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朗读品言析形象,知人论世得真意――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络研修

【语文教学】朗读品言析形象,知人论世得真意――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络研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朗读品言析形象,知人论世得真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尊敬的老师,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晚上好!

窗外寒气弥漫,窗内暖意融融。在这个春节渐行渐远的日子,我们这些同一尺码的语文人,欢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密码。在此,我给各位同仁拜个晚年,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2019再创新辉煌!

说实话,为了今天的网络研修,我的愁真的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度“为伊消得人憔悴”,可就是没有任何进展。眼看着网络研修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恐慌,我焦虑,我紧张,但我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我才真真正正认识到自己教学能力的缺失,内涵底蕴的不足。

所以,我今天所讲的内容肯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我这次承担的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诗歌教学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说说统编教材诗歌内容的编排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在这套统编版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翻阅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寻找与诗歌相关的要求,语文课标关于诗歌的表述不多,有这样两句是与诗歌相关的: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统编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学生对现代诗歌有过一定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七八年级教材中共有五首现代诗歌:七年级上册教材中选编了《天上的街市》,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选编了一首爱国诗歌《黄河颂》和两首外国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还有八年级下册教材中选编了贺敬之的信天游《回延安》等。但是,均没有以单元的形式编排,而是散见于各个单元之中。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诗歌,初步认识诗歌这种文学样式,领会诗歌的魅力。真正对现代诗歌进行系统学习的,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两个诗歌单元均放在了第一单元,可见,编者的匠心所在,突显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地位。不过,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的诗歌单元又呈现出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诗歌教学的循序渐进。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是以“活动探究”形式出现,本单元布置了三个活动任务单:任务一,自主欣赏。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五首诗歌,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任务二,自由朗诵。学习朗诵技巧,举行朗读比赛。朗读时,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任务三,尝试创作。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单元以任务单的形式引领诗歌学习。而且突出自主学习,每一个任务单都有具体细致的方法指导。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感受诗歌的特色,领悟诗歌的魅力。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对诗歌学习的要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单元提示这样表述: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从九年级下册的单元导读可以看出,对于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已经比前面的诗歌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重视直观的感受上升到了理性的赏析层面。

之所以把现代诗歌编排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个人认为,九年级下册整本书都是以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为主。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关于“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

“整体教学设计”关键点在于怎么“整”?

我觉得要想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真的很不容易,“整体”到底该怎么“整”?我还是一头雾水,啥也不懂,一点思路也没有。我个人觉得,这个“整”不仅要求我们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全局意识,还要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局部细描。现在想想,我特别佩服我们工作室的同仁们,大家都走在了我的前列,一年多以前你们就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而我,目前还距离它那么远。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有下面一点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觉得,这个“整”字,一是要对单元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对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根据每一课的特点与特色,可以把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分散。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这个单元共有三篇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这三篇课文同为小说,但对于小说的三要素各有侧重,《故乡》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比较突出,如文中闰土和杨二嫂,已经成了经典形象,因此,我们可以跟鲁迅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的叔叔于勒》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让故事引人入胜,当然,这篇小说的人物塑造也很精彩,但是,不可再像分析《故乡》里的闰土和杨二嫂那样浓墨重彩;《孤独之旅》这篇小说最大的亮点就是环境描写,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尤其是暴风雨来临时的那段景物描写,极为精彩,我让学生赏析这段文字,并把它们背诵下来,以便于学以致用。

二是要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九下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四篇课文各具特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一首抒情诗,感情浓烈而真挚;《梅岭三章》是格律诗,写出了特殊背景下,诗人的特殊心境,同时表明了心志;《短诗五首》则是随笔式小诗,写作不拘形式,不拘格律,不拘长短,信手拈来,既有哲理诗,又有抒情诗,还有叙事诗,这五首短诗又该有怎样的设计思路;《海燕》则是一篇散文诗,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这五首诗各具特色,如何“整”?我想过,以主题来“整”?不行,主题不一。以形式“整”?也不行,有长诗,有短诗,有格律诗,还有散文诗,形式各不相同。

几篇课文主题不一,形式不一,想要打通它们之间的脉络,做成群文阅读,的确有点困难。后来结合单元导读发现,几篇诗歌的知识点有共同点,主要有三个:重视朗读,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所以,最终决定,讲读课教方法,自读课练方法,自读课上让学生对学到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说说诗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安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课时

《梅岭三章》              1课时

《短诗五首》              2课时

《海燕》                      2课时

《学习扩写》              1课时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想

第一篇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一首抒情诗,感情真挚而浓烈,并且涵盖了这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适合朗读,意象鲜明,感情浓烈。是这个单元的“眼睛课”,因此需要在第一课浓墨重彩地讲解,交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以有利于后面自读课的学习。

因此,我打算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读,第二课时重在品,以及方法的归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顺诗歌,感受诗歌音韵美。

2.概括层意,把握诗歌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诗人舒婷的一首爱国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大家自由朗读课题,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设题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通过课题就能感知作者的爱国深情。

二、自由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注意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句式上的特点。

句式整齐,押韵合辙

2.自由朗读诗歌

让学生练读诗歌,然后,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设题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隐约感知诗歌情感。

三、再读诗歌,把握情感脉络

1.全体齐读诗歌,思考:四节诗,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2.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让学生感知作者写诗的情感脉络,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齐读诗歌,结课。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意象,读懂诗歌

2.字斟句酌,品味语言

3深情诵读,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一节与第三节诗歌,思考:这两节诗歌中的意象群各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一节选取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写出了祖国落后沉重的历史;给人的感受是压抑,沉重。

第三节诗歌选取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写出了祖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孕育的无限希望,给人的感受是百废待新,无限希望!

二、指导朗读这两节诗歌,把握语速、节奏、语气和语调。

三、品读第二节诗歌

同学们觉得该如何朗读第二节诗歌?

为什么说是痛苦的希望?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该如何理解?

痛苦是因为希望一直不曾实现。

花朵,写出了希望的美好,未落到地面,也是说希望不曾实现。

四、品读第四节诗歌

1.这节诗歌写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母子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品读这一节诗时,可以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从而知人论事,更深刻地领悟诗歌内涵)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伤痕累累,写出了祖国母亲饱受磨难。

2.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这三句话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这三句话与前面三节诗歌相照应。祖国沉重落后,我迷惘;祖国希望一直未实现,我深思;祖国遇到新的历史时期,我沸腾。

3.诗歌哪几句话写出了自己要回报祖国母亲的铮铮誓言?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指导朗读,读出誓言的味道。去取得三个字单独成行,舒缓语气,为朗读下句蓄势,下句使用排比,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深情朗读,小结方法。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一二三节,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赏析诗歌的方法,找到几个关键词:抓意象,品语言,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顺口溜诗歌学习方法:

学习诗歌有妙招,由象入意是诀窍。

字斟句酌悟诗情,品读语言最可靠。

感同身受能共鸣,深情朗诵意自晓。

知人论世找依据,体悟情感标达到。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音韵之美。

2.品析语言,抓住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如下诗句,学生齐读,说说感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几句诗,都给人一种大义凛然悲壮豪迈的感觉,表达了仁人志士视死如归的气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也是这样的作品。

二、读小序,知背景

指名读小序文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可以看出形势的危急,处境的艰险。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两遍,说说读后感受。

2.你觉得朗读这组诗歌应注意哪些?

四三节拍,节奏分明;

合辙押韵,铿锵有力;

豪迈大气,悲壮奋进。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招”,一呼百应,豪情万丈!

“斩”,斩钉截铁,果敢有力。

“十万”,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多努力”,殷切希望,催人泪下。

“即”,献身革命,义不容辞。

“遍”,全面胜利,信念坚定。

“自由花”,展望未来,无限向往。

五、再读诗歌,余音绕梁。

带着对陈毅元帅的景仰,全班齐读诗歌。

六、诗意结课,情感渗透。

古往今来,像陈毅元帅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正义事业,舍生取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与故事,令人敬仰。我想,当国家民族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像他们那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需要把握自读课的特点,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氛围,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意象,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2.发挥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氛围。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师解读《萧红墓畔口占》

三、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准备其中一首短诗 可以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准备完毕,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学习成果。

四、学生展示讲解其余四首诗歌

五、短诗朗诵比赛

六、齐背诗歌结课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高尔基的《海燕》,是他的代表作,又是讲读课文。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篇课文,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的英姿,表达了作者对海燕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形象,通过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形象鲜明。同时,使用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以短句、感叹句为主,有浓郁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另外,这篇文章使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美。教学时都需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结合对海燕的描写,分析海燕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老师最喜欢一篇文章,也是老师背的最流利的一篇文章,每每遇到过不去的坎,老师都会想起那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篇文章就是高尔基的一首散文诗《海燕》。老师现在读到这篇课文,仍是热血沸腾,倍受鼓舞。这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本课新词:

苍茫  高傲  蠢笨  熄灭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三、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点评朗读情况,说说注意事项

重音,语气,节奏,情感与气势

2.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依次写暴风雨初起,海燕无所畏惧的姿态;暴风雨逼近时海燕战斗的姿态;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的呼唤。层次清晰。

四、聚焦“海燕”,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对海燕直接描写的句子,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学生圈点批注。交流,展示。

五、齐读课文,收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侧面烘托手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海燕形象

2.结合创作背景,了解象征手法,把握作品主旨。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海燕的形象。

二、体会侧面烘托的作用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朗读,说说读出了什么,可否删去?

2.课文主要是写海燕,为什么要写海鸥海鸭企鹅?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说说这些对表现海燕有何作用?

三、出示写作背景,了解象征手法,进一步把握作品主旨。

四、品味语言,感情诵读。

请找出本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修辞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并有感情地朗读。

五、提出希望,激情结课。

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海燕的精神永不过时。在生活的暴风雨中,希望我们同学也做一只勇敢坚强乐观的海燕,高傲飞翔!

《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扩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小学时,学生曾接触过扩句,所以,扩写并不是一个难题。只是,扩写的一些注意事项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所以,这节课,要在学生自己实践扩写的基础上掌握扩写注意事项及方法,并进行巩固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进行简单的扩写训练,让学生熟悉扩写注意事项

2.通过扩写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掌握注意事项及扩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扩写注意事项及写法的归纳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吧?其实,东汉古籍《风俗通》种关于这个故事,只有不到五十字: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我们学习的《女娲造人》实际上是对《风俗通》里的《女娲造人》进行了扩写。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扩写。

二、进行扩写训练

屏显:

小明和妈妈发生了争执,夺门而出,妈妈辛苦寻找小明,最终小明读懂了妈妈,母子和好如初。

                ――《那一刻,他读懂了妈妈》

二、学生静心写作10分钟

三、展示学生作品,归纳注意事项(15分钟)

在展示学生作品的过程中,及时表扬优点,并发现问题,归纳扩写注意事项。

四、修改完善刚才的扩写训练(5分钟)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并充实自己的扩写。达到学以致用,把方法转换成能力。

学生完善作品后,同桌交换欣赏对方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5分钟)

五、小结全课

再次强调扩写注意事项及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后三个写作实践,任选其一,进行写作训练。

以上,是我对这个诗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工作室同仁点评:

李洁老师点评:

                博览,深思,精设计

    ——评吴秀萍老师九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李洁

看着吴秀萍老师发的课件,听着吴老师的讲座,恍然觉得自己就是吴老师的学生,享受着那充满诗意和挑战的课堂。当讲座结束,依然“沉醉不知归路”,当吴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做吴老师的听众也是幸福的!

吴老师此次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其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如叫“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整体设计”更合适,因为吴老师的视野广阔,她的着眼点是初中六册书的诗歌教学。在研读课标之后,在横向、纵向分析比较后,在充分揣摩编者意图后,吴老师才厚积薄发地去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站在这样的高度,有了通盘的考虑,教学设计怎能不厚重?吴老师教会了我备课要做到——博览,

吴老师对七、八、九年级诗歌教学的编排总结出了这样的规律“由分而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吴老师的教学设计何尝不是如此?她已登上诗歌教学的顶峰,自然能做到“一览众山小”。尽管吴老师在讲座中谦虚地表示自己“接到任务后,寝食不安”,我觉得这种“不安”恰恰是她敬业的体现,凭她的功力,这样的任务简直是小菜一碟,她却如此谨慎,值得我们学习。在“1.对单元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2.对整个单元有整体设计教学思路”的深思之后,她定下了三个单元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3.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涵。”目标之精准,得益于吴老师的深思熟虑!

在每一课的具体设计中,吴老师充分考虑到每一课的类型及其所承担的任务,做了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单元起始课的教读课,两课时直击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读诗歌。理脉络;抓意向,品语言,采用各种方式训练。此课设计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吴老师归纳出的学习诗歌的方法:抓意向,品语言,抓朗读,悟情感。吴老师用顺口溜的方式总结出来,让学生喜闻乐见,易学易记,在轻松愉快中就掌握了学习诗歌的要领。“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就是名师和普通老师的区别!

另一个亮点就是自读课的设计,学生的诗歌仿写可圈可点,从仿写中可见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掌握、创造都达到一定深度,这既是对九上诗歌单元的巩固,也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对初中诗歌学习内容的提升。

写作教学同样“不走寻常路”,把扩写的知识点、注意事项放在学生的扩写实践之后,在学生最需要时给出解药,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一般。于细节处见真功,此教学设计可谓精设计!

由于没有使用过这套九年级教材,不敢妄议哪里有缺陷,我想,完美的课堂永远在路上,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是我们每个有思考的语文人的神圣使命。

周国新老师点评:

            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这样“整”

一一评吴秀萍老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周国新

怀着一种对名师教学设计的期待,我点开了吴老师传到群里的课件。一种匠心,一种精心扑面而来。

细细拜读,一句话愈发清晰。我认为吴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整个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延伸和总结。

在开讲九下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之前,吴老师先回顾了从七年级以来所学的诗歌。这种站在整个七八九三个年级的高度上的思考和设计,显然高于一般的教师。接下来的单元整体设计,“朗读品言析意象,知人论世得真意”显然是对以往诗歌阅读的延伸与提高。这样在新课学习中又完成了诗歌阅读的复习,可以说是复习课和新授课的自然整合。

七八年级的诗歌阅读,重在吸收,九年级尤其是九年级下学期的诗歌学习自然要兼顾到输出,即要体现从读延伸到写。吴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写促读,对所读诗歌的仿写。从吴老师的课件上展示出的学生仿写作品看,在仿写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仿写对象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中国是诗国,诗教是中国的传统。但因为当前中高考不考写诗,因此引导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试着写诗。这是对狭隘应试教学的超越,更是教师的眼界与胸怀。

在分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精准,教学环节简约,不蔓不枝,课时整体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设计看似简单,但越简单的设计,越考验教师的学养与技能。这种设计必然追求预设与生成的相遇和精彩。

当然完美的设计,永远是一种理想。我个人感觉,这个设计还可以加强整合。比如把单元第一课作为眼睛课(李磊主任语),以此课为媒介让学生明白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为什么读诗,读诗要读啥,怎样读,跟七八年级读诗有啥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去自读其余的诗,在自读中应用读法,检验读法。再比如把单元读写目标整合,吸取宫锐老师跟着教材学写作的经验。总之,吴老师的设计别具匠心,精彩纷呈。       

刚才又聆听了吴老师的讲座,吴老师声音清脆悦耳,态度谦恭,出语真挚,深谙诗歌教学之三昧。

九年级下的阅读按文学体裁组元,明显地传达出编者的阅读要求:对学生进行文学阅读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兴趣,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因此,教学必须根据每一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阅读规律设计。即要教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个性。诗歌的主旨是情和意,以情为魂;诗歌的写法是用意象造境,以境传情达意。吴老师以意象为抓手,以朗读品味为手段,以知人论世为补充,以得真意(情)为目的。完全符合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本质要求。当然诗歌的思维的跳跃性、语言的抒情性、非常规性,在初中阶段还无法完全让学生领悟,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一点还是非常必要的。

宫锐老师点评:

                      送你一双金翅膀

——评吴老师对“学习诗歌的方法”的归纳指导

吴老师归纳的“学习诗歌的方法”非常好:简要,实用,紧扣诗歌学习的重点及新教材诗歌编排的意图与宗旨,给了我们教师及学生学习诗歌以思路及方法的指导,具有引领意义。我觉得吴老师是要通过这一讲座,给学生传达关于诗歌学习的这一理念:送你一双金翅膀,愿你在诗歌的天地间展翅翱翔!

吴老师把“学习诗歌的方法”归纳为12个字——抓意象、品语言、抓朗读、悟情感。

“抓意象”:意象是诗歌用以表达情感的载具,诗歌中要传递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总要通过具体的景、物寓示出来,因此,教会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些能暗示作者情感的景与物,也就基本上能揣摩出诗歌的情感倾向了。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第一节,精心选择了“干瘪的稻穗”、“熏黑的矿灯”、“破旧的老水车”、“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极力表现诗人对祖国的痛惜、爱怜之情,为下文表达自己为祖国的振兴、强大而奋斗奉献的情怀做铺垫。可见,教会学生抓意象,就等于交给了学生读诗歌的金钥匙,这一点,吴老师做得很好!

“品语言”:诗歌非常注意语言的提炼,诗歌的语言是优美、含蓄、精湛、内涵深刻的,教会学生品析诗歌语言的妙处,也就交给了学生进入诗歌王国的金翅膀,可以让学生以后在诗歌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同时,也助力了学生解答阅读题中的“语言鉴赏”题,可谓一举两得,功德无量。

“抓朗读”:诗歌的内容、形象特质、节奏韵味、语言的生动形象、喜怒哀乐等情感倾向,仅靠默读是无以意会的,必须依靠朗读,必须通过进入情境、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并再造的。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包含的诗人对祖国的痛苦、悲哀而又充满希望和爱的情感,唯有通过朗读才能展现出来。因此,教会学生朗读诗歌,也就等于教给学生一块敲门砖,让学生能够敲开中国诗歌宝库的大门。

“悟情感”:古今诗人的诗歌,都是有情之诗,很少有只说风物不关情的。故而,读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体会、感悟诗人于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的,这也是 “知人论世”的原则在诗歌学习中的运用。故而,教会学生体悟诗歌中的情感,也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艘船,为学生以后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寻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老师今天的讲座中可资学习与借鉴的很多,沧海浩瀚,我只掬一瓢,浅谈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教学】朗读品言析形象,知人论世得真意――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络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