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认为“生命”和“灵魂”这两个词只适用人类自己,至于身边的动物、植物,有生命显然是肯定的,但灵魂:它们显然没有。
即使生活在同样的空间里,每个人的世界其实也是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同的。
是吗?
1、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并不存在”,反之,若是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不是一个客观存在,仍可主观感知。前者如“重力加速度”,导致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聪明人被一千多年后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羞辱;后者如曾经出现过的“燃素”、中医中的“上火”、还有“爱情”、、、
2、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它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有灵魂、、、其次,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第三,它总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即使是你事实上错得离谱的情况下。
3、(例子:不同的人,一样的经历,认识不一,一个人当水手周游世界,他说碰到的都是好人,另个人同样经历,他说碰到的都是坏人) 也许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你若是好人,世界对你好一点,若是个坏人,世界对你坏一点。其实,没有什么玄幻的,这是一个我们生活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导致的:自证预言。
4、“自证预言”力量其实很强大,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重要因素,对待它可不能马虎。过去流传着这么一个杀人案件,将蒙上双眼的犯人,用刀划过手腕,用水龙头水流滴答的声音,冒充血液流出滴答的声音,结果犯人被吓死
4、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我相信人之初没有善恶之分,无善无恶。而后天的习得,每一次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着自己,也塑造着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5、其实,大多数重要的感悟,早就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如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还有苏东坡与佛印的那个关于佛和牛粪的著名对话;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吐槽鲁迅的那句名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他一定生活在一个万恶的世界里)
6、在上述概念出现之前,你的世界好像对你全然无动于衷的;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鲜活的,对你随时有所反应。客观物质世界只会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下去,但“你的世界”却变得可以改变了,只要你改变对它的态度,“你的世界”就还马上随之改变。
7、所以,虽然我们共有同一个物质的客观世界,但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他不同的“世界”,是有不同的“生命”的;所以,即使自己有时错得离谱,这世界也会让你相信这是对的,例如那个孔子学生碰到的坚决地说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的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试图与喜欢“抬杠”的人去争输赢。
留言摘抄:
1、理解了“时间不可管理”这句话之后,对时间的感知也会随之改变。对某些人而言,时间是用来消耗的,浪费的;而对另些人而言,时间则是陪着自己见证成果的伙伴。
2、在有些人眼里,这世界是零和的,而有的人的世界里,这世界还存在共赢和共输的局面。那么,在前者只有输赢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坏人标签”的竞争者,而后者有共赢存在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
3、佛和牛粪的对话,说明你周围的人对你的反应,其实是你在他们身上的投影;我们认为别人会这么想,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会这样想。其实这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意,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对它产生的误解。所以碰到问题,要多去沟通多去理解,因为我们思维上的局限性,很容易把自己的固定思维按在别人身上,并将它合理化。
4、进而,越是优秀的人和群体,越倾向于选择友善真诚的态度;你如果希望接触到更加优秀的人,就应该先按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慢慢地你就会向那个优秀的世界靠拢。
5、你不能改变的是世界,能改变的是自己。现在前句可以修正为:有些世界你也是可以改变的。
6、并没有那么多挖空心思想要害人的人,如果别人“伤害”了你,多半是因为考虑不充分,或者压根没有想到会牵连到你;回想自己也都有“误伤”他人的情况就能理解了;所以如果自己感觉受到伤害,不要就此下结论,并贴上“坏人”的标签。因为然后是按标签去解读对方的行为,把人越想越坏,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怨恨。相当于你在创造
7、作为普通人,生活中的“幸运”和“不幸”,按概率统计,是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小概率事件。但关注幸运的人,他的世界里“幸运”的事件“貌似”多了起来,关注不幸的人,会忽略幸运的事,而让自己的生活中感觉充满了不幸。
8、善人有善报,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显性的善报,而忽略那些隐性的。(有时显性善报没有出现时,会让人对这句话有所怀疑)。而选择了“善良”,隐性的善报是必定有的,因为此时有些不幸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了,如你大度原谅了对方,至少不会担心对方再来害你了;不会因为勾心斗角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了;不会因不停抱怨而失去别人帮助你的机会。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016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