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 笔记1

顾问三大能力:理解深,学习快,总结准。前一本书《思维力》说明了高效思维的方法,这本《学习力》说明了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我推荐。 吉永歌尔集团副总裁 学习是一种态度,有了方法,态度会越来越好。

第1部分 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 这个部分总结了职场学习的三大策略:功利性、框架、可迁移。从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出发,既做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又举了通俗易懂的应用案例。

第2部分 上手即用的五类学习技巧 这个部分都是一些上手即用的学习技巧和工具,并且按照搜索、阅读、积累、理解、应用的顺序做了系统化的组织。你既可以速成地应用这个部分中的单个技巧,又能体系化地学习整个内容。

第3部分 各类技能学习的应用演示 这个部分运用前两个部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分别演示如何快速学习程序性认知技能(如PPT制作)、理解性认知技能(如消费动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行为技能(如打羽毛球),最后以一个综合应用结尾——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行业(如三个月成为运营总监)。 你既可以快速地掌握常用职场技能的学习步骤,迅速满足工作需要;又能融会贯通学习策略、学习技巧,为长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2节用功利性学习弥补大脑学习的缺陷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采用功利性学习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 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因为功利性学习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所以无论你想不想学,都必须启动。这种被动式的启动,与主动逼迫自己学习相比,消耗的意志力要少很多。

因此,如果能多多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可以用更少的意志力,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 因为大脑很容易被满足感欺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其实都停留在表层,看着都会,但一动手就都不行。 采用功利性学习,因为要在工作中应用,所以就无法只停留在表层,而必须往深层钻研,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就好比你要学习拟文章标题,看了别人一篇特别棒的干货文章,说标题做到“这最好(How)玩(Why)”,就更容易吸引人。你看完后很激动,赶紧收藏了,大脑也很满足,感觉一下子就已经是拟标题的高手了。 但如果真到了要拟标题的时候,有的人可能连“这最好玩”是啥都有点记不清了;有的人好一点,知道“这最好玩”是啥,但就是拟不出符合这个条件的标题。

这时,如果没有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收藏文章的时候,就不会知道其实你根本没有掌握这个策略,更谈不上去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了。 如果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不会只是将文章收藏起来,而是会拟一个符合“这最好玩”标准的标题出来。 当拟出这个标题后,你就会发现新问题了:怎么依然没什么人看呢?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新的问题,你就会去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你会发现除了标题格式要符合“这最好玩”,标题内容也要能满足读者的某个需求,如体现身份的需求、偷窥他人隐私的需求、实用的需求等。 因此,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能避免学习停留在表层,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技能和方法。 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现在你已经知道,大脑是一个特别会忘事的存储体。你也已经知道,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多多地间隔重复。

第3节 简单三步做到功利性学习 功利性学习的策略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掌握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你只需按下面的三个步骤做就可以了。 步骤1 选问题: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完后立马应用。因此,你选择的这个问题,一定是你正在着手解决的,或者即将要解决的。

步骤2 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确定好要解决的问题后,就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和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首先,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比较充裕,就可以学习得全面一点;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很紧张,就要学习立马就能起作用的具体方法或技巧。 还以录制音频课程为例。如果这个音频课程的录制有一个月时间,而且一个星期之后才开始,这时我就可以买几本书或一门课,系统地学习下发音、音调、气息、共鸣控制等内容。

定范围这个步骤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想学更多东西的冲动,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否则就会造成以下这些问题: (1)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因为你能投入学习的资源有限,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非急用的内容上,自然就会导致急用的内容没能及时学会。 (2)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内容只要没被应用,绝大部分很快就会被忘记,将来要用的时候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学习。 这里你可能有个小疑问:如果只学要用的内容,那么,如何拓宽知识面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在第2章中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让你做到既能聚焦解决问题所需的内容,又能拓展知识面。 步骤3 实际用: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不仅要学,更要知道如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用。 一旦采用了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肯定会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来找解决办法,因此我不担心你用不用的问题,而是要提醒你怎么用。 在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所学方法的指引,一丝不苟地套用。 为什么呢?因为在你还没有经验的时候: (1)只有严格地套用后,你才能根据反馈效果证明这个方法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否则你会永远纠结在是方法没用、还是你没用好这个问题上。 (2)只有严格地套用,你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方法,才能知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这个方法。 以“这最好玩”拟文章标题为例。如果一开始就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没有严格地遵循这个方法,也就是拟出的标题不完全符合它的标准,那么一旦文章阅读量未达预期,你是认为自己没有用好这个方法,还是认为这个方法本身不行呢?你根本就给不出结论。 反之,如果你拟的标题完全符合它的标准,而文章的最终阅读量效果不佳,这时你就可以下结论说:只符合这个标准还不够,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因此,在“实际用”这个步骤中,一定要切记,如果你没有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方法或技巧的指引。

总结 人的大脑其实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它有三个学习缺陷: 它是一个懒惰重复者和勤劳管理者的结合体。 它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 它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 因此,你会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坚持不下来,学习的内容会停留在表层,而且学的大部分内容很快就被忘记。 但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克服这三个缺陷: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这个策略用起来也挺容易,分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 选问题: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2 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步骤3 实际用: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学员感言 我学习本章后深有感触,之前杂七杂八学了很多东西,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其中很多东西自己压根儿都用不到,导致自己坚持不下来,或者学了也忘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把自己弄得很焦虑。知道了功利性学习,学以致用,自己就不会焦虑了。

第2章 三大学习策略之二:搭好框架,两年抵上十年 我模仿过美国实验心理学家罗迪格(Roediger)的一个实验。 请20个人同时看下面这串没有规律的词语(你也可以尝试记忆下): 蛋糕—奶油—酥—奶糖—好—蜂蜜—巧克力—德芙—味道—香—口香糖—木糖醇。 看完后,我请他们回答某个词是否在上面出现过。测试结果,有85%的人肯定地说,“甜”在上面的词语中出现过。也就是说,他们会“回忆”出没有出现的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回忆呢?因为蛋糕、奶糖、巧克力、木糖醇这些在味道、香气的暗示下,会诱导大脑编码出“甜”的味道。 这就证明,大脑不仅是事件的被动记录仪,而且会主动对信息进行编码与加工。例如,当一系列事件以随机顺序呈现时,人们会设法按有意义的顺序重新调整,再进行回忆。

第1节

经验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并影响大脑的 我们大脑中有大量的细胞,叫神经元,如图2-1所示。

1.突触产出过剩和选择 六个月大的婴儿会产生比成年人更多的突触(过剩),然后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再选择性地消失一部分(选择),神经学家将这种突触形成方式,比喻为将石头创作为雕塑的过程。这个部分因为已经发生,所以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小孩,就可以关注下面这个部分)。

2.突触的增添和修正 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在脑神经系统中,每当有新的经历,不管是新的感觉、新的想法还是新的行动,都会给大脑带来改变,神经元会创造出新的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产生连接,就如同原来两个建筑之间没有路,现在有探险者摸索出了一条路。但这时的突触还是暂时的,还会消失,就如同这条路还不清晰。那么,怎么样才能让突触连接更加稳定?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要想让突触连接得更加稳定,不消失,就要不断地走这条路。重复相关的经历,当同样的突触连接方式重复很多次之后,就会形成相对固定的突触连线。

第2节 知识体系建构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 前面一节从微观的脑神经层面上,使我们了解到组织和利用知识的方式不同,最后积累的经验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那么,采用怎样的方式组织和利用知识,才能保证经验的积累更为有效呢? 在探索这个答案之前,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知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你可能会说知识是主观的。但其实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客观主义的知识观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所谓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就是假设认识对象的基本特性是可知的、相对不变的,所以知识是稳定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因此,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清楚地构建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再对原有框架加以增补和修正。 就像装修房子,有的人在装修之前有一张完整的房子装修设计图(个人知识体系),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个装修的进度,每次有新的装修材料(新知识)时,会检查新的装修材料对应于设计图中的哪个位置。如果有对应的位置,就增添到相应位置;如果没有对应的位置,就要对设计图进行调整,对装修材料也进行调整,让新旧材料可以更好地融为一体。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修补的过程,时间越长,要学的新知识会越来越少,给人的感觉就是学起来越来越快。 还有的人,装修之前没有设计图,不知道哪些装修过,哪些没有装修过,装修到哪里是哪里,重复装修,或者装修错了再推倒重来。

发现有阻碍或遇到干扰时,可以快速修正以确保对目标的支撑。例如,地产公司财务总监发现公司募资主要不是通过私募基金产品,而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贷款,那么他搭建的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很好地调整以适应这个变化。 3.转换性 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框架的最后一个标准是转换性,也就是说,一旦目标发生变化,这个框架能够同步转换以支撑新目标的实现。还以地产公司财务总监为例。如果他对房地产、对财务都没兴趣了,想转型做互联网公司的 HR,那么他原先搭建的知识体系框架也可以快速转换以促成这个新目标的实现。 注意,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与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是不同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中的所有知识一定都指向同一个应用目标;而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更多是为了尽可能覆盖这个学科所有的内容,没有一个共同的应用目标。

第3节构建高质量的三层次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是最低层次的一种知识体系框架,是另外两种知识体系框架的重要基础。

假设你是一名电话推销按摩椅的销售员,那么可以按照下面两步构建你的销售流程知识体系框架: (1)按你的工作流程构建一个最简单的框架:准备→开场白→探寻需求→提出方案→锁定交易→后续跟进。 (2)将各种销售模板、销售工具、话术等,填入上面的六个步骤中,如图2-5所示。 这样,一个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就搭建好了。 这种方法搭建的框架,已经满足高质量知识体系框架三大标准中的整体性标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围绕着如何卖出按摩椅来组织的。 那么,如何保证这个框架还满足调整性、转换性两个标准呢?需要对各步骤,以及各步骤中的模板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如果你能将电销话术抽象表征到一般销售的层次:用户是谁?他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如何用一句话打动他?

总结 大脑不仅会沉淀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反过来也在持续地影响着大脑的结构,高质量的知识组织和利用方式,会在大脑里形成更高效的突触“连线图”,从而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低质量的知识组织和利用方式,会导致大脑学习效率下降。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组织和利用方式才是高质量的呢?能将你的知识、经验、信念等组织成一个整体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而且这个框架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三大标准,那么这种知识组织和利用方式就是高质量的。 学习的本质就是经验的迁移,这种高质量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能帮助你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效果实现经验迁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07<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 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