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67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就因为用错一个人

品读《资治通鉴》[67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就因为用错一个人_第1张图片


当初,孟达受文帝曹丕宠信,又和桓阶、夏侯尚关系密切。曹丕去世后,桓阶和夏侯尚也相继故去,孟达心中忧虑不安。诸葛亮知道后,便引诱孟达。孟达和诸葛亮多次通信,秘密答应归蜀。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有隔阂,申仪秘密上表告发了孟达。孟达听说后,惊惶恐惧,企图举兵反叛,司马懿写信安慰劝解了他,孟达因此犹豫不决。

司马懿则秘密率军进讨,部下将领说:“孟达已和吴、蜀互相串通,我们应先观察他的动向,然后再采取行动。”司马懿说:“孟达是个不讲信义的人,这时正在怀疑观望。我军应趁他尚未作出决定,迅速加以解决。”

于是司马懿率军急速行军,日夜兼程,仅用八天就抵达孟达的新城城下。吴、蜀各派将领进兵西城的安桥、木兰塞援救孟达,司马懿则派将领分路拦阻。

当初,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距洛阳八百里,距我所在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听说我起兵,当上报天子,再奉旨出征,如此反复,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我城池已固,各军备战妥当。我的防区地形险要,司马懿肯定不会亲自前来,其他将领来,不会对我造成危害。”及至司马懿的军队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对诸葛亮说:“我起兵仅八天,司马懿便兵临城下,怎么如此神速!”

[点评]

据《晋书》记载,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怨仇,诸葛亮欲加深他们之间的怨仇,派郭模诈降魏,去拜访申仪,故意泄露孟达欲叛魏的计划。诸葛亮目的是要断了孟达的后路,让他彻底反水,这样就会吸引曹魏的兵力,有利于即将开始的北伐。然而,有个人一辈子似乎专门给诸葛亮拆台,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没有向曹叡请示汇报,直接就干到了孟达城下。《孙子兵法》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孟达猜“司马公必不自来”,有什么依据吗?他只是他不希望司马懿来而已。

诸葛亮北伐的第一条计策被司马懿破功了。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

春季,正月,司马懿攻新城,十六天,攻拔,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自承制刻印,自己任命了很多官员。司马懿召他来,将他扣押,一起带回洛阳。

当初,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夏侯楙娶了太祖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文帝曹丕曹丕从小就和他亲善,即位后,任命他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守长安,承继他父亲过去的职务。

诸葛亮将要发动进攻,召集属下谋划进军方略。丞相司马魏延说:“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胆怯无谋。如今给我五千精兵,再用五千人运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再由子午道向北,不过十天,即刻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抵达,必然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只有御史、京兆太守而已,横门粮仓及百姓家中存粮,足够供应我军。敌人东方部队集结过来,还需要二十余天,而这段时间也足够丞相大军从斜谷抵达长安。如此一来,则一举平定咸阳以西。”诸葛亮认为这是危而不妥的计策,不如安全地从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稳稳当当地取得陇右地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胜而不会有失,所以不用魏延之计。

[点评]

诸葛亮不用魏延以奇兵出子午谷直逼长安之计,后世讨论颇多,再结合诸葛亮后来北伐了那么多次却全都失败了,人们质疑为什么当初不赌一把呢?

难道真的像《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所说得“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我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诸葛亮的考虑是有道理的:第一点,长安的夏侯懋万一不跑呢?魏延的兵只有五千,算上扛粮食的一共才一万,这一万兵马有把握攻下长安城吗?第二点,就算魏延攻下了长安,难道就能迅速占领关中了么?他的计划是坐等诸葛亮的援军,万一诸葛亮不能及时增援,魏延不就被魏国军队“包饺子”了吗?第三点,即使诸葛亮及时赶到,在关中平原地带作战那时曹魏军队的优势,在没有后方纵深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僵局,而蜀国很可能是耗不起的,万一再被司马懿等人截断了仅有的几条归路,就是灭国的节奏了。其实,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他的战略目标,首先不是关中,而是陇右,用陇右做后方支撑,再图关中。

诸葛亮声称要从斜谷道取郿城,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皇帝曹叡果然派曹真都督关右诸军于郿城。诸葛亮亲率大军攻祁山,军容整齐,号令明肃。

当初,魏国认为刘备既死,蜀汉几年来没有什么动静,因此放松了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都叛变,响应诸葛亮,关中震动,朝臣都无计可施。皇帝曹叡说:“诸葛亮本来依靠山川保护,如今自己出来,正合乎兵书所说的致人之术,一定能够打败诸葛亮。”于是集结步骑兵五万,派右将军张郃率领,西进抵御诸葛亮。

[点评]

致人之术,出自《孙子兵法》:“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引敌人过来,我们主场作战;致于人,就是跑别人那里去,客场作战。若诸葛亮固守蜀地,有山川保护,魏军不容易打进去。而如今他自己出来,恰好可以成为被打击对象。曹叡说这话,主要是鼓舞士气,不过也反映了这个小皇帝少年老成。

丁未日,皇帝曹叡亲自抵达长安。

当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不以为然,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每引见谈论,都从白天一直谈到晚上。等到军出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用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截断他取水道路,进击,大破马谡军。

诸葛亮无法再前进,只好裹挟西县一千余户人家回汉中,将马谡逮捕下狱,诛杀。诸葛亮亲自到灵堂祭奠,为之流涕,抚养他的遗孤,恩情和他生前一样。蒋琬对诸葛亮说:“当初楚国杀成得臣,晋文公大喜。如今天下未定,而诛杀智计之士,岂不可惜!”诸葛亮流涕说:“当初孙武之所以能制胜于天下,就是用法严明。所以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也诛杀他的仆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品读《资治通鉴》[67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就因为用错一个人_第2张图片

马谡未败之时,裨将军、巴西人王平一再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等到马谡军败,部众四散,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把守营地,张怀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于是王平缓缓地收拢各部散余的士兵,率领人马返回。诸葛亮诛杀马谡及将军李盛,又收了将军黄袭兵权,而对王平尤其崇显,加拜参军,总统五部兵,并兼管营屯之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诸葛亮上书请求自己贬降三级,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这时赵云、邓芝的部队也在箕谷战败,赵云收敛部队坚守,所以损失不大,但也因此被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部队撤退,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赵云有军资和剩余的绢帛,诸葛亮让用来分给将士,赵云说:“军事上没有胜利,为什么要有赏赐,这些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库,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劳品。”诸葛亮大为赞叹。

有人劝说诸葛亮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的时候,都多于敌军,但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将领。现在我打算减少兵将,显明责罚,反思过失,将来另想变通的办法。如果不能这样,即使兵多也没有什么用处!从今以后,凡是一心为国家分忧效忠的人,只要多多批评我的过错,那么大事就可以安定,敌人就可以打垮,大功就可跷足而待了。”于是,对最微小的功劳,也要考察奖赏,对为国牺牲的壮烈事迹,一一甄别表彰,诸葛亮自己承担失败责任,并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向全国公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将士精简干练,民众忘记既往的兵败了。

诸葛亮出祁山之时,天水参军姜维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非常欣赏姜维的胆识智慧,聘他为仓曹掾,并主持军务。

[点评]

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失败的关键点就是街亭之战。诸葛亮要拿下陇西的必要条件是“断陇”,也就是阻断曹魏沿陇道的增援之路。陇道其实众多,汇总点是略阳地区,而街亭就是这里的要塞。

诸葛亮不是没让马谡攻城拔寨,也不是让马谡和曹魏大军打野战争胜,而任务就是仅仅钉在街亭那里,拖住敌人,祁山就要打下来了!等拿下祁山后再汇拢大军来街亭与曹军正面作战。

马谡的任务很明确,如果换做其他任何人可能都不会违背诸葛亮的军事目的,让守城肯定守城!然而,诸葛亮走眼了,他偏偏选了自以为是的马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马谡虽然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导致兵败,但他还算不上第一责任人,诸葛亮负有直接的责任。马谡并不是军中宿将,他能成为街亭主帅是因为诸葛亮力主的。这次北伐甚至是马谡第一次单独领兵,既然街亭位置如此重要,诸葛亮却把如此重任交给了新人马谡,致使兵败。

诸葛亮北伐唯一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姜维这一未来的接班人。至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以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15万大军的追击。但此战其实与司马懿毫无关系,空城计更是虚构。


品读《资治通鉴》[67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就因为用错一个人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资治通鉴》[67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就因为用错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