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语:
什么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樊登
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凡事喜欢亲力亲为,你的员工会被逼疯掉。
但是,还有一点更加重要,管理者必须要对公司负责。
简单来说,管理者要为公司赚取利润。
一个不能为公司赚钱的管理者一定会被公司干掉。
按照鲁大师的话来说,就是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1.“天天加班,却在管理层例会上被辞退了。”
李兵是我们公司移动产品部负责人,人非常努力,公司的早到榜总能看到他。
他是老板从竞争对手公司挖角过来,负责组建移动产品部门。
这不半年多过去了,团队从开始1个人(他自己)扩张到31个人。
李兵这天天加班加点,一边负责招聘人才,一边负责产品业务。
从我们这些外部门的人来看,可算得上是尽心尽力了。
但是,在2018的年中总结会上,老板却当众辞退了他。
原来,在他做部门业绩汇报的时候,产品开发了不老少,却没有一个赚钱。
而且人员工资和推广费却花了1000多万......
部门不赚钱,一直在花钱,老板出了钱,就得有人来担责。
李兵作为部门负责人,也进行了自我分析与检讨。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部门扩张速度太快,团队管理没跟上。
2.自己负责太多杂事,时间没有用在正地方。
3.决策不及时,事事都要他决策。
其实李兵的问题,是每个管理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2.先做好自我管理,再去管理别人
“只有做好自我管理,才能更好的管理别人。”
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绝大多数管理者都没有做好。
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有两种情况:
其一,管理者被赶鸭子上架,临阵磨枪。
精明干练的员工,经常会被上司提拔为管理者。
他们从来没有带过团队,也不知道什么是管理。
公司想当然的认为,通过自主学习,新主管可以在工作中学会那些管理技能。
另外,一些小公司也没有时间和财力为管理者做培训。
管理者一方面要继续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一方面要负责团队管理工作。
由于工作内容的增多,管理者的时间并没有增多,一天只有24小时,即使你再勤奋工作,通过个人努力所产出的价值仍然是定量的。
具体业务又是他们擅长的,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舒适区出不来,最后自己成为了团队的瓶颈。
其二,不知道何时该决策,何时不该决策。
这又是管理者常犯的错误,凡事都想插一杠子。
不管一下子总怕大家做不好,越是这样大家越畏首畏尾,什么事情就都来请教。
管理学有一个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只“猴子”,当下属向你请教问题,而你又作出了决策,这只猴子就从下属的背上跑到了管理者的身上。久而久之,管理者背上就背了很多猴子,需要去完成本不该他们完成的工作,承担他们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通过我这些年遇到的管理案例来看,致使一个管理者失败的原因很多;
而那些高效的管理者,一定都做好了自我管理。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自我管理呢?
别急,50年前鲁大师就给了我们答案。
3.“三招,让你轻松学会自我管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英文版是在1966年出版,已经被翻译成了二十几种语言,被管理者广泛认可。
书中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概念,比如“知识工作者”,“组织”,“时间管理”等等。
虽然现在这些概念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却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启发,正是由于鲁大师的前瞻性,这些方法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一、重视贡献,为成果工作。
放在李兵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就是因为李兵没有重视贡献,为成果工作,才最终导致被辞退。
鲁大师把管理者称为知识工作者。
我们无法使用监督和管控体力工作者的方法,去管控知识工作者。
他们只能自己管理自己,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又使得他们的工作难以取得成果和绩效。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每个人都可以来找他,而事实上每个人也都是这样做的。
你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上司,就会发现,总有人会不停地打断他。
如果真有一天他不被打扰,他又不会不停的打扰别人,询问事情的进展,组织开会等等。
如果让他们闲下来,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失去了价值,没有真正的在做事。
总而言之,管理者不是被人打扰,就是去打扰别人。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一切。
在美国、德国、欧洲、中国等大多数国家,管理者干下属的活成了普遍现象。
比如,老板干部长的活,部长干组长的活,组长干员工的活。
为什么呢?
除了习惯于之前的工作方法外,还有环境因素,管理者在同时面对一连串事务时,不久就会疲于应付了。
管理者需要的是一套判断标准,使他能够分辨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3).管理者在“组织”之中,会受到组织的局限。
由于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的内部,组织的环境和文化都会限制管理者的有效性。
比如,现代社会里,电脑办公和无纸化办公已经是一个趋势,而有些公司的老板会认为没有电脑也能干的很好。
在这样公司的管理者,就只能听从老板的意见。
再比如,公司老板一直强调“加班”文化,不管有没有真正的工作,都要忙到点才能下班。
这时候管理者也会受加班文化的影响,不自觉地开始加班。
虽然以上几点不容易改变,但这也是管理者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管理者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有效性,下场就会很惨。
二、管理时间,要事优先。
根据鲁大师的观察,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做计划,而是先从时间安排上入手。
做好时间安排的三个步骤:
1.记录时间
2.管理时间(做计划)
3.统一安排时间
为什么要记录时间?书中有一个案例:
有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呢,十分肯定甚至是百分肯定的对鲁大师说:
“我的1/3时间用于与公司高管讨论业务; 1/3时间用于接待重要客户; 其余1/3时间用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但是等实际的记录出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他根本没在这三个方面花时间。
我们都知道记忆力并不可靠,他只是认为自己应该花时间在这三个方面。
就这样他还不相信帮助记录时间的秘书呢,后来他的秘书又做了几次记录他才相信。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需要先知道时间花在了哪儿。
就像理财一样,你想知道怎样理财,得先知道钱都花到了哪里。
鲁大师又说了,许多事情都需要不受打扰的时间才能作出好决定。
比如人事决策,人是最不容易改变的,而我们开展工作时又必须用人,所以在人事决策上,就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判断了。
至于做到第二步管理时间,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找出什么事情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2.其次,哪些工作是可以授权给下属做,而又不影响最终效果。
3.最后,不要浪费别人时间。比如,无意义的会议,人员冗余,权责不分等。
最后一步,就是利用大块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第一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
心理学上常说的摆脱“沉默成本”。
虽然有一件事我昨天做了,但是今天发现对现在和未来都没有价值,就不要因为过去已经投入时间和精力,觉得可惜,而继续做下去。
这样毫无价值,浪费了未来的机会。
大块的时间也有了,也知道该做什么事了。
鲁大师说还有几条原则可以帮你确定事情的优先顺序: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关于时间管理的概念书籍有很多,鲁大师对时间管理的理念也很简单,概括成一句话:
有一件事今天必须是你做,而且必须对未来有结果。
所以时间管理的文章和概念,都可以翻译成这句话——必须是你现在做,对未来有结果。
三、有效决策,不替下属“背猴子”。
什么都做决策,等于什么都没做。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决策,什么时候不该做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只做重大的决策。
他们会把问题分为例行性的和策略性的。
例行性问题和重复发生的问题,那就通过建立一项规则或原则的决策去解决。
他们只做策略性的决策:1.找出问题的边界 2.仔细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3.重视反馈。
鲁大师友情提醒,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所以,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不断根据反馈调整和改进。
以上决策过程是一个标准的流程,虽然每个人都会按照这个流程去做,决策的结果却千差万别。
有时候不是因为个人专业能力,而是因为“人”本身的问题——个人偏见,人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环境,做出自己喜好的选择。
所以,要有善用反面意见。不会使自己陷入独断论中。
4.结语: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总结一下:如何成为一名高效的管理者
1.重视贡献,为成果工作。
2.管理时间,要事优先。
3.有效决策,不替下属“背猴子”。
如果你不喜欢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整本书,可以直接翻到第八章鲁大师已经为你整理好了文章的精华。
好了,就这样子吧,以后会继续分享管理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