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

        本周我阅读了一本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在纽约时报里,它是这么被评价的:“《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同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也对他的作品做出极高的评价:“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世界,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读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一直想写篇读后感,却发现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对我而言,仅仅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塔;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我的上将奥雷良诺。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百年孤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