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河的记忆

          老院子

儿时的老院子。

七十年代的大西北,家家都把屋子建在阳坡凹凹上。我家也不例外,在一个小山坡上,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然后平整出一块平地来。四面打出一土土墙,围成一圈,靠南挖一个窑门洞算是大门。由于没有木板、木材,大门一年四季敞开着。

最怕年底的野狗。它们三五成群到院子里搜吃的,起夜,小孩子被它们吓哭是正常下过的麻烦事。运气不好,碰上连接在一起的狗,甚至有被围殴的危险的。哥哥都被咬过。至此,小一点儿的更是心惊肉惊。

人家正上面是一座大上房,或一个上窑!可我家是一个金字塔的土台。听爸爸妈妈说,那是要修上房预留的位置。这个土台也是我唯一的玩耍乐园,鸡上野下地,还能瞭望。

土台西!那是我们厨窑。

厨窑坐西朝东,窑门有一扇木板门,是榆树做的。合缝没有合紧,小孩手伸进去,大人的手无法伸进去。妈妈常常出远门时,把锁子的钥匙丢进屋里,我一放学就可以找馍馍吃了,或吃了晚饭,就上炕写字……

厨窑门左右各一个窗洞。北边的离土堆近,一米余,离地面也大约一米五吧。母鸡只能借土坡顺势飞入窗洞,产蛋。妈妈改善火食时,从屋里伸进去,就能掏一两个来,全家就香香地吃一顿鸡蛋面!南边的窗子用白纸糊着,采光,透光是专供窗台当书桌得吧。

进门就是案板,案板下面一个仓子,储蓄养猪之物,也是猫的家园。案板右边是大小两个锅。那口大锅足足可以做十来个人能吃饱饭的。小锅里常常储备些馍馍、窝窝头的干货。灶台上有两条板,架在木棍上,木棍钉在墙上。大锅正后的木板上方,贴灶爷的,木板是摆供品的。这只有在年关可以看到。第二块板上,摆放着干干净净的大黑碗、筷子和一把切刀!怎么没有碟子?也许根本就没有!擀面杖在案板上。

案板左边有一段空地,那算是“餐厅”了。地桌就是炕桌,炕桌就是饭桌,随季节而交替,夏日为地桌,冬季就是炕桌!过了餐厅就是炕了。

西北的炕是有讲究的。让我留恋,让我记忆犹新,更是让一家人维系生存下来的功臣!

厨窑南北两头还有两个哨眼,南为采光采气之用,北为冒烟走汽之需。

与厨窑相连的是平顶窑,上平顶窑是高房台!那是妈妈下饭不熟时,让我透烟筒的路。也是妈妈晒麦子的“场”!

土台东面算是客厅。那茅屋就是爸爸妈妈一辈子的家底!

我们家再没有什建筑了。

这就是我们的院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小河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