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你觉得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吗?

R

在火车离开纽约中央车站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我叠起正读着的报纸,放在膝头。 过道对面椅子上的那个男人,正带着浓厚的兴趣扫视我报纸上的大标题。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把报纸借给他看(我早就注意到他手上没什么可读的书报)。可是,我想我得和他玩个游戏,看一下他到底会不会向我提出借阅的要求。

 为了让事情来得更有意思,我看了下手表开始计时。接下来的30分钟里,我的旅伴一直在偷看我手中的报纸。有好几次他就要斜身穿过过道来跟我说点儿什么,可是很明显,他最后还是没有那么做。我几乎看得见他的脑海中,思考的轨迹像车轮子一样转来转去,怎么开口求人的主意似乎在接二连三地闪现。

从他第一眼扫视我的报纸开始算起有40分钟了,他终于说话了:“对不起,先生,您在读那份报吗?”

读完这个片段,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自己也有这个人的影子,自己也会因为各种原因的害羞而导致,没有积极主动的去争取,可能有些失去时当下就能感知到的,但是有些失去是要过很久很久才能知道的。追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在脑海中,自行脑补了大量的对话,事情都没有开始做,就已经内耗了所有的力气,如何才能有精力去思考、作出决策、并且付诸行动呢?

 一个人会花40分钟才下决心去问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羞于开口争取对他们的幸福来说重要得多的事情。人们似乎一听到别人的拒绝便不寒而栗,于是便想尽借口避免冷遇。比如这个人会想,对面的那个人会不会因为我没有自己买报纸就认为我是个小气鬼呢;或者他会暗想,我宁愿这样呆坐着也不要开口向别人借东西。诸如此类的念头都不过是掩盖自己害怕听到“不”的事实罢了。

如果单单从消极思维和积极思维来看的话,可能这个问题还很难去理解,如果从事情的边界感来看的话,其实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分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比如,这个男人想和作者借报纸,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向作者开口借就可以了,至于借还是不借,这不是这个男人需要考虑的事情,他操了别人的心,却无疾而终。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替别人做决定,或许他会想,可以想个什么办法,让他一定不要拒绝我。ok,如果真的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的话,那倒还真的好办了!

关于自己无法听到一个“不”字的事实,这大概是来自于,尚且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的内聚性自我导致的,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内部评价机制,就不会因为外部对自己的评价,内心受到打击,过分关注于外部的声音。自己的头脑中过多的充斥着别人的声音。

如果你遇到一件事情,自己的态度到底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总结的方法就是,首先判断清楚,这是来自于自己的事情,还是对方的事情,先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至于如何评论,这是别人的事情。

1、判断自己能做什么

2、判断对方能做什么

3、可以适当的根据别人会做的反应,作出自己的回应对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你觉得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