之意,同学们自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一来师父的教学手段犀利而激烈,稍不注意就会被师父棒喝交加的。二来这可是师父在临终之时挑选临济宗的第二代掌门人啊。要当掌门人,岂是一件轻松容易之事。所以义玄禅师话一出口,顿时大堂上就一片沉默。

三圣慧然作为同学们的班长,看到大家都不吱声,害怕冷了师父的场子,于是马上站出来对着义玄禅师道:“怎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

看到有人出来接招了,义玄禅师马上问道:“以后有人问你,向他道甚么?”

义玄禅师话音未落,三圣慧然对着他就是一声大喝。

义玄禅师道:“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

看来,义玄禅师对于三圣慧然的应对,那是非常满意的呢。

既然有人面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既然自己已经有了可以弘传正法眼藏的接班人,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担忧和牵挂的呢。

于是义玄禅师在说完这句话后,就端坐在座位上圆寂了,享年八十岁。

义玄禅师圆寂后,弟子们就在大名县的西北角找了一个地方建造墓塔,安置了义玄禅师的全身。皇帝也敕与义玄禅师“慧照禅师”的谥号。

三圣慧然一喝喝掉义玄禅师的种种牵挂、希望和勘辩,哪怕这些念头是师父临终的念头,哪怕这些念头是非常正确的念头。

在悟道禅师眼里,不管什么念头有多伟大多正确,这个念头依然是妄念,因为《金刚经》讲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啊。这个相,那是好相坏相都包括在里面的。而且禅,那是要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的,那是绝对要不依倚于一物的。自然,看到师父临终之时还有哪么一丝看似正确的妄求,三圣慧然毫不犹豫的就站了出来,大喝一声把义玄禅师的这点妄求喝断,更是把师兄弟们要争当传人的念头喝断。

三圣慧然这喝,完全做到了一喝分宾主,一喝定是非,一喝断众流的效果,更是通过这一喝使自己顶天立地,独占鳌头。

三圣慧然的这一喝,明明是得到了义玄禅师的最高赞扬的。可是在红尘洗梦看过的众多书籍文章中,还是有相当多的作者认为三圣慧然是在瞎喝,从而导致义玄禅师批评他是瞎驴,批评说他的正法眼藏要在三圣慧然的手中断灭。有关人士的这种理解,实在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啊。

对于义玄禅师临终付法之公案,江湖中人也是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北宋保宁仁勇禅师作偈评唱道:

出门握手再叮咛,往往事从叮嘱生。

路远夜长休把火,大家吹灭暗中行。

北宋大沩怀秀禅师评唱道:“古者忍死待来,因何正法眼藏却向瞎驴边灭却?临济行计速速,三圣又却匆匆。因斯父子情忘,遂使后人失望。若不得流水,还应过别山。”

元朝中峰明本禅师评唱道:“认他财为己物,将官路当人情,济之心亦滥矣。三圣当时见他道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便与掩却臭口,犹较些子,乃云怎敢灭却。噫,以圣较济,又岂止滥而已哉。”

明末博山无异禅师评唱道:“驱耕夺食须是滹沱,补网张风还他三圣。然要传持他正法眼藏,且缓缓。”

四、临济宗风

临济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中,身份最为正统、流传最为久远、学者最为众多、影响最为深远之宗派。自然,对于临济禅法之特点,后人那是有很多深刻而独到的总结的。

法眼宗掌门人文益禅师在其《宗门十规论》中指出:“临济则互换为机。”

《人天眼目》道:“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纵,杀活自在。”

《五家宗旨纂要》道:“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扫除情见,迥脱廉纤,以无位真人为宗,或喝或棒,或竖拂明之。”

《五家参详要路门》道:“临济宗战机锋论亲疏为旨。”又道:“临济慧照禅师,最初入处痛快,悟后参禅瞥脱。虽有五家各立宗旨,初中后事,头正尾正。中兴如来正法眼藏,明了祖师西来密旨者,只此临济一宗最为至当而已。”

《万法归心录》道:“临济家风,白拈手段。势如山崩,机似电卷。赤手杀人,毒拳追命。棒喝交驰,照用齐行。宾主历然,人境纵夺。一切差别名相,不离向上一着。”

临济宗杨岐派第三代掌门人五祖法演曾在回答弟子关于禅宗五家之特点时,评说临济宗风为“五逆闻雷。”法演禅师之评语,那是非常形象而且非常确切的。

总的来讲,临济宗风那是棒喝交驰,犀利迅猛,且痛快淋漓的。

五、临济正论

义玄禅师天赋奇才,且有冲天意气,凭借其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名震江湖,其临济喝更是让江湖中人闻喝色变。说义玄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应该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临济宗进入宋朝后,特别是到了圆悟克勤的手中,临济宗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后来更是成为禅宗江湖上的第一宗派,独占鳌头直至于今。致使临济宗成为了禅宗绝对之正统,更是成为了中国禅宗的代名词。

自然,作为临济宗之开山鼻祖的义玄禅师,其后代儿孙肯定是要无限度的往他的脸上贴金的。所以,禅宗江湖对义玄禅师的评价越往后调门就越大评价就越高。越往后,江湖中出现的各种禅宗典籍里对义玄禅师相关事迹和禅法的记录就越多越详细。就是红尘洗梦本人,在此也是用了非常多的笔墨来讲述义玄禅师的众多事迹的。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对义玄禅师非常多且非常高的评价,都是站在中国禅宗史的角度所作出的。

如果我们有机会站在义玄禅师生前来对他作出一个公正确凿的评价,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很多评价是言过其实的,而且有些评价完全就是后人的贴金之词。

如果某些读者对上述言论有反对意见,那么我们就来认真看看义玄禅师生前的一些真实情况吧。

义玄禅师在世时,其禅宗功夫绝对是登峰造极鲜有敌手的,这点想必没有人有异议。

但是,在当时的禅宗江湖,禅宗功夫登峰造极之人,并不只是义玄禅师一人而已。比义玄禅师稍微早点的绝顶高手有沩山灵祐和黄檗希运,和义玄禅师同时期的绝顶高手有赵州从谂、德山宣鉴、洞山良价、仰山慧寂,稍后一点点有雪峰义存。

如果红尘洗梦在这里说上述诸人本身的禅宗功夫都是登峰造极且在一个水平上,想必不会出现异议吧。

既然禅宗功夫相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上述禅师别的方面之比较吧。

自从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在天下掀起走江湖的浪潮后,天下参禅悟道之士都是行走于江西和湖南之间的。也就是说,禅法,是盛行和流传于中国的南方的。而在中国的北方,弘法的禅师是非常少的,自然前往北方参禅悟道之士就没有多少人了。所以,在北方弘法的不论是临济义玄还是赵州从谂,他们都是没有多少声势的。

自然,临济义玄在整个禅宗江湖的声势和地位,就远远不如在南方弘法的沩山灵祐、黄檗希运、德山宣鉴、洞山良价、仰山慧寂、雪峰义存了。

在义玄禅师开山弘法前,禅宗江湖不论是江湖声望还是寺院弘法规模都无人可及者,是沩山灵祐。而沩山灵祐的弟子仰山慧寂不仅早于义玄禅师开山授徒,其江湖声誉和所主持的寺院规模都是要强过义玄禅师的。所以,当时禅宗江湖中最显赫的禅法,不是德山宣鉴的,不是赵州从谂的,不是曹洞宗的,同样也不是临济宗的,而是沩仰宗的禅法。至于义玄禅师的禅法独占鳌头成为禅宗课程的标准,那已是两百年后的事情了。

我们再来看看上述诸师之弘法声势以及所主持寺院之规模。

对于义玄禅师之弘法声势以及所主持寺院之规模,历朝历代的禅宗典籍都是避而不谈的。

中国禅宗的第一部禅宗史籍《祖堂集》对于义玄禅师之弘法声势以及所主持寺院之规模根本就没有提及。稍后点佛门最具权威性的《宋高僧传》不仅没提及,更是寥寥几句话就把义玄禅师一生说过去了。

后来的《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联灯会要》、《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指月录》、《南岳单传记》、《宗鉴法林》等等众多的禅宗典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济宗逐渐大盛直至于力压群雄一家独大,这些典籍中关于义玄禅师的资料和事迹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关于义玄禅师之弘法声势以及所主持寺院之规模根本就没有提及。甚至于《临济慧照禅师塔记》中也不提一言半句。而且我们还要知道的是,这些禅宗典籍之作者,有很多都是临济宗传人。

出现这种情况,恰好可以反证义玄禅师之弘法声势不高以及所主持寺院规模不大。因为要是高和大的话,义玄禅师的后代儿孙那还不在各种史料和书籍里大书特书啊。而且,同时期那些顶尖大师们之弘法盛况,在这些书籍中都是有明确记录的。

我们都知道,越是开宗立派之重要禅师,越是在禅宗江湖中声势显赫的禅师,其在禅宗典籍中记载的内容就越多越详细,其字数自然也就越多。所以进入北宋后期之后的各种禅宗典籍,对于义玄禅师记录的字数自然就是非常多的。

同理,那么在最早的禅宗典籍中,其对于同时期禅师的记载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那就是在江湖中声势越显赫的禅师,其记录的字数就越多。而且早期的禅宗典籍,还相对真实可信些。

所以我们就可以来对比一下义玄禅师和同时期的绝顶高手在相同典籍中的字数记载。通过对比,我们就能对义玄禅师在当时禅宗江湖中的实际情况有个最直观的了解了。

在中国禅宗史上的第一部典籍《祖堂集》中,在同一条件下检索,仰山慧寂9717字,洞山良价7674字,赵州从谂4028字,德山宣鉴1373字,临济义玄1213字。

在稍晚于《祖堂集》撰写的佛门最正统最具可信度的《宋高僧传》中,在同一条件下检索,仰山慧寂316字,洞山良价310字,赵州从谂206字,德山宣鉴361字,临济义玄129字。

通过数字简单而真实的对比,我们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在最早的相关书籍之记录中,有关临济义玄禅师之记录字数,都是在和他对等的禅师里最少的。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在禅宗典籍中是很正常的。因为某个禅师弘法声势显赫以及主持寺院规模巨大的话,那么典籍中自然就会作出相应之记录的,相反,自然也就避而不谈此事了。

虽然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如此醒目的摆在那里的,但是在红尘洗梦看过的数量众多的书籍和文章中,对于义玄禅师之论述,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赞誉,且溢美之词完全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对于上述之事实,却几乎无人提及。窃以为这既是罔顾史实,同样也是治学不严谨的表现。

义玄禅师虽然在生前其江湖声望和弘法规模不如同时期的那些顶尖大师,但是义玄禅师所创立的临济禅法却在日后成为了中国禅宗之正统,并且从未中断过法脉传承。而且其对于中国思想、文化、艺术之影响,更是别的禅师所不能比拟的。而这,足以让义玄禅师后来居上笑傲江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宗史152: 临济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