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读研?

最近与一些同学在交流关于考研、读研的观点,有些话想说,虽然都是老话,而且还是不大为人接受的老话,故此欲言又止。然后上网检索一些资料,让事实说话吧,套用一位教授的话是Seek truth from the facts。

考研人数的变化

教育部公开的资料: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研究生招生80.2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招生63.2万人(其中硕士56万)。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

我认为这是蛮有意思的数据,内涵丰富。 以我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说,1990年,本科招生人数是60万,1994年研究生招人人数是5万。时代在变,心态必然也要变化,作为老师,我也应该要改变某些观点了。各位想读研的同学应该同意的。如何变?(或者,什么不会变?)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在变化

以前,同学们问我为何要读研,我回答很简单,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研究生是要做研究的,否则怎么叫研究生呢?这个观点也许已经不对了,因为教育部的招生简章对研究生要求除了保持“高层次科研人才”外还给出另一选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意思是,研究生可以不写论文,不做研究了。无论我们是否同意,国家文件摆在那里,由不得我们不改变。

首先,国家文件规定我们要培养的是“高层次”人才。按目前的这个扩招法,10年之内研究生人数破千万,13亿人口有1千多万的研究生,研究生算什么层次大家心中明白。心态上,无论你是否认同,总之社会对研究生的认同必然不是高层次人才。各大IT外企招实习生本硕博不分,能说明一些东西。考研的人数在下降也能说明一点东西。换句话说,一个人是否优秀,学历能说明的问题已经很少。想靠读研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也在不断下降。

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各大高校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大幅度提升。比如:某985要求研究生毕业必须两篇SCI论文。就我所在的著名不牛逼大学的研究生也必须发个核心期刊才有资格申请毕业答辩。这已经相当恐怖了,不要忘记,如果这个规定在往年落实,估计有50%的同学不能毕业。这与上面“研究生不需要做科研”走在另一个极端的反面。这些都足以让大家深思。

考研的现实主义算盘

不过,有同学会说了,读了研也许并不一定说明什么,但是不读研,特别是这么多人都在读的时候你选择不读,岂不是更麻烦?看上去确实如此。但是,单纯从拿文凭的角度,大家不要忘记,除了全日制的研究生之外还有将近20万的在职研究生在招生呢。也就是说,你一边工作一边大把机会读研。你会说,那个时候很难吧?很难就对了,难嘛大家就都不读,大家都不读,你还不是机会多多?怕就怕太容易吧?是不是......

更加不要忘记,在你有了经济基础之后,还增加了到境外拿文凭的机会。再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你以本科生的身份在腾讯谋得一个职位,再来多几个新的研究生会对你有什么就业上的威胁?在我看来,这种威胁可忽略不计。说白了,从就业的角度去分析,目前读研的性价比很低。这个观点我说过很多次了,现在依然这么看,资料显示佐证了我的看法。说到这里,很多同学会跟我讲讲理想:我还是想成为优秀的一份子,我还是很想读书,还是......

最抵挡不住的是,在你讲现实的时候,同学们搬出了自己的理想。好吧,那我们就讲点理想嘛。

读研的理想主义

那么,读研应该读还是不读?读研应该读什么?我想给出一个新的答案:好学者应该读研。读什么?读那些99%的研究生不想读的东西,难的东西,有趣的东西。

我不想再强调研究生应该研究,但是,我奉劝大家思考的是,想通过目前的读研(无论是在清华北大还是华南师大)方式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那是缘木求鱼、无的放矢。有一次,一群教授在开会,研究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工程能力,有一个教授点评道,你们讨论这个东西就好比一群太监在讨论应该如何提高性能力。这话太难听了,但确实就是实情。高校老师本身就应该是本分的教书匠,管理公司管理工程本就不是强项,如果这是他的强项,说明他教书教得少。这下麻烦了,研究可以不做了,工程又学不会,读研读啥呢?回到开题的讨论,社会不认为你是高层次,你还要不要自己优秀?当然要!什么样才优秀?能人所不能才是优秀啊。就是,大部分人都不想读,读不下去,但是你喜欢,读起来做起来劲头十足的那些东西。

在研究生中我开了一门课《形式化方法》,我开课的时候就会说,这门课就是一门你学得很吃力的课程,就是大部分研究生都不懂(听都没听过)的课程,你们来就是要尝试一下什么叫做听天书看天书。(当然我还说了很多,但以后我不打算再说了。)大部分同学不很明白我这番话,而现在经过十年的讲课其实就很明显了,对这些高层次理论学习得津津有味的同学都是优秀的同学。不敢于挑战,不用于刻苦,没有认识知识趣味性的品位者,我不评价。

研究生这三个字,我现在强调那个生字,即“学生”,还是以学为主。很多人在批评高校的教与社会的需求脱节,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需求,他只看到自己的需求。很多人强调,研究生应该到公司去学。且不说公司是否教,去公司学,学什么?学大家都要学的?还是学所谓的热门?学不会就炒鱿鱼?我从没听说公司因为教不会学生而炒他鱿鱼,多数是因为他们在捣蛋吧?所以,看到学生们那么着急去公司实习,我理解,但不赞同。但无论如何,只要读研,你就必须刻苦读几门大家读不好的课程,那就对了。读多两门课程会影响你去实习?不会。去公司实习并不与刻苦读书矛盾。只是,争着去公司的人多,不愿意读书的人更多。结论:做一个刻苦读书的且能争取到大公司实习的研究生,那就优秀了。唉,其实我只要求一个条件“刻苦读书”而已,为何反而招致那么多抱怨?

这些年,每年我校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研究生、大学生,但是真正想读书的基本见不到几个。这就是最大的问题!10年之后,研究生满地,但是全国之内好学者还是凤毛麟角。难道我们不能说,那时候好学者就是这个社会最优秀的人才吗?说到这里,你们要告诉我中国的现实不允许培养好学者吗?要告诉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告诉我你们还要养家糊口给父母报恩吗?好学而已,你们想多了,好像沾上“好学”二字就死无葬身之地一样,扯~

总结:不想刻苦读书就不要读研。这是我给所有研究生和准研究生的唯一建议。

2017.11.23

P.S. 旧文整理,烟火气太甚。自己都不忍了,读者担待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