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生可以有很多辈子

前几天看了李笑来的一篇微信文章,说人一生不止一辈子,可以有很多辈子,7年就是一辈子。他自己的人生也充分印证,21岁有了掌握了学习的能力,28岁前学会销售,35岁前学会传递知识,42岁前学会创业投资,现在43岁……

不知道7这个数字有什么魔力,BBC的纪录片,7up,记录了一群儿时玩伴在7岁,14岁,……如今56岁的每个时间段的表现。有的人顺风顺水,有的人每况愈下。

一般人都是从《把时间当朋友》知道了李笑来,我也不例外,但也只是把这本书当鸡汤,算得上比较补的那一种。但是某牛整天把笑来老师挂在嘴边,又不时推一些他的博客链接给我,我才真的产生兴趣。

李笑来比我想象得要老,想不到是跟我父母同辈。也许因为他文章的俏皮风格,特别是『挤挤就有了』那篇,我以为他是跟风华正茂的翩翩青年。他跟罗永浩都是比较神的那类,学习成绩没有很出众,甚至有点打混,但是很有想法和执行力。这两人都是听闻新东方钱多而且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讲段子,才在二十八九去怒学英语,啃下托福GRE,从此走上讲坛(神坛),一举成名。这种人,日复一日的教书是留不住的,他们不止有一辈子,他们有很多辈子。

罗永浩,后来办了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这几年在做手机,锤子。某牛买了一部,999,用着甚是满意,对系统操作尤其赞不绝口。

李笑来也没闲着,除了写文不断身兼青年导师,最轰动的就是2011年开始投资比特币,之后几年暴涨,是他从身价不足200万跨至过亿。2012年开始学ruby(40岁开始学当码农也不晚!)混ruby社区,2013年创业做knewone.com,后来有钱了做投资人嘛,后来又尝试了互联网很多方向,用他自己的话说『今年我43岁,在一条之前自己从未想象过要走的路上……』。

他们的经历一直在我脑子里转啊转,必须写下来以作梳理。

这种成功人士(难道不成功吗?有钱有名有粉丝),还有我眼中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比如李小喵),有一个共同点,也是最让我钦佩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那就是思维方式和执行能力。他们可以跳出我们寻常人的思维方式,看到更接近内核本质的东西,并且去做,从写一个博客开始,或者做一份工作开始,逐渐积累资源,然后把人聚起来做一件事。

看了文章不能不受教,否则也是白看。如果之前几十年被洗脑了,现在要重新洗一次。

我指的就是读名校的虚荣心这件事。名校固然好,但并不是必须,就好像找人生伴侣,高富帅白富美当然好,但关键是合适。其实如果我能吸取这些人的宝贵经验,我应该专注的是我能成什么事,而不是费尽心机去哪所学校,反正我想学的东西不是只有名校才有。加上我真的很喜欢电影文化,洛杉矶是不二之选,除了国内没名气甚至可以说没人知道,我都想不出比LMU更适合的地方了。简单说就是,这学校的项目非常有利我找工作,地理位置安全周边是富人区不是贫民窟,学费比较合适差不多是USC的一半,教育学院在当地认可程度高,校园漂亮设施非常好,宿舍比UC这些公立的条件要好。

美国的公立大学,对于州外学生收取当地学生2到4倍的学费,对于他们来说是创收的一大来源,但对于我们并不划算。只因为规模大招人多,加上有几所比较出名,国内街坊邻里说出去,人家听过这学校(也可能只是听过地名),感觉有面子一点。而就读美国中小的私立学校,一不小心还被人以为是野鸡大学。已有前人总结,在美国人眼里,大学只有两种,州内的公立学校和昂贵的ivy藤校。

我好像不知道遛马遛了这么大一圈,还怎么绕回来。

有了!如果仅把读名校当作人生目标,很可能读完了不知道干嘛。7年一辈子,本科加硕士,6年左右,博士5年,读名校一般就占一辈子不出两辈子吧。不管是做一份工作还是做研究,让人持续下去的动力绝不是一张纸。不管是工作,还是做研究,都需要外在或内里的驱动力。

当我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小了说,我每一天想干什么,往大了说,实现怎样的理想,『我从哪毕业的』这件事还那么重要吗?我做这些事情需要的条件只有某所名校能提供吗?起决定性的是我自身做了什么,而不是等着名校为我做什么。我不能永远躺在这一辈子的光环里,指望它的光芒延续到下辈子、下下辈子和下下下辈子。我也不希望当我老了,最大的成就是某知名大学的校友,好像还不如『某所不知名大学的著名校友』酷哦!

当我想到自己还有很多辈子时,就高兴得想笑。李笑来说21岁之前可以只算作一辈子,之后每7年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我快23了,第二辈子已经过去近两年,在做和要做的事情与21岁之前想得很不同。虽然高中的数理化题目不会做了,心智还是有所成长。最重要的是,我的第二辈子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案了。

最后,如果想拥有很多辈子,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每7年转换一个行业或者职位,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只看到人家做手机办网站的成果,不去看他们夜以继日身心的巨大投入。学习的能力很重要,罗永浩李笑来都是学习高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一生可以有很多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