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30读完]《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构筑最坚实的安全感》读书摘录

图片发自App

《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构筑最坚实的安全感》杨雪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孩子的不自信、不会画,都是成人“教”出来的。(p7)
只要是孩子真实的感受和自主的表达,对孩子来说都是最有价值的。(p8)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却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p8)
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入睡营造轻松的氛围,讲讲孩子喜欢的故事,说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听听舒缓的音乐等。不要跟孩子说“快睡吧,明天早上还要上幼儿园,起晚了就要迟到了”之类的话,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会更不想睡觉,因为睡醒就要去幼儿园。(p41)
孩子会形成对回家后“补餐”的依赖,在幼儿园时反而更加不愿意吃饭。(p41)
家长要允许孩子哭,不能用“好孩子上幼儿园是不哭的”“你看小雨姐姐多乖啊,上幼儿园都不哭,你是不是也很乖?上幼儿园也不哭”“妈妈最喜欢上幼儿园不哭的乖孩子”等语言来引导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似乎自己哭了就不是乖孩子,妈妈就不喜欢自己,从而处于矛盾之中。(p45)
大多数幼儿园在入园初期都允许孩子带着“宠物”入园。(p52)
家长离园不好的方式:哄骗型/悄溜型/依顺型/反复型/承诺型/吓唬型,较好的方式:讲理型(p54-57)
离园时家长返回的次数越多,孩子的情绪波动越大。(p56)
如果入园前的看护者单一,接触的人很少,这样的孩子在入园时会有比较强的分离焦虑。入园前与家长经常有肌体接触、关系非常亲密的孩子,入园时也会有较强的分离焦虑。在生活上过度依赖家长的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会比较强烈。(p59-60)
不要问孩子带有诱导性的问题。(p66)
三岁的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概念。(p66)
负面的问题容易引起孩子不愉快的回忆,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p66)
家长要明白,我们和孩子谈话的目的,是通过谈话帮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适应期,而不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证实孩子有没有被小朋友欺负、被老师批评。(p67)
我们在与孩子谈话时,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体会到上幼儿园的快乐。(p67)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当几个人对一件事看法不一致时,最忌讳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一定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达成统一的认识,这样孩子才可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p74)
四岁前的儿童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在他们看来,“我看到了就是我的”。(p81)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通常要到5岁左右才能区分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而能够理解与自己相对而立的客体的“左右”,则要到7~8岁。(p82)
三岁左右是秩序感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学习做事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十分有益。(p84)
如果这件事只涉及孩子个人,则以发挥自主性为主;如果这件事涉及其他人,则以遵守规矩为主。(p87)
如果孩子坚持不叫人,不必当着他人面批评孩子,更不要逼孩子叫。(p89)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最好的方法是家长以身作则,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孩子看在眼里,会自然而然地学习。(p89)
家长最好在事情发生之前和孩子商量,给孩子心理准备和心理缓冲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会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去做,因任性而乱发脾气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p90)
肯定和奖励要注意适量和适当,不能每次都这样,否则,孩子可能就会为了得到奖励而这样做。(p90-91)
“如果你喜欢狗狗,想和它亲近,你需要得到狗狗主人的帮助,你要对它的主人说清你想做什么,看看它的主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or “你想养一只狗?你了解养一只狗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吗?我们可不可以先把所有的事情都了解清楚,再来决定到底要不要养一只狗呢?”(p94)
家长要教孩子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家庭住址及家中电话。(p97)
当遇到危险需要报警的时候,你可以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但只要报出电线杆上的数字,警察就可以知道你所在的位置。(p99)
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进行早期教育,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更广泛的领域,可以有效刺激脑神经的发育。(p102)
“兴趣班”,顾名思义,是以培养孩子兴趣为目的的,而不是“考级班”、“证书班”,更不要把孩子报兴趣班和掌握某项将来考大学可以加分的技能联系在一起。(p103)
大多数孩子在面对不大熟悉的人时,是不想展示自己的才艺的。(p105)
现在很多孩子输不起,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输不起。(p107)
输不起的孩子很可怜,他们自以为是最棒的,但其实在别人的眼里可能只是盲目的自大;输不起的孩子很可悲,他们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既无法接纳自己,也无法接受别人;输不起的孩子很痛苦,他们不敢让别人发现自己也有不幸的一面,只能自己饱受折磨,继续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p108)
延迟满足虽然当时没有满足孩子的欲望,他是经历了一点儿小挫折,但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让孩子变得更有韧性和持久性,更加具有自制力。(p109)
失败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还有努力的方向,失败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也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失败可以教孩子正确认识真实的自己和他人,失败也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p110)
正如《游戏力》一书所说,“让他主导规则”和“让他赢”的游戏,让孩子把根扎深;“让他全力以赴,没有特殊待遇”的游戏,让孩子试飞自己的翅膀。(p110)
我国古人早有“爱子七不责”之警示——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p111)
有人从小就把“不迟到”作为一种习惯,作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长大后自然认同“不迟到是对对方的尊重,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是做人基本的诚信”这种观点。(p113)
没有时间观念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时间观念的孩子。(p114)
总是抱着孩子的家长,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用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p120-121)
如果说走路是以两条腿为主,协调全身的运动,那么做家务则是全身各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活动。如果说走路是大肌肉运动,那么做家务则是以精细动作为主,精细动作与大运动相结合的活动。(p121)
家长在鼓励孩子参与家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为孩子准备适宜的工具,如比较小的笤帚、簸箕、抹布、刷子、小桶等。②永远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因为才几岁的小孩子永远比不上家长做的好,那么家长和孩子得到的只能是挫败感,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家务只属于家长。③孩子的家务如果做得不够好,家长一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重新做一遍,要等孩子不在时再加工。④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请家长给孩子鼓励,而不是永远指出他的不足;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要继续给孩子参与家务的机会。(p123-124)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才智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讲必不可少,然而更重要更根本的却是优秀的品德。(p125)
夸孩子的技巧:①夸具体内容。②夸努力的过程。③指明努力方向。④带着真情实感地夸。⑤指向内心感受。⑥适时适度地夸。(p129-131)
如果经常在孩子专心做事的时候打扰孩子,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养成做事不专心的习惯。(p131)
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p133)
孩子刚到幼儿园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家庭的教育已经在他们身上打上烙印。(p140)
两三岁的孩子处于行动思维阶段,不会用语言来解决矛盾和与人沟通,当两个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过度兴奋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用行动解决或表达,而非语言。(p146-147)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幼儿园,家长更是应该依靠老师来解决,尽量避免直接与对方家长理论,更不能向对方孩子施加压力,用训斥、恐吓的方式对待孩子。(p147)
作为伤害方孩子的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积极主动向对方家长表达歉意,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慰问受伤的小朋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事情尽快解决,而且可以引导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p147)
“全纳教育”:倡导所有普通学校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入学,让所有孩子平等拥有受教育的权利。(p149)
在幼儿园里,对于不会打架、不争抢玩具、脾气好的孩子,别人也不会主动去招惹或者欺负他们。(p155)
四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时他们会将现实与想象混淆。这并不是孩子在有意说谎,而是因为他们分不清想象和现实。(p162-163)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度,造成孩子运动能力、灵活性、协调性、身体抗击能力降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这也是孩子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之一。(p169)
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老师的做法,或者议论老师这不对、那不该,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且也会降低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人的信任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p177)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失去信任,人就缺乏安全感,猜忌、怀疑、担心、焦虑、防范性的自我保护会随之而来,双方误会频发,矛盾越来越难以解决。(p184)
培养孩子做事情有秩序对发展逻辑思维十分有利。(p194)
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是对上小学最有助于孩子学习所具备的能力。(p200)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看懂,而是为了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爱,为了系紧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p203-204)
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就是家长的翻版,他们的身上印证着家庭教育的烙印,反映着家长的人生观和世界观。(p210)
让孩子有话想说、敢说、会说,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多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p210-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9-30读完]《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构筑最坚实的安全感》读书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