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差不多一百年前,梁启超就在炒股票。

他是民国文人中的“理财大师”,炒股买房两手抓两手都硬。1912

年归国之后,梁启超在十余年时间内在北京置办了三处房产,在天津建了饮冰室,还买下了章宗祥在北戴河的别墅。他养了九个孩子,还送他们去国外读书,

最终实现“一门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奇迹。想教育好孩子,《梁启超家书》一定得读一读。梁启超养活这么一大家子,没有理财手段怎么可能?如今一百年过去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可是身为现代的知识分子们,有多少人对股票仍然一窍不通?有多少人会真正的理财?提起清朝,我们会想到那个时代的人愚昧、无知,可是现在很多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们还达不到那个时期人们的见识。闲言少述,下面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理财,该怎样理财。

为什么要定投指数基金

理财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所谓你不理财,财也不理你。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理财。我们需要为父母养老制订定投计划;需要给子女准备教育金(目前送一个孩子去英国读书,平均每年要准备15万~3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一年至少也要花费几万元用于报培训班、辅导班等。对现代人来说,子女教育在家庭开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为自己退休后的养老进行储蓄准备;还有,我们都想财务自由。所以我们必须理财!

可是理财,该投资什么呢?把钱存在银行,放在货币基金,连

3% 的收益都没有,通货膨胀都跑不过!买银行理财产品,有的门槛比较高,刚刚工作的人,每个月能省下 1000 元不错了,要等好几年才买得起!还有

P2P(互联网借贷平台),出问题的太多了,没有安全感!买股票?风险也不低,虽说找到好股票确实能让人获得超高收益,但是也要花大量时间来读公司年报、对公司进行分析估值,大部分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都需要辛苦加班,怎么办?再有就是A股“七亏二平一赚”,不少玩股票的人,相信自己就是赚钱的那十分之一。多年实践后,却发现玩股票很难赚到钱。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有没有花费时间相对较少、长期收益较高、门槛较低、风险相对较低的办法?当然有,答案就是定投指数基金。巴菲特曾经说过:“通过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中国宝岛台湾,有这样一个姑娘,她在 10 年前第一次跟男朋友去泰国“穷游”的时候,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在 40 岁之前退休,和男朋友一起环游世界。

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这个姑娘设想了很多种方案,一开始她想通过“边旅游边打工”的方式实现,她老公也就是曾经的男朋友,甚至想过从事潜水教练、英语老师等职业。

可是在后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这对夫妻认识到,可以通过投资实现 40 岁前退休的目标。于是他们确定了一个路线:在 10 年内,攒下足够的资产,实现财务自由。

后来,他们真的做到了。

他们是怎么实现的呢?主要有三点:节流、开源、依靠基金分红建立被动收入来源。

先说节流。这对夫妻为了攒钱极为节省,蜜月旅行选择了徒步爬山,只花了几百元,平日从不乱买零食饮料,总是自己种菜做饭。他们在收入提高后,还制定了一个规则:每年只花掉收入的 10%,将剩下的 90% 全部存下来,定期投到指数基金上。

再说开源。这对夫妻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家庭月收入在 15000 元人民币左右。但是通过努力工作,10 年后当他们准备退休的时候,月收入已经是刚开始工作时的 3~4 倍了,是 5万~ 6万元人民币(包括工资收入和副业收入)。

最后说投资。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一年投入大约 8 万元到指数基金,到了后期他们一年投入到指数基金的资金大概有五六十万元。

一晃 10 年就过去了,到了 2013 年,这对夫妻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攒下了大约价值 650 万元人民币的指数基金,每年依靠指数基金的分红,就轻松实现了财务自由,达成了 40 岁前退休的目标,开始环游世界。

从这对小夫妻身上,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认真工作,用双手创造价值,把自己打造成“获取稳定提升现金流”的资产,同时用保险保驾护航,这是我们的防御武器。

•将现金流定投到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上,依靠低估值的指数基金来放大收益,这是我们的进攻武器。这个双核制的定投体系,是最适合大多数人的。

理财之前须知

◆ 我们自己值多少钱

假设一个人年收入是 20 万元,那这个人的“市值”就是 20万×20=400万元。国家认为一个人的市盈率平均应该按照 20 倍计算,这个值挺有参考意义

◆ 攒多少资产,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财务自由量化分析 -- 4% 法则:

4% 法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 1994 年提出的理论。通过投资一组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因为,资产自己会增值。

换句话说,如果一年需要 40万元的开销,那就需要 40万元/4% = 1000 万元。把这 1000 万元投资到一组资产上,每年提取不超过 4% 的金额,就可以满足一年 40 万元的生活开销,实现财务自由。

我们努力积攒资产份额,等达到 4% 法则,我们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出租的商铺或者指数基金等都是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而且这种现金流的产生不需要占用你的时间。当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能满足你所需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腾出来的时间可以享受生活,或者做其他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其实并不是梦!

通过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学习定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增加投资指数基金的资产比例,可以大大缩短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原本需要工作三四十年,现在工作 20 年甚至只工作 10 年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

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劳动力去换资产,做一个小“资本家”,这是大多数人实现财务自由最好的方式。

为什么大众最好的投资方式是定投指数基金

第一大优势,指数基金能够长生不老。

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长生不老,但是指数基金可以通过吸收新公司、替换老公司的方法,长生不老。理论上指数的寿命与国家政府的寿命等同。这种新陈代谢带来的永续能力,是个股不具备的。

第二大优势,能够长期上涨。

从 1991 年年初的 100 点,上涨到了今天的 2000 多点,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 15% 左右。买指数基金就是买国运。只要相信国家能继续发展,指数基金就能长期上涨,我们就能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

第三大优势,费用低廉。

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费用,指数基金相对是最低的。

早在 2014 年,巴菲特就立下遗嘱:"如果我过世,我名下90%的现金将让托管人购买指数基金。"可见他对指数基金的看重。

投资指数基金,省时省力,最保险,收益最稳定。合理买卖,平均每年可以至少收益百分之十以上。

怎么买指数基金

投资需要时间,长期投资才能享受到复利的威力。投资要趁早。

沃伦·巴菲特能够积累巨额财富,除了他具备别人难以企及的投资能力之外,他的投资生涯持续了60

多年,到现在也没结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他的绝大部分财富,也是在 60

岁以后才拥有的。所以,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来说,投资理财,越早越好!一开始本金不多完全没关系,每个月就算拿出 500

元来投资,未来也有可能收获巨大的回报。

一个普通的香港打工仔,他一辈子的收入都是普普通通的中位数。假如他从 1964 年 18 岁开始工作,每年拿出收入的 20% 投资恒生指数基金,那他每年的投入,会从 500 多元慢慢增长到 2 万多万。到他 58 岁退休时(2004年),他将拥有 660 万元的资产。

如果他到 2014 年也就是 68岁 才退休,他就可以拥有 1576 万元的资产。而要完成这一切,他定投的本金总共只需 65 万元而已!

仅仅是年复一年的定投,累积定投 65 万元,退休的时候就会有 1500 多万元的资产。这还只是一个人,如果是双职工家庭,退休时很轻松可以存下 3100 万元的资产。

对于该买那支指数基金,可以参考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这三个估值指标。

市盈率是指:公司市值/公司盈利(P/E),是营收收益率的倒数。

市净率是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也就是我们说的账面价值。

市净率的定义是:PB=P/B(其中P代表公司市值,B代表公司净资产)。

股息率,则说的是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市值。

买入指数基金的方法有:盈利收益率法、博格公式法、彼得·林奇的PEG指标法。具体操作方法,可查阅本书。

怎么卖指数基金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明白如何卖出,可以帮助我们落袋为安。

卖出,也被称为“止盈”。关于止盈的操作,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最常用的思路有三种:

第一种思路,是投资者从自身收益角度考虑来止盈。

第二种思路,是投资者从投资品种的价值角度考虑来止盈。

第三种思路,是不止盈,低估时买入指数基金,长期持有,依靠基金的分红获取现金流。

第一种思路,坚持定投指数基金,当看到自己持有的某只基金的收益率达到了设定的收益率(比如 30%),就可以开始卖出止盈。卖了的钱再用来购买其它低估品种。

第二种思路,仅仅赚 30% 就止盈太可惜了,这也就是指数背后公司一两年的盈利增长。试想一下,在涨了几百倍的茅台和腾讯上,只赚了30%就止盈卖出,真是暴殄天物。

按照估值来止盈,可以赚取更多,不过需要有耐心,大牛市通常 7~10 年一轮。在等待牛市到来的期间,你要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中间涨涨跌跌的波段需要不为所动。

第三种思路,长期持有不卖出,靠分红获得收益。

如果客户的收入需求和指数基金的股息分红、利息收入等相匹配,那就没有比简单的坚持到底更好的投资策略了,长期持有,依靠每年的现金分红来获取现金流,满足生活所需。

为何会有三种不同的止盈方式?因为影响指数基金收益最大的三个因素,就是估值变化、盈利的增长、分红的积累。

第一种止盈方式,是按照收益率止盈,通常喜欢的是暴涨暴跌的品种。这类品种一般周期性比较强,估值变化非常大,而自身的盈利增长和分红通常不太高。所以定投这种波动大、周期性强、估值变化剧烈的品种,按照收益率止盈效率会更高。通常2~3年就可以止盈一次。代表就是证券、能源等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

第二种止盈方式,是按照估值止盈,高估时卖出。使用这种止盈方式,投资者会长时间持有指数基金,通常在一轮牛熊市里都持有。这个过程中,如果指数基金自身的盈利增长高,那最后叠加牛市估值的上涨,带来的总收益是非常惊人的。这类品种不应该按照收益率止盈,否则浪费了背后公司的盈利增长。代表就是优秀的宽基指数基金,如红利、基本面、价值、低波动等。另外还有优秀的行业指数基金,如消费、医药、中概互联等。大牛市没来时,低估买入,持有它们,也会有很不错的收益。通常是7~10年止盈一次。

第三种止盈方式,是不止盈,长期持有拿分红。只要买入时的股息率比较高,长期来看指数基金提供的分红现金流也会比较稳定。依靠分红现金流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投资者也就不需要再揪心股票市场的涨涨跌跌了。代表就是股息率高的宽基指数基金,如上证50、沪深300、恒生、H股、标普500等,以及高股息率的红利类指数基金。

通常一个投资品种,只适合一到两种止盈方式,无法三者兼顾。

行动起来:制定投资计划

最终的计划必须落在纸面上!这样才能让自己每次投资的时候严格遵守计划,避免主观情绪的干扰。

四个步骤,帮你搞定一份完整的定投计划:

第一步:梳理自己的现金流,确定每个月可以定投的金额(我们可以用“100-年龄”的方式,来决定配置指数基金的比例)。

第二步:挑选出当前具有投资价值的、被低估的指数基金。

第三步:选择熟悉的投资渠道,构建一份定投计划。

首先,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投资渠道,比如银行,或者蚂蚁财富、天天基金、蛋卷基金等网络平台,或者股票账户。

其次,确定自己每月定投的时间和频率,比如在发工资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进行定投。频率上,按周定投或者按月定投效果相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最后,在计划中把遵循的定投策略,包括什么时候定投、什么时候持有、什么时候卖出,都详细地列出来。只有这样,一份完整的计划才能落实在纸面上,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避免受到主观情绪的干扰。

第四步:在实践过程中,定期检查、优化。一份好的计划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定投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好定投记录,方便以后进行总结和回顾。定投记录一般包括定投指数基金的日期、指数基金的品种、操作(买或卖)、指数基金的价格、估值等信息。在定投日期一栏,还可以预先把每个月定投的时间写上,这样可以提醒、督促自己按计划来坚持执行

计划制订好之后,要能把这份计划向别人讲明白,讲解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这样制订定投计划,依据是什么等。一套知识体系,只是看完,能掌握10%的内容,看完又去实践,能掌握50%的内容,能向别人讲明白,才算是基本掌握了。另外,向别人讲述的过程,也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定投计划查漏补缺。

本书对我的启示

一、要养成3个理财好习惯。

好习惯一:把每月开支分成4份,避免把钱早早花完

好习惯二:养成记账的习惯

好习惯三:做好预算

二、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

要多读实用书籍,像《红楼梦》,巴金的《家》、《春》、《秋》,这些容易让人伤春悲秋的书籍,可以少看或者不看。不能因为读书让自己变得太感性。年轻人要有朝气,要有活力。

三、努力多赚钱,努力多存钱。

要么持有优秀的资产,要么把自己变成优秀的资产,才能跑赢通货膨胀。

四、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信心。

投资指数基金,首先,要对这个指数背后的国家有信心,其次,为了避免长达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浮亏,我们要在指数低估的时候分批买入。这样,既可以享受指数长期盈利的上涨,又避免了短期的大幅下跌。

相信我们终将富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定投十年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