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谷】读书会2:重读经典,走进《平凡的世界》

【蓝月谷】第一期云上读书会圆满成功,并得到不少朋友与书友的关注。于是,又迎来了第二期:重读经典,走进《平凡的世界》,由叙含与我领读分享。

《平凡的世界》无疑是部不朽的经典。

作者路遥出生于1949年。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2019年9月23日,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蓝月谷】读书会2:重读经典,走进《平凡的世界》_第1张图片

10.31晚上,也是传统的万圣节。往年这时候,都是小朋友们出来“Trick-or-treating ”的欢乐时光。今年因为疫情,政府禁止相关活动,就有了史上最安宁的万圣节。这天晚上,我们一群15位新老朋友云上相聚, 一阵寒暄,自是开心。

首先由叙含朗诵了第一章。叙含声情并茂地带着我们领略了路遥生动而真实的笔触,将我们带回书中所描绘的七十年代,如临其境。

接着,我分享对此书的解读。我仍旧以一位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分析了本书典型人物塑造,包括少安与少平这一对兄弟,以及少安的老婆秀莲与少平的恋人晓霞这一对女性,并结合路遥本人的婚恋经历进行了诠释。

我认为,这两对人物均体现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一体两面。

少安,现实主义者,务实担当,理性安分;

少平,理想主义者,一心想逃离农村走向城市,满怀激情与梦想。

秀莲,现实的爱人,身体丰满,吃苦耐劳,生儿育女,伺候老人,任劳任怨,一心辅佐少安。

晓霞,理想的恋人,俏丽大方,见过世面,与少平在一起读书论道,精神共鸣,灵魂伴侣。

再看作者​路遥本人的经历。他自身就是一个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者,他将自己奋斗投射到少安与少平两个人物身上。

​据相关资料显示,路遥两次恋爱的对象均是知青,说明他更追求精神共鸣,但又被残酷的现实打脸,导致恋爱受挫,婚姻失败。作者将心目中的女性形象投射在秀莲与晓霞两人身上,是完美女性的一体两面。如果路遥娶的是秀莲这般安分贤惠的农村女人,或许他会得到更多生活上的悉心照顾,没准不会英年早逝。但人生自古两难全,若真娶了秀莲或许又会存在精神上的失落。总之,作者不幸的婚恋,导致他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结局都很悲惨。或许文学就是要用悲剧才能打动读者?或许是源自作者两次婚恋的不幸,导致他对女人又爱又恨?


接下来,进入互动交流时间。

首先,畅谈对《平凡的世界》本书的一些解读。

几位书友均谈及这本书写得很真实,叙含诵读的第一章中少安上中学就餐的场景,代入感相当强。​有几位同时代的书友都回忆起自己七十年代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当时并不觉得,因为大家的境况都差不多。

郭老师说,这本书是改革开放前夜的时代缩影,从75年到85年近十年转型前期农村人的生活轨迹,是史诗般的作品。书中刻画的是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小人物却有着非凡的品性。强烈的时代特征,丰满的人物个性,历经多年,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卫平说,自从得知读书会要交流《平凡的世界》,一有空就听,欲罢不能。卫平认为此书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塑造的人物性格淳朴,心地善良,敢于担当。景物与心理描写都非常真切。家中很多亲戚都在农村,甚至能找到对应的原型。例如,从少安身上能看到大爷家大哥的影子,从少平身上能看到父亲的影子。书中的很多场景都唤起童年的记忆,时常感动得几欲落泪。

叙含说,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同样被其中的人物性格所打动,儿子也爱看。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是每个人一生必修的功课。

花花说,在中学时读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边看边哭,为人物的苦难命运以及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尤其喜欢田晓霞,就是少女时代的精神标杆,甚至因这本书促成自己成为文艺青年。

静语说,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真实、真情,能打动人。不象有些作家过于看重构造故事,但疏于细节与文笔。


接着以书为介,又探讨了很多相关话题。

话题1:优秀作品到底凭什么打动读者?

郭老师给出精彩的解读:​

首先是文学价值。好的文学作品揭示的是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结合体。文学就是人学,作家就是挖掘人性中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好的作品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艺术是属于灵魂层面,是人类精神食粮。就象人离不开食物一样,精神也需要滋养。阅读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我们能从人物中看到自我,是一种投射,能引起灵魂层面的共鸣。

文学里面有真爱、有温暖、有良知,文学里有黑暗之火,有智慧之光,有人性之美,所以文学的价值是永恒的。


话题2:优秀作品对人生的影响?

静语说,青春时阅读一本书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起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形成一生的性格基调。自己年少时读过《约翰·克利斯朵夫》,当时激动不已。这样大部头的书,再后来很难有机会重读,但这本书对自己一生影响深远。文学的力量与价值真的非常伟大!

艳子说,中学时读到《红楼梦》,一口气读了三遍,非常喜欢林妹妹。加之自己当时身体瘦弱,心思细腻敏感,很多年都觉得自己就是林妹妹化身。当然,后来历经职场磨砺,就变成了宝姐姐或王熙凤了。

秋秋说,很喜欢郝思嘉,还有简爱,这些经典人物都有很强的正能量。

梅子老师说,《牛虹》《巴黎圣母院》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将人物立起来,描写细腻,非常打动人。

Jackie说,《老人与海》反映的是人内心的一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有着震撼灵魂的魅力。


话题3: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梅子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要让孩子读他这个年龄相匹配的书,孩子就会有兴趣。比如,中学时读过一本《刚满14岁》的书,其间的故事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花花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度引导。读一些这个时代的经典如《哈利波特》,文学性很强,孩子们很喜欢。还有《海蒂》,孩子们也会深陷其中,很是感动。


话题4:为什么要强调阅读,而不是观看影视 ?​

Jackie说,阅读时,想像力最为丰富,而听书则逊色许多,电影电视确实存在优秀作品,但很多时候,观看影视会限制人的想像力。

艳子说,读书时,自己可以控制节奏,是主动行为。但观看影视时,是被动行为。​就算有什么触动,一闪而过,很难留下深刻印记。我听书只是作为徒步或做家务时的陪伴,当成一种泛读,真正好的作品,一定要全文阅读,而且反复看好几遍才能领略其间的魅力。


话题5:当今时代,能静下来读书的人似乎并不多,那么阅读的意义在哪?

艳子说,人生每个阶段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青春期有爱情的困惑,读书时有学业的压力,工作后有工作的困境,成家后有婚姻、亲子的困扰,再年长些都会遇到亲人逝去的悲恸等等。碰到问题,你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我会选择读书,向内求,静能生慧。例如大学时我非常受困于专业学习,不喜欢所学的理科专业,学得也不好,又很苦闷找不到出路。凑巧读到《老人与海》,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孤独而无助的老人,拖着也许毫无意义的巨大鲨鱼骨架,奋力往回走。未来在哪?理想在哪?不知道。但总有种信念激励自己前行。再后来,也因个人需要,读过一些亲子教育、婚恋方面的书籍,都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启迪与成长,进而帮助到周边朋友。

郭老师说,对于肉体,会有饥饿感,所以要吃饭。对于灵魂,会有空虚感。而书籍,可以填补空虚,启发思考。优秀作品对于人性有启蒙作用。读书是薪火相传,是黑暗中的光明。


结语:

读书会,以书会友,谈的是书籍,交流的人生。

感谢书友们的积极参与及主动分享。期待下次相聚!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月谷】读书会2:重读经典,走进《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