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晴
青春期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处于少年走向成人的转折期。转折处,总需多加小心才是,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引导。
前天跟孩子同学的妈妈在微信里聊起亲子关系,她忍不住吐槽,“孩子学习不在状态,说他两句就嫌你烦。动不动来点小情绪,一回家就拉着一张脸。不仅得管他吃喝拉撒,还得看他脸色……” 哎,说多了都是泪。
说起青春期的孩子,“老母亲们”表示伤不起。另一位同学妈妈也曾幽默地跟我调侃,说儿子这个青春期撞上她这个更年期,亲子关系有点刺激的。
前段时间,上海一名17岁男孩跳江事件在网路上热传。
这位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在和母亲诉说后反遭到了批评,从车里下来后一时冲动就跑到了卢浦大桥边,没有丝毫犹豫就翻身跳了下去,而身后的母亲没有及时拉住孩子,趴在地上痛哭,待医护人员赶到时,男孩已无生命迹象。
看到这个的新闻,不禁为这个家庭捏了一把汗。在为孩子草率失去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无法想象这位母亲此后将如何度过余生。这位17岁男孩,仿佛在用生命呼喊,母亲的理解和世人的安慰。
尽管属极端个例,但也警醒我们,在从小做好教育的同时(孩子也应多多理解天下父母心),对青春期的孩子,应多给予一些关爱。父母们也要不断学习怎样更好地与孩子沟通、相处,走进他们的心扉,做他们信任的好朋友。
女儿今年初一,我们之间也有过很激烈的冲突。但总的来说,越来越和谐,走在稳中向好的亲密朋友之路上。有孩子的同学、身边的朋友,表示十分羡慕我们这样的的母女关系,看起来是好朋友,而不仅仅是妈妈和女儿。
本人在2007年就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此后又陆续赴上海参加过性格色彩、领导力课程等与心理学相关的学习,平时也阅读了不少如毕淑敏、武志红、张德芬等作家的心理著作,在亲子关系上算是有一点小小的心得,在此跟大家分享,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理解:青春本身就是不容易。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青涩的青春期,总是充满着莫名的忧伤。这种忧伤,是青春期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莫名忧伤,是必然的代价,是上帝给成长着的我们一个青涩的礼物。
忧愁,而且是莫名的忧愁,是青春期的一个典型特征。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曾经说过,“每个时代都会赋予那一代人不可复制的独特青春,并且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总在回忆里最美,身处其中时并不自知。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而在独立化的过程中,势必会有各种矛盾冲突、内心挣扎。一边挣扎着,一边成长着。所以父母、学校,包括社会,都应给青春期的孩子更多关注、关爱和包容。
面对:关注感受,多于事实。
说说前段时间跟女儿发生的一次小冲突。
周末女儿坐在书房做作业,突然喊我手机给她用一下,说要拍个照,不拍下来以后就没了。凑过去一看,原来她用红笔在腿上画起了一幅画,是一个卡通美女的头像。这做作业的人,竟然来这么一出,我也是醉了,真心觉得奇葩。
事后想想,又觉得蛮有意思的,就发到朋友圈让大家乐呵乐呵。没想到,点赞的朋友还不少。后来偶然跟她提起,把她腿上的画发到朋友圈的事,没想到她大发雷霆。大概是未经她本人同意,擅自将她的画发出去,是对她的不尊重。当时我也不甘示弱,心想“这有什么呀!发的是我的朋友圈,又没碍你什么事”。
于是两人不欢而散,各自生气。恰巧那几天在看《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从中受到了启发。书中多次提到感受的重要性,“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感受远比事实重要。”
回想那天女儿愤怒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伤害到她了。所以很正式地向她作了道歉,“没经过你的同意,把你的画发到朋友圈,是我不对,向你说声对不起”。想必女儿的内心也是极震惊的,毕竟我从未向她道过歉。
作为家中老幺,自小就极少开口说对不起的我,就这么正式地向自己的女儿道歉了。一方面顺利平息了跟女儿的冷战,重新回到了好朋友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尤其是亲子之间,父母常常作为强势的一方,从未想过向自己的孩子低头。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比成人有更强的“成人意识”,希望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尊重,把自己当作成人对待,能和父母进行平等地交谈。如果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就会少很多。
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是抵达和解的唯一途径。
引导:方法恰当,耐心陪伴。
上周末,带孩子一起到乡下跟朋友聚餐。席间上饮料时,坐在我左边的一位朋友提醒大家,一瓶饮料的热量相当于2-3两米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坐在我右边,正喝着饮料的女儿不乐意了。
此后,她多次大声重复朋友说的这句话,以表抗拒。我坐在中间,真是尴尬万分。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当场就想把女儿痛骂一场,这也太不懂事了。人家明明是好心提醒,你却当成了驴肝肺。
但我知道女儿的脾气,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好面子。所以忍住没发火,饭桌上只是轻声提醒她不要再说了。事后在回家的路上,平心静气地跟她聊这个事,她说她也知道那个阿姨没有恶意,但是自己正在喝,听了不舒服。跟她讲明事情的道理后,她也认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对。
如果我当场发飙,结局必定是两伤,她听不进我的批评,反而会闹起脾气。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影响了饭桌的气氛。第二天把她送回学校后,给一起吃饭的这位朋友打了电话,请她多多包涵孩子的任性,这事算是稳妥地处理了。
道路的转弯处,常常是事故的多发地。
人生之路也是如此,在少年走向成年的青春期、中年步入老年的更年期等过渡期,也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因此需要家人更多一份耐心和细心的陪护,才能安稳更好地度过。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喜欢或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