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琴弦摘抄

 1.人有哪些特点

  我们不管是写植物、动物,还是写静物和事情,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写人。人是社会活动的中心。为了把人物写好,必须了解人都有哪些特点。

  这好像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作为中小学生,谁还不知道人都有哪些特点?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

  凡地球上之人,分属不同的人种,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以及棕色人种。不同的人种义分居不同的洲区。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处处有人。而人又分属不同的国家。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情况。这些大方面的不同,就意味着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惯不同,历史不同,信仰不同。当你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自然都是应该注意到的。

  就是在一个国家内,还是有不同民族的问题。比如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特点?还有个地域问题,西部与东部,北方与南方,周边与中原,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就是同属汉族,由于居住的地方不同,仍有不同之处。

  当然,这些都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还有不少是特殊情况。比如,黑人原先都在非洲大陆,可由于奴隶贩卖,今天美洲也不少;有的白种人,由十加人了我们的国籍,也成了中国人。同样,中国人也有移居他国的。这些种种的不同与例外,都关系到你笔下人物的特点,都应该给予关注。

  接下來,与人物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衣食住行了。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都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特点。

  至于人的性別、职业、年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文化修养、举止谈吐、思想状态等等,都属干你笔下人物的属性。如果细说起来,还有很多。

  看来,人物的特点还真不少。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大概知道在写人物时应该从哪些方面下笔了。

  大家小心些。就是这位不讲究穿着的先生,教书却特别认真,对中国留学生也很公允,没有民族偏见。在这里,他的外表穿戴与内心品质就形成了对照,让人觉得先生可亲。

  三百六十行,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特定装束。也就是说,从服装上我们大致就可判断出某人的身份。这不但是指穿制服的人,就是穿普通服装的人也能从装朿上透出自己的身份及相关情况。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很熟悉的。小女孩一出场,就是穿着一向是她妈妈穿的人得多的拖鞋。就这一点,可见她的家境。

  十多年前,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人。大概是一个春天的下午,二四点时,我去距济南火车站不远的一个餐馆吃饭。餐馆的人已经差不多都走了,只有一个二四十岁着西装革履的男人还在吃饭。不少桌子上都有客人吃剩下的-盘盘饭菜。我选了一个座位,要了一份饭菜,慢慢吃了起来。这时,我突然发现上面说的那个人换了一张桌子,把桌上几个盘子的剩菜倒在一个盘子内,然后扒着吃了起来。这时,我才明白:他原来是一个乞丐。再看看他那讲究的穿着,风没吹过日没晒过的细白皮肤和健壮的身体,除了让人觉得他有点狡黠之余,还对他产生了?一种鄙夷之情。

  除了鞋帽服装外,身上佩带的饰物也是很有“戏”的道具,在反映人物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15年前的一天,我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农民装束的人,手里提一个旧包,胸前的棉衣上別了一大片金灿灿的奖章。出于好奇,我特意上前看了看,那都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的军功章啊!足有七八个。

  很明显,可以断定这些奖章不是捡来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他可是个有功之臣啊!可是,除了特殊的日子或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外,谁会把这些原本该珍藏的纪念品悬于胸前呢?大概是生活上有了困难,想得到政府什么照颐的吧!

  总之,透过服装的款式、颜色、布料,衣帽的选择,饰物的佩带,不用听言观行,就可以把人物的身份、修养、气质、眼前的生活状况、心情是否舒畅等种种情况,猜个八九不离十。你要仔细观察你描写对象身上的那层“皮”,力争从中发现他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

  2.山珍海味伴粗糠

  中国有句人人都熟悉的话:民以食为天。人们把吃饭看成了头等重要的事。同穿戴一样,通过饮食也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有关特点。

  《穷人》写桑娜家“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因为她家是打鱼的,所以才只有鱼吃。至干菜,那是需要拿钱买的,很明显,她家没有这种钱。自然也吃不起白面包。尽管家境不好,桑娜却仍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决心收养他们。可见桑娜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

  《一夜的工作》写周恩来总理工作了一夜,只要了一杯绿茶和一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这一点,可见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俭朴!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吧。清朝初期,于成龙在福建官至按察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省公安厅厅长、高级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集于一身的省级司法长官,在招待突然造访的王爷时,吃的竟是窝窝头和用糠皮做的炒面糊糊。难怪康熙皇帝说他是“天下廉吏第一”。

  你还可能看过关于XX的一些电影、电视剧或书吧。一次,XX设宴招待苏联斯大林派来的客人。苏联人能喝酒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客人连饮几杯后,敬酒给XX。可XX不善饮酒,周恩来就出来挡驾。在日常情况下,这并没什么,可在外交场合,哪怕是很微小的一个细节都是意味深长的。人家敬你酒,你不能喝,既有失礼之疑,又有矮人一截之嫌,当然是要不得的。有来无往非礼也。轮到XX回敬苏联客人了。他首先吃了一个大辣椒,然后又给客人夹了一个。客人看XX吃了,像没事一样,就也放心地嚼了几下。谁知,竟辣得龇牙咧嘴,惹得全桌人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客人临走时,XX还托他给斯大林带了一串红辣椒,也想让他见见中国人的礼节待色。你看,外交场合宴桌上多有意思。从中,我们不可以看到XX的机敏吗?

  不间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有的人爱吃山珍海味,有的人喜欢粗茶淡饭;有的人用刀叉,有的人用筷子;有的人饭后饮茶,有的人饭余食果;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酒肉臭弃……反过来,透过这不同的饮食,不同的4惯,又可映照出不同人的种种特点。

  3.別墅、楼房、茅屋

  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在于说明人们的居住条件是不一样的。相对于衣食来说,居住环境能更多地说明人的特点。

  你想,分别以别墅、楼房和茅屋为居住条件的三个儿童。他们的性格、教育等方面的特点会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住别墅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生活幸福,所受到的教育很可能是很好的,各种玩具、书籍、乐器,甚至电脑都会有的,见识自然要广博一些,但由此,会不会很娇气呢?而住茅屋的孩子,生活就显得艰难得多,很多现代文明恐怕还难以享受,甚至有时还会为生活所迫,有辍学的可能。但艰苦的生活环境也会给他一个坚强的性格,比如,不怕累,能吃苦等。

  居住环境不单是指住房的质量,还包括面积大小,房间多少,楼层高低,相关辅助设施以及床铺、家具和各种生活用品等。

  我们在写人物时,如果能恰当地结合居住条件来写,不用多少笔墨就能说明问题。就拿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来说吧,其中的一个人物西蒙的居住条件怎样呢?我们借助桑娜的目光来看一下: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这里,我们仅从“稻草铺”二个字,就完全能够想像出西蒙家的居住条件如何了。

  著名诗人、文学家何其芳在《一夜的工作》中,是这样写周恩来的办公室的: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房子是“高大的宫殿式的”,猛一听,会觉得很阔气。但你可不要忘记,这是国务院总理的办公啊,那可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办公的地方啊,总不能太不像话了吧。但办公陈设却仅仅是“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这与现在那些企业老板们的大写字台、真皮转椅等办公用具相比,真是太俭朴了,由此反映出的品质太高尚了。

  居住环境是观照人物的一面镜子,要把这面镜子摆好,擦亮。

  4.飞机、轮船、自行车

  现在,交通工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捷。到什么地方去,特別是在城市,人们很少再安步当车了。坐个公交车,搭个出租车是常事。

  同吃饭、穿衣及住房一样,从乘交通工具方面也可看出人的特点。比如,从郑州到广州旅游,甲坐飞机,乙乘火车,丙坐长途汽车。单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同吧。再比如,如果一个人出差本来有条件坐飞机的,可他只坐火车,那可看出他比较节俭。让一对农村老人坐飞机去旅行,那可看出他们的子女很孝顺,同时经济条件也不错。某人的经济条件许可,但他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不管是刮风下雨,不坐出租车,他大概是有锻炼身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考虑。

  --个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一天,一个邻居跟我爸爸说:“你赖好也是一个局长,每月好几千块钱,怎么还骑这么破一辆车子一一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由此,我们可知这位局长“爸爸”是艰苦朴素的,不像有的人那样爱张扬排场。

  如果有兴趣,你可抽空看看你们校门前停放的车子,从牌么车型、新旧等方面,推测一下车主人的一些特点。然后再跟踪验证一下自己的看法,那一定是很有趣的!

  5.一人一貌

  体型和相貌,是一个人区別于另一个人的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成功的描写往往能使人过目难忘。

  《二国演义》巾刘备的长臂、关公的红脸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水浒传》中武大郎的矮小、鲁智深的魁伟都让人记忆久远。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说,他的爷爷“是个大髙个儿,出入房门总要弯着腰”。你看,就这一句话,就使“爷爷”的形象一下子鲜明起来。

  你在学习描写人物的身体特征时,可以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开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比方说写面部,可以分别从眼睛、鼻子、嘴巴等方面写起,形成几个小中心区。以眼睛为中心,可以顾及眉毛、睫毛、眼窝;以嘴巴为中心,可以兼顾牙齿、唇形等;以脸庞为中心,可以注意额头、曲颊、下巴、酒窝等。在进行这些描写的时候,要特別注意抓最明显的特点。比方说,某人脸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个痣,那就写那个痣:它的位置、大小、颜色,给人的印象等。如果鼻子有特点,就着重写那个鼻子。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眼睛是人心灵的天窗。机敏、迟钝,聪慧、愚笨,修养如何,生活幸福还是艰辛等许许多多的信息都可从眼睛中传达出来。

  另外,皮肤、手、脚也都是人们生活的见证,也要注意描写。作家李準的《手》那篇文营,大家可能看到了吧,写得多好!

  通过练习,我们在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以后,到具体写人物时,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某个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行了。

  6.言为心声

  语言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舅舅给我家送来了几包棉籽,爸爸皱皱眉久?说:“种,没有时间;不种,棉籽又浪费了。怎么办呢?”妈妈听了说:“你遇事总是心问口,口问心。种!我包了!”说完就笑起来。

  你看,通过“爸爸”、“妈妈”的话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性格多么鲜明:一个遇事犹豫不决,一个做事果断利索;一个说话前思后想,语言显得比较严密;一个口快心直,语言也简短干脆。但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性格都让人觉得可爱。语言的作用真大啊!

  如果能写好人物的语言,作文就比较容易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男人有男人的语言,女人有女人的语言;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语言……要想写好人物的语言,最忌讳的是瞎编乱造。你要写谁就要注意听谁说话,而且要经常听。只有这样,才能听到最能代表人物心灵的话。而且,话不像某种东西,过了儿天还在那儿摆着,它无影无踪,稍不留意就消逝了,所以要勤记。

  写好人物的语言是一种快乐,能听别人讲话也是一种快乐。如果处处留心不同特色的语言,那就不愁写不好人物的语言了。

  7.提示语的位置

  谈过描写人物的语言之后,顺带也说一下使用描写人物语言的几种形式。请看下面几个例句:

  (1)老班长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2)“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3)“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

  以上是引述语言的种形式。第一句话是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第二句话是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第三句话是引语在前后,提示语在中间。那么,提示语和引语的关系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是随意安排的吗?

  实际上,说透了,提示语和引语的关系是由说话环境决定的,该是怎么样的环境,就怎么样安排二者的位置。如果情况比较从容,又显得比较郑重,就采用第一句话的形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如果倩况比较紧急,下面一个人的话是紧接着上面一个人的话说的,就用第二句话的形式。第二句话是在“我”打断了“老班长”的话以后说的,中间没有任何间隙,如果把提示语“我打断了他的话”放在引语之前,那就没有仟何着急焦虑的气氛了。这点,你一读就体会出来了。第三句话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是在气氛比较舒缓的情况下采用的,说明前后引语之间,说话人的态度有了变化。“他轻轻地摇摇头”这种动作就是在他说了前面的话以后出现的,所以也就如实地这样写了。

  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以后,这就要求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要留意当时的说话环境;写作时,要斟酌引语与提示语的位置关系。如果能顾及到阅读效果,一般就容易安排了。比方说,第二句话只有把提示语放在引语的后面,读了第一句话后紧读第二句话才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语气才连贯,否则,就別扭了。

  愿你把提示语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

  8.我猜你想

  心理活动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果说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心理活动就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了。语言可以有真有假,心理活动却完全是真实的。平时我们常说,要是我能钻到某某肚子里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就好了,就是说要知道人的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

  心理活动好比是一种没有说出声的话。之所以没有说出口,或是因为没必要,或是因为没办法,或是因为不应该,所以这就决定了心理活动的隐蔽性。一个人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你不可能知道我的心理活动。当然,你可以揣测,尽管有时可能猜对,有时可能猜错。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特別是“我”或“我们”是文章中的当事人时,不能用“他想”或“他们想”这类的W语。但并不是所有文章都不能这样用,文学作品中小说这个体裁的作品可以这样用,这个问题不属于我们探讨的范围。就我们中小学生的作文来说,是没办法这样运用的。

  这样说来,是不是别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写了呢?也不是。比如说,看图作文,有时我们要描写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可以的,?就是描写H常生活中的人物也是允许的。不过,这有一个条件,通过观察,你只能用“大概”、“或许”这一类不确定的揣测性的词语。或者你在事后知道了某人的心理活动,在写文章时也可以恰当地写出来。

  揣测心理是人们的一种能力,也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但揣测是建立在一定根据之上的,要科学,不能胡猜八猜。这种根据就是别人的言行举止。看到人笑,当然就知道他心里高兴;看到人哭,自然就知道他心里难受。如此等等。如果有时你揣测不到图中的人或生沾中的人是怎样想的,你可根据他的表现,模拟他的动作,或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下时会是一种什么心理活动呢?这样,揣测就会准确一些。当然,有时也有假象。最近某报刊登的一幅照片上电视女节目主持人笑嘻嘻的,可旁边的文字说她的笑是装出来的,不是发自内心的,间为她的嘴的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由此,我们还应该叫白,通过外表揣测心理活动时,还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厚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象,不要上当。

  别人的心理活动我们没法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总是知道的吧,所以在涉及到需耍的心理活动时,应细腻地刻画出來。这样做,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是很有用的。

  9.让事实说话

  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有时语言也有假的;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动作也可以是装出来的;穿衣戴帽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衣帽也吋以不是自已的……也就是说,在表现人物的特点时,上述的外在特征部有一定的虚假性、可变性;只有一点是假不了的,那就是事实,就是让人物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展示自己。是高大,是渺小;是君子,是小人,只要看他日常的行为就可以了。

  那么,怎样通过事情来写人物呢?

  通常,我们可以这样来写人。

  首先,是一人'事。也就是说,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就拿《妈妈的心》这篇作文来说吧,作者通过“妈妈”主动纳税这件事来表现“妈妈”的热爱国家。事件很典型。通过“妈妈”的语言、行动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把“妈妈”的形象刻画得很饱满,很坚实,让人肃然起敬。

  其次,是一人二事。也就是说,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就拿《粗心的爸爸》来说,从作文的题目我们就可看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描写“爸爸”粗心这个特点的。作者选择了胡子刮了一半与別人去谈话和出差错穿了妈妈的鞋这样两件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之所以要明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某个特点,是因为只写一件事显得单薄,似乎说服力不强;用两件事来写,就显得“人多势众”,根据充分得多。当然,如果写三件事,也并不为多,可能会更好一些。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这种方法写作,事件要短小精悍;否则,洋洋洒洒,就太涨篇幅了。

  再次,是多事多特点。即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的一个特点,多件事反映人物的多个特点。比如,《我的妈妈》就是通过“热爱自己的工作”、“万金油”、“教我学做人”三件事来写妈妈多个特点的,也很成功。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让人物能得到立体表现,给人的印象比较全面。

  最后,是“多略一详”法。即略写人物的多个特点,详写人物的一个特点。《妈妈不只是半边天》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读者既可全面了解你笔下的人物,又可详知人物的某个特点,兼具上面几种写法的好处。

  就写人来讲,大体就是这几种方法,而我们用得最多的是首末两种方法。但究竟要用哪一种方法最好,是根据你掌握材料的性质决定的,也没有一定之规。

  10.举手投足看真切

  人们的特点大多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动作的描写,重视动词的运用。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当站长把荒岛上精心培育出来的一个西瓜切成薄片盛在瓷盘里端给大家的时候,“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里,作者之所以能把战士们珍视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心情刻画得格外逼真,主要是在于极为恰当地运用了“笑、捏、闻、咬、端详”等动词。由此可见,选好动词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要想选用好动词,最关键的是要观察准确。你也许对这样的例子并不生疏: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动作,让同学们找一个动词来说明,结果往往会出现用几个动词的例子。这就说明不少同学没有观察准确,因为一个动作只能用一个准确的动词。

  观察准确是用好动词的前提,但理解准确词语也很重要。比如,“捏、拧、揪、掐”这些动词代表的动作虽然基本上都是那么几个手指头做出来的,但意思根本不一样。如果理解不准,就是观察准了,恐怕也难以用准。

  理解词语,不但靠词典,更要看它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词典里的意思是词语的“死”意思,而词语的“活”意思是词典里没法查到的。比如,说“小鸟掠过水面”中的“掠”字,字典里的解释是“轻轻擦过或拂过”。而那种翅膀一动不动,从高到低,儿乎贴着水面,然后又猛然飞高的敏捷,任何词典都是无法写出来的。只有当你在生活中亲自看到这种情景时,才会理解词典中的“掠”字,才会用准它。

  当你既观察准了,又弄准了词语的含义,才具备了用准词语的条件,才可以从众多的近义词中挑选出最准确的那一个。

  11.需要提个醒儿

  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影视中,人物是如何动作的,一眼就看见了;是用什么声调说话的,一听就知道了。可是,当你把这些写成文章的时候,眼睛看不到画面了,耳朵听不到声音了,读者只有通过你恰当的文字描写,才能如同耳闻目睹你的见闻。

  比如: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他微微地睁开眼睛。老班长严厉地说。用低沉的声音说。其中带点的词语是不能没有的。没有了它们,意思虽然也说得通,但不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动作的状态或事物的性质,传达的信息是模糊的。

  这些经常位于动词前面,用来说明动作方式方法的词语,一般都是形容词或副词。语言能否写好,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对这部分词语掌握运用得如何。

  比起动词来讲,形容词的数量要大得多,而且分寸感强。此外,大多又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理解起来要比动词难些。这都需要我们下功夫才行。

  用好动词和动词前的形容词,都是为了写好人的动作。动词运用得好,就能把动作写准确;形容词用得好,就能把动作写逼真,把特点写鲜明。

  12.一切服从主题

  上面我们谈了不少关于写人的知识,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都要应用到它们,只是要我们心中有个数,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至于用哪些知识,不用哪些知识,要完全服从主题。也就是说,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多用时就多用,不该多用时就少用。一切由文章的主题决定。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是被誉为世界童话之王的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同学们都很熟悉。我们就以它为例,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知识的。

  穿戴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可作者只写了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上身穿的什么,下身穿的什么都没写。这是不是写得少了呢?不,一点儿也不少,而且是恰到好处。因为在大雪飞舞的除夕夜,空中是雪,地面是雪,而小女孩上无遮挡,下无裹足,再没有比这使人感到更寒冷的了。这里的“光着头赤着脚”就最具表现力。可见作者用笔的准确、经济、典型。

  外貌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可作者只写了“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这么一句话,至于眼睛像什么,眉毛像什么,嘴巴像什么,统统没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头发有色有形,最能和雪花映衬在一起,这样就巧妙地使美丽的外表与冷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觉得这个社会不协调,不合理。而其他外貌都没有头发与雪相结合的机缘好。可见,作者在选择外貌描写时,也是极精当的。

  居住条件也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可作者也只写了一句:“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话,由这句话你就可以想像那整座房子的样子了。而且,这句话有很多潜台词: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为什么不用木板呢?——显然是没有;堵个裂缝还得又用布又用草?——显然东西不足;虽然堵住了,风还可以灌进来。——显然是堵而不严,仍可能是东西不足;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那小些的裂缝呢?——显然是没有堵。你看,作者的这句话表面看来漫不经心,无足轻重,稍作分析,就可发现是多么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写好人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