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进步的机会

到如今,我都对某个工作心存怨念,哪怕我现在生活得一片安宁,那份嫌隙还是不会抹平。原因何故?无非前进的路被封死,努力的方向被裁切,言行举止不被认同。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渴求进步,理应给他一个机会,看看他到底能蹦多高。

在曼谷,对学生,我便如此。如果一个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我给予足够的时间,使其完全释放。初一年级一个女生坐在第一排,靠着墙。我对着PPT领读的时候,她已经几乎和我同声,并且发音很是标准。由于她抢读,导致周边的学生乱了节奏。

我该怪她么?我内心里是惊喜,她是我至今见过的最有灵性的学生。不需要太多的教导,语言天赋如喷泉涌之不断。我放下麦克风,问她想不想一起到讲台上来,我们一起领读。她笑着瘫在墙上,椅子被她后仰得要倒在地上,“不不不,我才不要!”继续哈哈笑。我说,那这样吧,既然你不想上来,就坐在下面和我一起读,OK?这次她同意了。

班里就有了一大一小,一个老师一个学生领读,气氛也热烈起来。

读完之后,我指着PPT问大家,有没有谁想上讲台来读的,只需要读一两句话,我就可以给额外的平时表现分数。大家都矜持着,吵闹着,没有人给我正面回答。

我指着前面的女生,“你……”她就开始说,“NONONO!”我继续,“不是让你上来,是让你选一个上来,你随便选,这是你的权力。”她站起来,指着一个男生,大声地把他喊到了讲台上。

男生一句话读错了三个拼音,我不介意,他有勇气站到讲台上拿着麦克风读,就是成功。我和他共同读了两遍,然后记下了女生和男生的学号。这时,学生们还在观望,但是有几个学生开始主动要求读课文。我让他们上讲台读,一一记下学号。

此时一发不可收拾, 更多的人跑到了讲台上。我告诉他们,现在要把整篇课文都读完,因为你们失去了跑在前面的机会。他们表示没问题,我的笔记本上记下了越来越多的学号。

我不责怪那些没有上讲台来读书的学生,我表扬那些主动的人,给他们以机会,给他们以奖励,给他们以成就感。

后面的课程进行的很顺利,表现最积极的女生读了课文,又读了拼音表,然后自己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1”。有个男孩子来回读了三遍,仍然觉得与刚刚的女生有差距,羡慕又有些丧气地没有主动给自己“+1”,我给他加上了。我告诉他,“你很努力,而且越来越好,你值得这个奖励。”

成人和学生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都渴望着被认同,渴望着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最低调的人,内心里也有一块希望表现自己的天地。前提是,能够获得一片天地,不论大小,在里面发挥出百分百的潜能,哪怕无法取得理想的成就,也能活得通透。

外语组的主任问我,“你会不会惩罚学生呢?”

我说,“我不会。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不一样,需要鼓励,需要兴趣,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学好。如果丧失了兴趣,事倍功半,老师、学生都累。”惩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好学生的奖励其实已经是对不上进学生的惩罚。

学生们很喜欢看电影,每次上课前都会有人跑到我面前问我会不会放电影。我在黑板上写上“我要看电影”几个字。教他们读,尽管这在课程里是没有的。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要看电影,必须把这几个字学会。以后,想看电影的时候,请说中文。仅过了一周,他们就练习得非常熟练。

昨天下午放学,我被几个初二年级的男生堵在了楼下。他们对着我不停地说“打扑克牌,打篮球,打游戏。”为什么呢?这周上课的时候,几个男生在打牌,看到我走过来了,把牌收到了桌子里。我问他们扑克牌在泰文里怎么发音。他们告诉我是“派”,我说太好了,中文说“牌”。这不算完,我让他们记住这些,既然你们打牌了,就要记住扑克牌的中文说法。而且我告诉他们,是打扑克牌,和打篮球,打游戏一样的,都要记住。“下节课我要检查哦。”我最后补充。没想到他们没用多久就说得很好了。

我自然希望学生们可以跟着我的方向奔跑,这样我会省心很多。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向,我不能强迫。我能做的就是在他们奔跑的任何方向里,找到一个切入点,告诉他们“我在”,而且可以适时地递上一杯水。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进步的机会,就看有没有台阶可以去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进步的机会)