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信奥赛冠军的成长之路

一位信奥赛冠军的成长之路_第1张图片

毛嘉怡

2017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在信奥赛男女生比例仅仅10:1的情况下,取得全国第7名的好成绩。

本文为毛嘉怡妈妈分享女儿的信奥赛学习之路,希望能给所有走在信奥赛路上的孩子及家长们的一些帮助,少走弯路。

因为“嘉怡”和“甲鱼”是谐音,在小学时就有同学叫她“甲鱼”,所以现在信息学(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OI)竞赛圈的家长也喜欢称呼我为“小甲鱼妈妈”。

鉴于微信、QQ上很多家长私下问我甲鱼是怎么学OI的,那今天我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女儿的历程,也算是我的回忆录吧,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帮助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家长们少走一些弯路。

第一阶段

起步

嘉怡的OI之路开始于2012年。我们的家乡——衢州,是浙江省的三线小城。当时信息学竞赛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热。只因为衢州二中(衢州最好的高中)出台了信息学竞赛的保送政策,嘉怡的初中学校兴华中学就选拔数学较好的同学参加信息学竞赛培训。

一开始有大约20多个孩子。然而一年之后,或被淘汰、或自己放弃,仅剩三个孩子坚持到了普及组的复赛。嘉怡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嘉怡能坚持下来呢?我总结了下,除了与信息学的缘分之外,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一是资质。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从综合能力来讲,嘉怡未必比别人强,只是更加适合。信息竞赛研究的是算法,而不是简单地敲代码。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要修理一张桌子,你需要锤子、扳手、螺丝钉等工具,代码就是这个工具。那怎么设计好用的锤子、扳手、螺丝钉呢?就得靠算法了。也正因为这样,信息学不是在做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在升级、改变、创造。这就要求孩子有极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如果你的孩子具备这样的思维,我非常建议TA学习信息学竞赛。

但是,曾经有很多家长问我,如何知道孩子具备这样的思维和能力呢?

在所有学科中,数学是对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最好体现。可以说,信息学是建立在数学上的。因此数学好的同学,强烈建议尝试信息学。

但是据我的观察,如果数学不好,也未必不适合。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小学、初中数学不好,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比如孩子不够仔细、贪玩等,并不代表孩子不具备相关资质。所以我一般建议家长,不妨让孩子先尝试一下。哪怕之后发现不适合,在初期训练的过程中,同样锻炼了思维,开阔了视野,百利而无一害。

二是资源。

竞赛可以说都是比拼资源的,资源有三个方面:好的师资、高质量的题目、优秀的同行者。这三大资源,可以说缺一不可。然而信息学竞赛毕竟还小众,这些资源都不好找。也正因为这样,嘉怡是幸运的,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些资源的作用,我会在后面详细说。

三是家长。

不要忽略家长的陪伴在整个竞赛过程中的重要性。家长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导他,能在孩子懒惰的时候敦促他。在我看来,哪怕是天纵奇才,也少不了家长适当的陪伴。

四是兴趣。

之所以把兴趣放到最后,是因为我和很多家长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信奉一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固然没错,但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似乎孩子有兴趣就一定能做好一件事,而做不好就可以归结为“没兴趣”。这样的理解我见过很多,未免有些消极。从嘉怡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她最早走上信息学这条路,跟兴趣无关,完全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在学校的信息学竞赛培训最先开始报名,比数学、物理、化学都早,就去了)。

在最初阶段的学习中,她也并不觉得信息学多有趣,学起来也不轻松。只是她的性格喜欢挑战,加上有好的启蒙老师、好的资源,使得她很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她对信息学的热爱,是在获得了全国普及组第一的好成绩之后才爆发出来的。

从她身上我意识到了,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培养的方式不是硬逼着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充分调动资源,让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这就是为什么资质和资源这么重要,我要放在前面。满足了前两点,出了一些成绩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兴趣”,我更喜欢称之为“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吸引着孩子坚持下去。

第二阶段

从普及到提高

在学习信息学竞赛一年之后的2013年,嘉怡有幸在普及组获得了全国并列最高分的好成绩。在这1年中,嘉怡确实牺牲了很多,少有假期,大量的时间砸在竞赛学习和做题训练上。但她自己感觉非常充实,学的也很愉快。但此时我心里依然非常没底。

虽然嘉怡成绩不错,但是学信息学竞赛的女生很少。更高的竞赛级别有更高的难度、更强大的对手,女孩子是否会后劲不足,我并不清楚。并且,嘉怡在训练信息竞赛的同时,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物理竞赛名师也认为孩子学物理的资质非常不错。

于是,在我面前摆着两个问题:

1. 是继续进行竞赛训练,还是集中精力搞好文化课?

2. 如果继续竞赛,学什么?是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还是信息学?

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要看嘉怡自己的想法,更需要我来给她把把关。

刚好这时机构的蔡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好友——邹乐其(2010年NOI全国银牌,保送北京大学。后留学UCLA,现就职于谷歌)。作为当年衢州地区唯一一个通过NOI保送北大的大神,他和嘉怡做了一次深度的交流。聊完之后,嘉怡很开心表示要继续坚持信息学的道路了。

而孩子的这个决定,也是我们在理性分析之后的结果。

首先,嘉怡确实适合搞理科竞赛。邹乐其再次给嘉怡做了测试,确认了她的资质不错。并且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她的理科思维又上了一个台阶,普及组的好成绩也是一个证明。这坚定了我们继续走竞赛道路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竞赛科目的选择。曾经有很多亲戚朋友给我建议,数学、物理等传统科目竞赛毕竟在文化课中也有,就算竞赛不出成绩,也可以为中考、高考做准备。但我的看法是,家长的眼光应该更长远一些。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

OI所涉及的计算机算法、编程语言、数学思维必然会成为更重要的技能。这不仅能让嘉怡更容易受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青睐,也能同时为她未来的事业打好铺垫。

另外我了解到,同样是进入清华、北大的计算机专业,学过OI的学生比传统高考入学的零基础学生有不小的专业优势。这显然意味着更好的专业课成绩,更大的就业优势,更良性的长远发展。

既然决定了,那就坚定地走下去吧。于是嘉怡投入了更多精力在算法学习和刷题练习上。同时,考虑到数学思维对竞赛的重要性,在初一的时候,嘉怡的姐姐(当时在浙大求学)帮她用最快速度学完了初中数学。之后,我又让蔡老师请来数学竞赛省队的大神教嘉怡高中数学。嘉怡进步很快,数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组高端算法的学习帮助极大。

2014年,嘉怡初三时顺利地在提高组获得一等奖,530分。她也成为了当年浙江省唯一获得提高组一等奖的初中学生。包括衢州二中在内,很多浙江省名校都邀请嘉怡去读高中。当时真的纠结的不行,也算是幸福的烦恼吧。最后学军中学OI历史的辉煌战绩打动了我们,遂选择赴杭州求学。

第三阶段

走进省队

浙江省是全国OI最强省,高手如云。学军中学是全国OI的顶尖强校,强如徐寅展、金策、吉如一等传奇大神都是从学军中学毕业的。嘉怡作为这些大神的学妹,又是异地求学,环境、人际都非常陌生,加上嘉怡性格比较腼腆,当时压力非常大。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挫折。

2015年的省选,因为缺乏经验其中一道提交答案题几乎未得分,没能进入省队;

继续努力一年,在2016年的省选中再次女生第二,又一次没能进入省队。

两次省选失利,与NOI(信息竞赛全国总决赛)舞台失之交臂,嘉怡的心态瞬间爆炸,跌入谷底。那时的她,自觉自己的水平走到了尽头,甚至有放弃竞赛准备搞文化课的念头。

如今回想起来,还真有些后怕。如果当时嘉怡放弃了,不仅我会觉得可惜,她可能会彻底失去信心。后来我和很多家长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提到过这一阶段:孩子成绩难以突破,备受打击,情绪低落;家长跟着着急,或强逼孩子再努力,或保守求稳放弃竞赛。

嘉怡能走出这个低谷期,一要感谢学军中学徐先友老师经验丰富,极有耐心,开导孩子慢慢走出失利的阴影;二是嘉怡自己,在这些年的训练中锻炼出了比较强的意志力,才能从失败中走出来。我不敢说自己做了什么,只能回看这个历程,总结一些建议。

挫折,是必然会发生的。小挫折可能只是日常训练做不出难题,大挫折可能是正式比赛的爆0,你需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失利不可怕,突如其来、出乎意料、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失利才可怕。一旦接受了这一点,你会更容易在挫折前冷静下来,而不是情绪大起大落,难以控制。

作为家长,我很难在竞赛知识层面上帮到她,所以只能在心理上开导她。这时候,怎样的批评都好不过安慰,怎样的激动都好不过冷静。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而是默默的陪着她慢慢走出来。

另外,我也努力地帮她解决实际问题。我又找蔡老师交流嘉怡当前遇到的问题。在2016年暑假,正睿第一次在衢州开展OI的省选培训,请来了杜瑜皓和吉如一两位大神。这也是嘉怡第一次去参加培训机构的OI课程。

后来的16-17年寒假,嘉怡再次参加,收获很大。在2016年的提高组,嘉怡再次打出585分的高分,并在17年终于顺利进入浙江省省队,获得了参加NOI的资格。经过两次挫折的洗礼,我能明显感觉到她心理的变化,面对大赛更稳定、更坦然了。

2017年的NOI上,嘉怡最后获得金牌,位列全国第七名,顺利保送清华大学,也算是给自己的信息学竞赛历程交了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阶段

这一路

这一路走来,我亲历嘉怡整个成长过程,感慨良多,最后总结几点经验。

一. 我们究竟为什么参加信息学竞赛?

最初嘉怡参加竞赛,我完全抱着“学有余力,提升能力”的想法,没有特别要求她的成绩。过程中我的想法很多,既希望她能拿到好成绩,签约名校;又希望她提升思维,得到锻炼。现在回看,信奥之旅真的受益匪浅:

1. 嘉怡学信息竞赛很快乐,这种快乐的质量很高

这几年有一个概念慢慢兴起,叫“延迟满足”(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我非常认可。

一道竞赛题可能要做两个小时,一场比赛要打五个小时,一年的努力只在两天的比赛中体现,这些都是“延迟满足”的体现。嘉怡平时很少沉迷游戏,是因为她能清楚地意识到,赢一局游戏、刷一刷朋友圈得到的快乐并不能持续多久,稍纵即逝。而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得到的成就感更大,快乐更能持续,更能使自己满足。我相信这种信念能让她更好地利用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 信息学锻炼了她的思维,塑造了她的学习能力。

我对嘉怡最放心的一点,是她超强的学习能力。我相信未来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想有大发展,几乎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种工作,势必跨界。这就意味着,学习是终生的,人与人之间比拼的是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就是学习能力。如此难的信息学竞赛都被她攻克了,我不担心未来有什么是她学不会,不担心有什么问题是她解决不了的。

3. 算法和代码能力几乎保证了她能有一个比较光明的前途。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论国内国外,“码农”显然已经供大于求了,但是“算法工程师”极度稀缺。这种供需关系和发展趋势基本说明了她的专业是被社会所需要的。

4. 信息学竞赛帮助她较早地实现了清华梦。

信息学竞赛成绩是目前强有力的名校签约条件。清北已经开始和初中生签约了,只要成绩够好;成绩不够好,也依然可以为进入不少名校提供便利。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什么。我见过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信息学竞赛的目标就一个,升学。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曾一度也这么想过。嘉怡拿到普及组和提高高分时,我抑制不住地幻想清华北大的签约函某一天寄到我们家门口。这种欲望强烈到我忘了最初竞赛的目的是什么,相信嘉怡也是。初中或者高一保送清北,这是多么傲人的成绩!

如今回看,这样的功利心态实在要不得。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能感觉这种心态对于嘉怡省选失利的影响。功利心容易产生两个恶果:一是影响心态,考试中发挥不出水平;二是极易动摇,一时没出成绩,或者升学政策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想着放弃。

我特别建议家长和孩子都时刻记住:学信息学竞赛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思维的提升、为将来的发展多准备一种可能性,升学只是顺便实现的目标。

二. 搞竞赛,孩子的资质是基础,资源决定上限,家长决定下限。

关于资质不再赘述。这里再强调一下资源和家长的重要性。

先说资源。重复一下三个资源:好的师资、高质量的题目、优秀的同行者。三者作用不同,缺一不可。

老师的作用在于指路、传授知识、提高效率,显然是最重要的角色;

大量刷题几乎是把知识转化为运用的唯一途径。而由于信息学的题目质量基本取决于出题人本身的算法水平,因此网上的题目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做高质量的题目能更好地提升思维,不应将时间浪费在长期刷低质量低难度的题目上;

优秀的同行者是最好的激励。搞竞赛的同学往往鹤立鸡群,加上心智尚未成熟,极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孩子一定要和更优秀的选手一起训练,他会看到自己和强者的差距,激发他的斗志,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有时候,同伴的一句指点、一点陪伴比别人几百句话都顶用。

这三大资源基本造就了目前国内OI的强省和弱省,强校和弱校,所以它们决定了孩子的上限。强省强校因为过去的积累,掌握了有经验的好老师,手握大量的好题目,并且有学长学姐带领着学弟学妹一起前进,水平高是情理之中的。

然而,如果你身处弱省或弱校,也不必绝望。弱省弱校有它的好处,校内和省内竞争不那么激烈,容易进入省队,获得参加NOI的资格。并且,现在交通和网络很发达,好的资源不难找到,家长可以在平时多留心。

再说家长。整个过程,我自我感觉是一个陪伴者,一直在做三件事:

把控大方向。是否参加竞赛、学什么科目、设立什么目标、签约哪个学校,这些“大”问题基本都是我和嘉怡一起决定的。很多时候,我需要帮孩子做理性的决断。比如嘉怡要参加集训,时间和学校的课程有冲突,我就必须咬着牙帮她申请学校暂停课程。这种重要的决定必须要我协助孩子做。

搜集信息。初中时嘉怡忙于训练,我就帮助搜集信息,帮助她节省时间。

调整心态。这一点我自觉做的还不够,但我尽了最大可能的陪同。在嘉怡高兴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我都在她身边能及时帮她调整。

总结一句话:家长要“懂”竞赛,多了解信息,好在各方面帮助孩子,而不是拖孩子的后腿。

感谢所有帮助过嘉怡的老师和学长们!

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领路人,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你们做“偶像”,动力自然非比寻常。

最后希望中国信息学发展越来越好,参与信息学竞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衷心希望大家都学有所成!

挖土机是陕西目前唯一线下做 “信奥赛” 辅导的专业机构,愿与广大家长孩子共同前进。

一位信奥赛冠军的成长之路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信奥赛冠军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