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番茄工作法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
核心心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10分钟-20分钟)。
期望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2 GTD工作法
戴维·艾伦于2002年创立。
核心心法: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要求清空大脑,把任何任务和项目具体成行动,然后一步步按照设定的路线去努力执行。
其中比较有趣的观点是两分钟原则:任何事情如果花的时间少于两分钟,那么马上就去做。两分钟是一个分水岭,这样的时间和正式地推迟一个动作所花的时间差不多。
期望结果:成为高效能人士。
3 四象限法则
理论基础来自帕累托的80/20法则
核心心法:把所有任务列入四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不断检查反思: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如果你总是有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说明你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设法减少它。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尽可能地把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这样才能减少第一象限的工作量。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对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原则是授权,让别人去做。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这样的事情尽量少做。
期望结果:井井有条的可控生活。
4 华为时间管理法
据说是华为宝典。
核心心法:自省法则、目标法则、方圆法则、四象限法则、精简法则、韵律法则和80/20法则。以SMART为导向。
期望结果:解决拖延症。
以上方法我都开展过至少90天的尝试,但是我依然在和拖延症的对抗中败下阵来,该睡觉的时候不甘心没做完的事情,每天为手里多个项目而疲于奔命,下班后挤时间坚持写作、插画和定制PPT,向一个斜杠青年努力靠拢。
多次碰壁失败然后怀疑我自己的意志力如此薄弱之后,我恍然大悟,市面上广为流传的各种时间管理大法都属于消极抵抗时间的流逝。虽然他们不断教导我们自律和自控,但本质上都是教我们如何对抗时间,如何对抗我们仇恨的“浪费时间”的行为。
但是只要我们还仇恨意见事情,我们注定无法彻底根治它。
所以这里需要一个逆向思维,需要像对待理财一样对待时间管理。很多人都是靠理财才改变了月光族的人生,而不是靠各种记账大法走出了信用卡债务。因为他们没有再和花钱对抗,而是让花钱产生了既得利益,让花钱成为心理乐意的事情。
同样,我们能不能让时间也产出既得利益呢?
理财时候的记账和平时为了控制花销而产生的记账有着本质区别,理财的记账除了记录花销,还会有专门的一列现实对应该项花销的盈利或者负债(超支)。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养成每天记录时间,并且像对待金钱一样精准的记录到分,并在后面备注清楚,这件事比我预期多花费了多少时间?或者减少了多少时间?盈亏都是要平衡、偿还的。
我们对待金钱会分门别类进行用途的划分,那么我们对待时间是不是也应该进行时间段的分类?我们的基体在一天之内有不同的状态,吃饭的时间你划分它去工作,先不说效率怎么样,那么时间长了身体不高兴。
我们关注金钱能够产出什么,不论是利息、收益还是股权分红,那么我们时间上是不是更要关注产出什么?比如我既然每天要花时间去研究一下怎么让自己瘦下来,怎么健康的吃东西,那么我能不能顺便给自己考个营养师的资格证?因为我反正要去研究健康食物,何不让这些时光带出产品的产出?那就是除了自己健康还外加一个新的技能,而且还有社会认可的凭证。
小结一下:
第一,一定要当场记录下一件事情的完成时间;
第二,把工作分为几大类,几大类再划分几小类,这里不是按照四象限分类,可以参考理财对金钱的分类,哪些用于生活日常,哪些是投资股票等,比如哪些时间是投资家庭温馨,哪些时间是阅读,哪些是社交,哪些是写作等等,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认真分类。要记住,这种分类是能给你带来收益的!
第三,在做到前两条之后,务必找出每一个时间的实际耗时和计划时间的差值,并以此为根据,对下一次时间安排进行重新分配,就如同即使调整理财投资策略一样。
最靠谱的时间管理方法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抗争。时间是和金钱一样能够带来收益,而不只是抵抗它的流逝争取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