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两年最火的历史学书籍,《人类简史》可谓当之无愧。一本书从宇宙起源到地球生物起源,再到人类起源。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最后对未来尽心探讨,是它的主脉络。但如果仅仅是讲这些应该还不至于这么火。
真正让《人类简史》火起来的是它的研究历史的思维方式,以及它不同以往的历史观。
从读《人类简史》开始,我读了数本跨学科思维方式视野下的历史书籍,精选其中5本(套)来与大家分享阅读这类书籍的体会。
《人类简史》——农业让人类不幸,“八卦”让人类强大
在5本书里,本人最喜欢的还是被公众推崇的《人类简史》,因为本书的作者除了用了西方目前比较流行的跨学科思维,从生物学、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人类的进化和当今社会人类的行为习惯,相比之下,我认为,作者最难能可贵的是敢说,具体的就是敢于表达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独到见解。
比如作者认为,农业社会的本质就是,让跟多的人以更糟糕的状况活下去。这个观点与成书更早的《枪炮、病菌、钢铁》、《第三种黑猩猩》(下文都有推荐)的观点类似,但作者赫利拉的观点更肯定,与《枪炮、病菌和钢铁》相比,《人类简史》对农业社会发轫于中东地区的论述更宏观,但观点还比较类似。
《人类简史》最独特的观点,我认为是,作者将人类社会强于别的物种社会的原因,归纳为“八卦”和“想象”。
人和人之间能够一起合作,在农业社会之前,得益于“八卦”,在农业社会到来之后,主要归功于“想象”。农业社会开始集体的“想象”,带来了“民族”意识和“国家”概念。
本来人类的族群跟黑猩猩一样,最多也就50个个体,再多就会分裂。早期的人类靠着血缘、友谊和共同生活来维持部落的均衡。人类可以靠“八卦”将人数达到150个,就不能单纯依靠这些了。于是,“虚构的故事”就必定要登场,比如要虚构我们的部落有个共同的“神”,就像中国人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枪炮、病菌与钢铁》——欧亚大陆征服世界的原因
有人说《人类简史》无非是把《枪炮、病菌与钢铁》给扩写了一下,其实框架是一样的,核心观点也几乎相同。但我依然建议大家先读《人类简史》。
原因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出发点过于小,而论述过于复杂。《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出发点有多小呢?全书行文的出发点是在回答新几内亚地区一位名叫“耶利”的土著的提问,为什么白种人制作了那么多货物,而黑人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切中要害。
于是,全书就有了一条主线。人类社会起源在非洲,后来扩散到全世界,在狩猎采集时期,迁徙到美洲、大洋洲、西太平洋地区的智人,由于生存地域的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与亚欧大陆上的智人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具体的不同有来自地理条件的,比如中东地区适合小麦的生长和驯化,所以,亚欧大陆上的人更容易走进农业社会;比如智人来到美洲大陆,由于美洲大陆上的大型哺乳动物们,从未与人类一起生存过,对人类没有警戒意识,所以,很容易就被人类给灭亡了。由于大型哺乳动物都灭亡了,所以,美洲大陆就失去了进化出马的条件,由于没有马匹,军事力量就不行,所以,一小股西班牙骑兵可以大肆屠杀上万名土著。
由于欧亚地区有了农业,有农作物,有畜牧业,带来了人口爆炸,但也带来了“病菌”。农业社会里人类定居和人与牲畜聚居的特点,造成人类频繁遭受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病菌的侵扰,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黑死病”。可是,遭受过众多病菌侵扰的欧亚大陆人,也因此有了抗体。所以,欧洲侵略者来到新大陆,最致命的武器就是他们身上携带的病菌。
于是,人类社会的格局在农业社会就定型了,所以,白种人从农业跨越到工业,又用殖民的方式,开展工业化生产。
这个故事精彩不精彩,很精彩,但作者说的却太细了,细到西班牙人对美洲土著人的一场战争也要详细介绍,太平洋地区岛国的情况要介绍好几种。
总的来说,这本书写的很精彩,但是比较繁琐。
《第三种黑猩猩》(简明版)——人类的动物性行为模式
这本书的作者跟《枪炮、病菌与钢铁》是同一个人——贾雷德.戴蒙德,论述方式也比较学术,这里推荐经过改写的版本,也叫“简明版”。
如果你已经读过推荐的前两本书,这本书读起来就很简单,比如你看到书名就会知道,这里的“第三种黑猩猩”指的就是人类,世界上本来有两种黑猩猩,一种是黑猩猩,一种是倭黑猩猩(也叫侏儒黑猩猩)。
这本书相比较千两本书的可读点在于——按照动物性来解读人类的行为方式。所以,有时候我甚至不愿意把这本书作为历史书籍来推荐。但本书终究还是探讨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并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的担忧。
本书一开始就明确,其实人类只不过是一种哺乳动物。人类的基因和黑猩猩及倭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度仅有1.6%,这甚至小于黑猩猩与大猩猩的基因差异,也小于两种仅有尾巴颜色不同,其他地方完全相同的两种鸟类的基因差异。所以,作者指出人类应该归于“黑猩猩属”,是黑猩猩属的三个物种之一。
在此基础上,作者解释了人类为什么会有艺术、有农业,为什么会进行吸烟、喝酒、服用有毒物等这些看似不理智的行为?以及人类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屠杀别的人类种族。
这本书的成书时间远比《人类简史》和《枪炮、病菌与钢铁》早,但探讨的层次更深,几乎马上就要到“心理学”层面了。
笔者尝试着扩展一下,比如人类为什么会在紧张的时候释放肾上腺素,让肾上腺素抑制自己大脑的活动?要知道,很多人在演讲的时候忘词了,这时候释放肾上腺素抑制我们的大脑活动,我们就更记不起演讲稿了。
那是因为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遇到的危机时刻大都是遇到猛兽了,遇到灾害了,遇到入侵者了,这时候不需要人类胡思乱想,而应该提高行动力,快跑或者快反抗。人类需要思考演讲稿的历史可能只有几千年,几千年的行为习惯还不足以更改老祖宗几百万年的行为模式。
《易中天中华史1-3》——中国学者的多学科历史观
说了这么多西方学者的多学科历史研究思维,那中国学者的观点呢?这里推荐一套书《易中天中华史》的1-3卷。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多。研究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的大都比较少的有交叉(也可能是我了解的少),目前来看,地理历史学发展的还不错,从生物进化角度解读历史的学者并不多见。
易中天的这套中华史的前三卷奠定了一个基调,逻辑和常识比权威更可信。在文字记录不清的神话时代,也就是远古时代和历史记录不清的时代,历史权威已经认定的事情,其实很可能是错误的。
夏娃代表原始群,女娲和伏羲代表氏族,炎帝和黄帝代表部落,尧舜禹代表部落联盟,夏商周代表国家时代——易中天中华史
易中天说,女娲不应该是蛇身的,应该是只青蛙,娲就是娃,配合考古发现,母系氏族的陶罐都用的青蛙纹饰,而因为青蛙的肚子大,象征着当时的人们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后来男人掌权了,把神话里的女娲从青蛙改成了蛇。因为蛇的形象代表着男人的生殖崇拜。
不管崇拜男性,还是崇拜女性,其实都和《人类简史》里关于“想象”部分的论述不谋而合。
人类为什么和猩猩不同,变得没有毛了呢?易中天说,这样“性感”。这又和《第三种黑猩猩》里,人类的性行为的章节的观点不谋而合。
笔者给大家拓展着论述清楚:因为没有毛的人类更受到异性的欢迎,无毛的原始人类更受欢迎,在进化的自然选择中就更具优势,从而在进化中导致现代人类都不想近亲黑猩猩一样,有那么多毛。
这样的论述在易中天中华史的前三卷,尤其是第一卷里还有很多。
The New Evolution Diet——进化论教我们如何健康饮食
这本书目前只有英文版,书名大概可以翻译成《进化论视野下的新饮食》,这本书也是跨学科思维的最好例证。作者为我们健康饮食提供了一个无可反驳的全新视角。
由于人类的进化非常缓慢,我们的身体其实和几万年前,甚至十几万年前的祖先没有太大差别,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进几千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由于我们人类的身体还停留在几万年前的状态下,而这种身体状态同今天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协调,所以,人类才会有诸多的慢性病。而要想让我们的饮食变得健康,就必须找到几万年前的饮食状态。
进化论的角度讲,今天吃的很多食物都是全新的,人类的新陈代谢系统面对这些新的食物的时候,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判断。比如新陈代谢系统当发现进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时候,会认为食物非常充足,会更倾向于把食物储存成脂肪。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吃糖更容易发胖。因为按照人类祖先的饮食习惯,人类要想摄入到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必须吃非常多的食物,然后从食物中分解出碳水化合物。但现代社会的人就不同,我们只需要吃一些面食或者直接吃糖就可以。
于是,新陈代谢系统就被欺骗了,或者说失灵了,它见到这么多碳水,就以为食物充足,就更倾向于把食物直接变成脂肪,存储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吃进去的食物,如果不能马上消耗,都会变成脂肪,而吃主食和糖却更容易发胖的原因。
我最钦佩这类书籍作者的一点是,无论再新的观点,再不易让人接受的、挑战传统的观点,他们都说的有理有据的,而依据的核心就是普遍被我们承认的“进化论”或者叫“演化学说”。听起来就很有道理。
以上就是我今天推荐给大家的,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具体,由进化论向历史,甚至饮食观点去扩展的精彩书籍,希望对大家由启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