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功臣被杀:朱元璋、赵匡胤的相同举动,才是贾家获罪的根源

76回黛玉和湘云联诗,湘云快人快语冒出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让人读之如五雷轰顶。

这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灭南唐后主李煜时说的话,在贾家衰败时出现,证明贾家有在皇帝之侧鼾睡的行为,这种行为显然就是和皇帝平分秋色的意义,换言之就是造反,这种说法当然也得到了红学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

贾家参与造反活动已成定论,最后抄家灭族下场十分悲惨,但对于身处其中的贾家子弟来说,在承受人间最大的悲剧煎熬的时候,总结家族走上绝路的原因也是必然之事,“源易缘”就从抄家这个结局,从曹翁在书中透露的蛛丝马迹,反推一下贾家为何会选择造反这条冒险之路。

30多功臣被杀:朱元璋、赵匡胤的相同举动,才是贾家获罪的根源_第1张图片

贾家选择跟随以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走上冒险之路,开始的时间就是秦可卿葬礼,葬礼上四王八公集体出席秦可卿这样一个身份并不显赫的贾家媳妇的葬礼,目的就是要向贾家伸出橄榄枝,邀请贾家加入四王八公团队,形成一股势力,和皇帝平分秋色。

那么,四王八公为何选择在那个时间集结造反,四王八公既然作为一个团队,能够凝结成一股势力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共同的困境和诉求是什么呢?

曹翁对北静王和四王八公的困境没有过多介绍,从贾家来看,开头几回,贾家的困难已经暴露出来了,一是经济上入不敷出,二是爵位上逐辈降爵,从掌握京畿的京营节度使这样的实权官职,变成可有可无的小京官。

也就是说,四王八公这些当年皇帝身边威风八面的实权派,随着朝代的更迭,逐渐被边缘化,要实权没实权,子孙又养成了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习性,经济上也和祖上不可同日而语。

30多功臣被杀:朱元璋、赵匡胤的相同举动,才是贾家获罪的根源_第2张图片

像贾家这样的国公府,子孙的富贵以及生存基本上都是靠祖上留下来的祖产,但现在祖产凋零,家族人口庞大,日用颇费,过惯了人上人日子的子弟很难降低标准,日益造成入不敷出。

一方面是子孙安荣尊贵,一方面家族里,比如贾政这样要求上进的,又不想落一个祖业在自己手中凋零的帽子,而自身因为在朝中一直不得皇帝重用,甚至有意排挤,所以不甘心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处境,不止贾家是这样,四王八公都是这样。

30多功臣被杀:朱元璋、赵匡胤的相同举动,才是贾家获罪的根源_第3张图片

毕竟,老皇帝用四王八公鼎立朝纲时,这些当年的功臣,在和平时期就成为一种朝廷的累赘,当经过几代,祖上的功德用尽,皇帝想甩掉这些包袱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也是朱元璋定鼎中原后,杀掉徐达等30多位功臣,以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原因,相比朱元璋、赵匡胤这两位霸主,皇帝让四王八公经过几代才慢慢削弱,也算仁慈。

但是作为都是上百年基业的国公府和王府,怎能受得了江河日下的情形,因此四王八公团结起来报团取暖,抱团邀功,希望借此重新获得往日荣光。

秦可卿葬礼后不久,在皇宫久无升迁消息的元春,出乎贾家人意料的突然被晋升贵妃,贾家上下很受鼓舞,纷纷以国舅之家自居,又为非作歹起来。

岂知,皇帝晋升贵妃只是权宜之计,并非对元春和贾家有什么好感,只是见北静王和其他七公拉拢贾家,临时对贾家施以恩惠,内心其实早已对这些图谋造反的团伙下了彻底根除的狠心。

30多功臣被杀:朱元璋、赵匡胤的相同举动,才是贾家获罪的根源_第4张图片

其实,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托梦的深意也正在此:如果秦可卿葬礼上四王八公没有对贾家拉拢,或者贾家没有加入造反团队,贾家最多是逐渐贫穷衰落下去而已,至少还能撑几世的小富之家,不至于被抄家连根拔起,更要警惕元春封妃这样鲜花着锦的繁盛,这只是假象,要及早预备后路。

也许是贾家该败,王熙凤被元春晋升贵妃冲昏了头脑,并没有采取任何后手,反而和贾家子弟一样,借盖大观园为自己人谋好处,中饱私囊贪污了不少公中钱财。

在贾家错误的形势预判下,走上了疯狂的末日狂欢之路,最后终于迎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状态,直接走向迅速覆灭的地步。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书目:《红楼梦》120回通行本、《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甲戊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多功臣被杀:朱元璋、赵匡胤的相同举动,才是贾家获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