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句解第四十二

作者:夫子音

《正蒙》句解第四十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有思虑知识,则丧其天矣。君子所性,与天地同流异行而已焉。

【译文】:

不认识也不知道道义,才会顺从的待在帝王的身边,意思就是说如果有思虑和知识那么就会丧失天性本来的东西(天性原本含藏的智慧开显的时候也不需要动用自己的思虑)。君子所持的本性,是与天地相同的,只是他们要做出具体的行动罢了(君子与天的德能丝毫不会违背,因此只要行动便会顺应天道)。

【原文】: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天理者时义而已。君子教人,举天理以示之而已;其行己也,述天理而时措之也。

【译文】:

在帝王的身边,意思是说要观察天的道理而辅佐君王,天理就是要有知天时和懂道义的能力。君子教诲人们的时候,只不过就是举出天所奉持的道理来开示众人;君子的行为举止,也是要转述天的道理和它生生不息的做法而已(君子奉行天的德能教化民众,因为他掌握了天地之间道义,并且让人顺从而已)。

【原文】:

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

【译文】:

和平和安乐是道的源头!和平可以使天地当中人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大,安乐可以使人长久的生存在宇宙中,这是天和地的本性,只有长久和广大罢了(道的源头就是和平与安乐,人只有做到了才能使自己长久和广大)。

【原文】:

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领恶而全好者,其必由学乎!

【译文】:

如果没有天的作用,那么阳明之气盛行的时候德性就会发挥作用,阴浊之气盛行的时候物欲就会横生。率领广大的恶势力而使他们全部改变恶习,变成善行,那么只有通过学习来完成(这是失去天的德能,而使阴阳之气做主,如果不能顺应天道规律,或长久的失去这种与天道相应的行为,那么就要学习圣贤的教诲,继续再通过学习来开显天的德能)。

【原文】:

不诚不庄,可谓之尽性穷理乎?性之德也未尝伪且慢,故知不免乎伪慢者,未尝知其性也。

【译文】:

不诚实就不会显出庄严的本相,这能说是完全穷尽道理和通达天性吗?天的德性也从来不会伪装而且轻慢,所以知道不能避免要伪装和轻慢的,其实是根本就不知道天的本性(伪装和轻慢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气,要及时觉察并去除,才能通达天性)。

【原文】:

勉而后诚庄,非性也;不勉而诚庄,所谓“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与!

【译文】:

勉强的做到以后才显得诚实和庄严,这不是天的本性;不用勉强而能做到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庄重,那么就会如书中说的不说话也会使人产生信任,不发怒也会使人感到威严啊(这就是天道自然显现出来的庄重和威严)。

【原文】:

生直理顺,则吉凶莫非正也;不直其生者,非幸福于回,则免难于苟也。

【译文】:

生来正直的人阐述道理的时候也会顺应天意,那么遇到吉利或者凶恶的事就会以正直的心去面对;生来不能让自己心正直的人,并不是幸福回报给自己的结果,而是因为苟且免遭灾难才这样做的(正直也是天的德能,能够顺从天道运行规律,如果不能正直要及时察觉并改正)。

【原文】:

“屈信相感而利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杂以伪也。至诚则顺理而利,伪则不循理而害。顺性命之理,则所谓吉凶,莫非正也;逆理则凶为自取,吉其险幸也。

【译文】:

全部都屈从于相互信任那么就会互敬互利,以此会感发出真诚的心;如果情感相互伪装那么就会产生相互受害的局面,这是因为夹杂虚伪的缘故(虚伪会蒙蔽真诚的心)。达到真诚的境界就会顺应天理而对自己有利,如果虚伪不实不能遵循天理那么就会对自己有害(利害关系全在于是否有真诚心)。顺应天的性命的结果,那么即使自己遇到或吉或凶的事情都是正义之事会受到天的保护;那么如果自己逆着天理而做事那么这是自己咎由自取,如果吉利也是侥幸的缘故(只有顺应天道才能使气体顺畅,使自己寿命与天齐,不会遇祸)。

【原文】: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顺性命之理,则得性命之正,灭理穷欲,人为之招也。

【译文】:

对于自己的生命来说只有顺应天理才会举止正义,因为顺应天的性命的道理,就会得到性命的正义,如果丧失顺应天理而放纵自己的物欲,那么就会人为的招来祸患(所以说天性和人的物欲是相反的,只有去除一切利己的行为,那么就是在顺应天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蒙》句解第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